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身体语言约占70%,语言约占30%,宝宝还没学会说话时,无法通过语言顺利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凭借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反馈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这样给家长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有时家长所理解的意思可能与宝宝所要表达的相差很大
随着宝宝的成长,身体语言也在不断丰富
宝宝出生后前的三个月一般只有要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这6种情绪反应,只要让他吃饱睡足,再保持尿布干净,宝宝就会很满足,会对你微笑
4~6个月的宝宝不再仅仅满足于饮食,还要求娱乐,当宝宝情绪不好时,家长妈妈就需要从各种方面加以调节,例如衣被、环境、玩具、生活习惯、音乐等,才能让宝宝逐渐安静下来
6~8个月的宝宝智力发育程度更高,感情色彩也更为丰富,宝宝会有更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对陌生人会表现出警觉,拒绝陌生人的摸、抱,甚至放声大哭来表示拒绝
8~10个月的宝宝会用声音来吸引家长的注意,还会模仿妈妈的表情,家长骂他或者语气稍重地跟他说话时,他还会做出要哭的表情
10~12个月的宝宝会用哭引人注意或者表示自己的需求,他们已能够准确的表达愤怒、嫉妒、害怕、焦虑、同情以及倔强等情绪
如果家长认真观察宝宝的身体语言,就能够“倾听”出宝宝的心声,满足宝宝的需求,这样宝宝才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还能够有效提高宝宝的智力水平
吮吸手指——缺乏安全感
吮吸手指是宝宝对吮吸母乳或奶瓶行为的延伸,是一种最原始的条件反射,一般宝宝在睡觉前都会吮吸手指,以此来求得安全感,安心入睡
伸展躯干——反抗情绪
有些家长会发现当给宝宝把尿时,宝宝经常会伸展身体,鼓足劲,也会伴随哭闹,其实这是宝宝反抗的方式,这时家长就要关注是否宝宝不想被把尿或者是家长干扰了宝宝专注地事
脚部动作——宝宝心理活动
宝宝脚部动作很活跃,也表明宝宝心理紧张或者激动、高兴,若是激动或者高兴,家长不用太关注,但如果是紧张,就应该找出让宝宝紧张的原因并加以消除
身体后仰、手指微曲——宝宝受到惊吓
刚出生不久的宝宝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还不会控制面部表情,受到惊吓的时候反应很明显,身体重重地抽搐一下,或者呆住片刻继而放声哭闹,而有些宝宝则不会这么明显,如果宝宝身体微微后仰,嘴唇微张,手指微微弯曲,就表示他受到了惊吓,这是在做退缩的生理反应动作
身体语言与孩子的年龄是相对应的,不管孩子是只能躺着,还是能坐起来、爬、站立或走路,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家长对话
随着物体而转动的眼睛,跟着视线活动的头,这些动作说明他是个乐于交往的、活泼的孩子
无神的眼睛,只关注自身的视线,反应微弱则可以推断出孩子此刻缺少交流、感觉不舒服或者无聊
头微微抬起并随眼睛转动,可以理解为想要探索事物和世界
耷拉着脑袋表示他此刻有点疲倦,要求休息、结束游戏、或者中断交流,也可能是在表达要求重新交往的愿望,
如果宝宝的整个手腕都下垂着,这明确地表示:我不想动,不感兴趣了,这个动作的潜台词一般是感到忧虑、不舒服、不满意,但也可能是太累了,想要休息
宝宝的身体语言还有很多,有时候疾病也会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需要家长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反馈,这里列举一些宝宝经常使用的简单手势
还要:宝宝反复将手指聚拢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就是宝宝在说“还要”
没了:宝宝手心朝下地将手臂弯曲放在胸前,自上向下挥动,表示“没了”
吃:宝宝饿了的时候,会用手指轻轻碰触嘴巴,表示想要吃东西。
喝:宝宝渴的时候,就会抬起拇指,微微屈起其他四根手指形成奶瓶的形状,做出“喝”的动作
热:宝宝热的时候,就会像妈妈将水吹凉的时候所做的动作一样不停地吹气
冷:宝宝将双臂夹紧,紧紧贴在身体的两侧,就表明宝宝冷了
疼痛:用手捂住疼痛的区域,并且做出疼痛的表情
停:并拢五指,朝前推出手掌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尝试给宝宝做一些示范让宝宝慢慢学习惯用的动作
家长做示范动作给宝宝看,让宝宝把惯用的动作学会:宝宝学会了动作,即给予称赞;家长多次使用身体语言,让宝宝了解身体语言的意义;家长用身体语言,而宝宝没有反应时,则用语言进行辅导说明,使宝宝继续反应直到成功时为止,及时给予称赞,同时逐渐减少用语言说明的次数
经过一些示范后,宝宝也会做出回应:对宝宝摆摆手示意再见时,宝宝会摆摆手作反应;面对宝宝,摇摇头示意“不可以”,宝宝就做出停止动作的反应;宝宝正在做一件事,家长点点头示意“可以”,宝宝即会继续做;家长伸出手,宝宝也会伸手求抱抱
参考书籍:
1.陶红亮主编,看懂0~1岁宝宝的身体语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3.
2.孟斐编著,怀孕·分娩·育儿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
3.中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组编著,0-1岁宝宝早教一日一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
4.金海豚婴幼儿课题研究组编著,育儿知识大百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