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
秋,又来临了。
我想说,秋天是有味道的。目视秋野,诸味纷纭而至。
秋天的味道,是菊花的清香。才度过热烈的夏,秋风便把菊香浇在了田野,哗啦啦——乡间的日子就这样香甜起来。故乡的河畔,蓝雏菊一朵朵小小的蓝,在秋天的清爽里柔柔地铺开,像铺开一片诗人的情怀。折一束回家,插在净水瓶里,清淡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仿佛整个秋天都被藏于斗室,心境也瞬间清清高高。
秋天的味道,是莲子的苦香。
莲子,就是莲的果实。莲,在故乡叫“荷”。“秋阴不散霜下绝,留得枯荷听雨声”,故乡的荷塘,望不到边的莲叶莲花,在秋天里,少了嫩绿,多了赭褐,但那一根根挺立的莲蓬,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巨大的盆景,别有一番韵致。随手采下一蓬,轻轻掰开,一粒粒椭圆的莲子滚落掌心,用牙齿咬开黑褐的表皮,一个白白胖胖的籽粒,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一股淡淡的苦味在舌尖萦绕了几道弯后,慢慢露出甘甜。
秋天的味道,是红薯的甜香。
红薯,故乡人习惯上称之为山芋。大片大片的红薯地,在暮秋,薯叶变得黄黄绿绿,在柔柔的秋风中轻摇,绿而偏赭的色调,宛若一副水墨丹青,成为故乡田野深秋一道特有的风景。一直含蓄泥土里的红薯,终于在秋风的抚摸下,撑破土壤,呼之欲出。儿时在乡下,红薯,是必不可少的食材,收获之后或煮或蒸,也可做粥和凉粉。尤其是把红薯放到灶膛灰里闷烤,等到灰烬变得温热,用掏灰耙子把它从坑里拨弄出来,抓起一块一掰两开,完全顾不上烫嘴,心急火燎地一口咬下去,软糯黏牙,香甜可口,秋天的味道,在淡淡的烤焦味儿里,香甜了整个少年时光。
秋天的味道,是月饼的酥香。
秋日里,最惹人注目的,应该就是中秋佳节了。这一天,赏月吃月饼,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记得儿时,母亲一大早便开始张罗着做月饼,母亲先把面用猪油炒了,然后到供销社买些白糖,青红丝,再加上自己炒熟的花生碎和葵花籽仁,做成月饼馅。把和好的油酥面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团儿,再擀成大小一致又圆又薄的面皮,包上调好的饼馅儿,然后放到月饼模子里印出各种吉祥的花纹,最后用吊炉烘烤。月饼刚出炉的时候,油光光、黄亮亮的,酥香飘满了整个屋子,放进嘴里一咬,说不出的香甜可口。母亲的手工月饼,圆圆的,酥酥的,油而不腻,甜而不伤,在那些年的秋天,连同佳节的味道,永久地弥散在了我的记忆里。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思乡的季节,田野里静静的向日葵和浓艳的高粱,把秋天涂抹得绚丽而丰盈,也把故乡渲染的美丽而生动。
梦逝无痕,秋来有味。秋天的味道,在我的心里,其实就是母亲的味道,更是故乡的味道!
作者简介:
张浩,铁路工人,一个诗歌爱好者。有诗歌见于《天津诗人》《天津工人报》《文学青年》《大西北诗人》《风沙诗刊》《清远日报》《吴江日报》《松江报》《兵团日报》等报刊,以及文学网络平台。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