只要你爱四处逛逛,你就可能看过卤猫的插画。
卤猫是国内当红的插画师,网络上拥有100多万粉丝。《素食者》和《一个叫欧维的男人》等畅销书的封面插画,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的插画还可见于香奈儿、路易威登和苹果等国际品牌的推广当中。
卤猫为书籍绘画的插图。
近日,卤猫在深圳举办了美术馆级别的个展“我和我”,不仅带来了他的100多件代表作,还通过雕塑、装置和多媒体等形式,将自然搬到了美术馆里。
春天的繁花、炎夏的海浪、深秋的黄叶、冬天的冰雪,四季轮转,倏忽即逝。卤猫的画笔总能恰到好处地将自然的美妙收进旅行箱里。
卤猫与他的绘画作品。
在展厅里,有一座来自大自然的神秘电话。只要观众靠近装置,就会拨号到某个深山里。
听筒里传来阵阵虫鸣鸟叫,让身处城市的人们,透过声音接触自然。卤猫说:“我希望通过装置和绘画作品,提醒大家和自然保持联系。”
踩着深圳个展的尾巴,卤猫接受了新周刊记者的采访,分享了他10年来和自然的“秘密”,以及与自我的对话。
自然的“小偷”
大学毕业后,卤猫不想离家太远,选择到了厦门生活、工作。在这座公认的宜居城市里,卤猫认识了许多好朋友,一晃眼就住了8年。
美中不足的是,厦门的季节变化较平淡,“只有夏天和冬天来回切换”。卤猫更喜欢福建宁德老家那样的四季分明:
泡在节日里的春天,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暑假跟小伙伴跑到后山,撞见漫山遍野的萤火虫;秋天早晨醒来深吸一口空气,即可感知到换季;冬天会下雪时,他的手脚都会肿起来。
春天看花开,夏天听蝉鸣。
生活于大城市的上班族,享受着生活的各种便利舒适,但接触大自然却成了一种奢侈。更别提,昼夜都被无所不在的“屏幕”团团包围。
美国作家理查·洛夫在其著作《失去山林的孩子》中,发明“自然缺失症”一词,指的是人类因疏远大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身心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并非医学诊断,却引发都市人的共鸣。
有没有可能透过画笔,将四季捡回来呢?毕竟,自然蔓延在山野,也潜藏于城市。它一直在等待人们,从屏幕前抬起头来,去发现、去感受。
“我一直在收集四季的细节,一点一点地将自然搬到我的画里。这样说来,我应该算是一个自然的‘小偷’。”卤猫说道。
秋天黄叶,冬天白雪。
他白天给游戏公司打工,晚上就当自然“小偷”。他创作了两个系列的“二十四节气”插画,还用心地把其中一个系列的插画做成了动图。
凝望绘画中的女孩穿梭于春夏秋冬,你仿佛还能听见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看见阳光穿透树荫对你一眨一眨,感受到大自然大大张开的欢迎手臂。
这是你心中的八月景致吗?
卤猫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透过他的画作,网友逐渐认识了一个温柔细腻的男孩,被画作中的自然细节所打动。
上班4年后,卤猫决定辞职,光明正大地绘画大自然。
从与同事合租的房子中搬出来自己住,卤猫总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而鲜花素来是他喜爱的植物。加上厦门的花市交通便利,卤猫经常和朋友去逛花市。他习惯了每一两周,就给家里换一批花。
兴之所至,卤猫写生下工作室桌面的花束,也会把花市上遇见的植物绘下来。他的个展里有一系列花卉题材的作品,美术馆的墙上写着:“在不同的季节,你总会爱上不同的花。”
一时一花。
“虽然这句话一直被朋友吐槽说是‘渣男语录’,但我觉得人的心态应该是流动的,就像四季那样轮转。”卤猫补充道。
2020年年初,卤猫想着换个环境,搬到了上海生活。他找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种了两棵桂花树。天晴时,卤猫会靠在躺椅上发呆,看小鸟叼走桂花树的落叶。
他也开始侍弄花草,每天看看大丽花、绣球、柠檬、紫藤和月季的生长情况,惦记着哪盆花该浇水哪棵树得修枝。渐渐地,两只蝴蝶不时来光顾他的院子。
起初,这名养花新手颇享受这个过程。他说:“和植物交流是很治愈的。我每天盯着它们,总觉得在我热烈的目光和期盼下,它们会迫于压力生长一些。”
卤猫在他的院子里。
过了一年多,卤猫又感叹种花远没他想象的简单。满怀期待等了一年,去年开花的植物到今年却没有开。卤猫说:“有时候你不一定能种出想要的东西,虽然你可能已付出了很久的努力。”
花不一定常开,但自然的陪伴与安慰常在。
旅行箱里的四季
除了插花、养花,卤猫和自然连接的另一种方式,是旅行。他的行李箱里装满了世界各地的四季美景。
卤猫生于秋天,也最爱秋天。他尤其喜欢在秋天和朋友一起旅行,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秋意。
三五好友凑到一块,聊到一个大家都想去的地方,然后行李收拾一整夜,搭清晨的航班就出发。好几次航班都赶上了卤猫的生日。卤猫说:“如果刚好在飞机上,我会偷着乐。因时差的缘故,我在年轻的时光里多待了8个小时。”
纽约中央公园环绕的黄叶、京都夕阳里火烧般的红枫、杭州西溪湿地橘粉的天空、北京后海秋风中摇曳的柳树、新疆喀纳斯深黄的山林……这些年的旅途中,卤猫用画笔将散布各地的秋色,逐一收入行囊里。
《斯德哥尔摩的树林》表达了卤猫对金秋的赞美。
到斯德哥尔摩森林里,卤猫惊喜地发现“所有的树叶都像是在发光”。他找了张桌子,即席写生,用掉了一整管黄色的颜料。
卤猫说:“很多画面都被我记录在作品里,这样无论我身处何时何地,再翻看这些画,都能立刻回到当时的场景,重温一次秋天。”
如果说秋天是卤猫最爱的季节,那么冰岛则是让他念念不忘的地方。
卤猫第一次去冰岛,就被整个环境所迷住了。他说:“冰岛和我以前接触到的世界太不一样了。那里有火山、冰川、苔原、极光……我当时创作了一整个冰岛系列。”
卤猫对冰岛夏天的最深印象,是蓝紫色的鲁冰花。他说:“每次走在花海里,都恨不得把自己淹没其中。自然好大,人好渺小。” 所以,他笔下的鲁冰花漫山遍野,比画中人物还要高出一头。
冰岛的夏天,鲁冰花盛放。
他不仅为极昼中的冰岛创作多幅作品,而且与极夜的冰岛“共创”了一幅画。
卤猫在冰湖旁写生当天,快画完时下起了雨,滴在画面上晕染成了雪的样子。浅蓝色湖面上点缀着大小浮冰,天空飘着点点白雪,整个画面静谧又梦幻。
带着冰岛雨点的《冰湖》。
与千篇一律的旅游打卡照不同,卤猫的旅行绘画作品融入了想象和情感。
偶然从网上看到智利沙漠暴雨后鲜花盛开的照片,卤猫瞬间被热烈的生命力所感动。他一边想象自己散步于粉色花朵的场景,一边创作了《智利沙漠》。
卤猫的精选集以《智利沙漠》为封面。
跟随着卤猫的画,观众能走进花园大海,走过沙漠森林,也走向世界各地的城市,走进人间烟火,甚至走进与自我的对话里。
在南非的夜晚,卤猫和朋友们遇到了一只豹子。这草原的“速度之王”当时正酣睡,距离卤猫仅5米远。向导提醒他们不要发出声响,更不要从车上站起来。
凭着记忆和想象,卤猫回来后画下与豹子月下相遇的场景:弯月嵌于夜空,一个男孩拿着手电筒,照亮一只清醒的豹子。
卤猫说:“我代入了自己的一种心境在画。我把豹子看作夜里要独自面对的情绪。它们就像一头豹子那样孤寂又危险,激发我们探索的好奇。这些不能单独用一个emo来统称,但确实更多是负面的,需要一个人去消化面对。”
《月下的豹子》,独自面对深夜的情绪。
每个人都养着一只黑狗
很多人用“治愈”和“温暖”来评价卤猫的画作。一位瑞士的心理医生告诉卤猫,陷入悲伤的朋友和病人,往往能从他的画作中得着安慰。
卤猫坦言自己创作时的心情不总是积极阳光的,而绘画从小到大都是他的一个情绪出口。他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小男孩和一只小黑狗。
个展里,卤猫为平面的小黑狗,赋予了立体的形象。雕塑后的墙上写着: “每个人心中也许都养着一只黑狗,这只黑狗会陪你去很多地方,但要学会如何和它相处。”
在卤猫看来,画画是和“小黑狗”相处的主要方式。他说:“经常收到读者的反馈,说我的画作既孤独又温暖。这两者同时存在,可能是因为我在调色构图中逐渐与自己和解,达到了一种平衡的心态。”
温室里,与小黑狗共进下午茶。
卤猫转型为自由插画师已超过10年,他的画作不仅在虚拟世界里广泛传播,而且走出国门去参展,登上美术馆的白墙。尽管如此,卤猫还是会担心自己画得不够好。
起初把作品分享上网,卤猫就料想到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声。他说:“在网络上你会听到很多的声音。你要学会在别人反馈和自己内心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然后再去创作。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功课。”
刚住进上海的房子时,卤猫搬来了一盆青松,默默提醒自己:放轻松。幸运的是,年过30岁后,他终于能和小黑狗融洽相处,不再因跟自己过不去而失眠。
在个展上,一尊粉色贝壳雕塑作品里有个抱膝而坐的小人。雕塑下放着卤猫手写的一句话:“我们不一定要长成一颗珍珠,我们可以成为我们自己。”
问及最爱的花卉和最爱的旅游目的地,卤猫都喜欢回答“不同阶段不一样”。
早年的采访中,卤猫曾提及“画画就是一扇窗户,每次推开都有不同的风景”。
本次采访里,卤猫告诉新周刊记者,他小时候的“窗户”往往是物理上的、他想要抵达的远方风景,而现在的“窗户”更多是心境上追求的状态。
厦门的五月,独自坐在一扇大窗前。
卤猫觉得,上一个阶段更多可能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现在这一阶段则更多去关注身边的生活,细碎却触达人心。
“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此刻的花草、此刻的光线、此刻的感受,我觉得这就是我唯一能做的微不足道的事。”卤猫说道。
一个人对四季的感受、一个人与黑狗的相处,无关宏大叙事,却往往能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