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和爱都归属于人际吸引,什么是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喜欢、相互需要,依赖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人际吸引力受交往中熟悉的程度、彼此的个性特征(才能、外貌、真诚、善良等)、相似与互补等几方面的影响。
喜欢,是在双方有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喜欢的主体对所喜欢的对象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喜欢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停留在感官层面。比较浅显的一种行为。喜欢是一种由内向外的,非迫切需要的,在维持自身生存之外的得到与占有。更多的是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是在好感基础上的升华。犹如“喜欢是淡淡的喜欢,爱是深深的喜欢。”
爱情,在心理学诞生之前,西方哲学已经开始了对爱情的探讨。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记录的神话传说认为,人们对于寻找另一半、恢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就是所谓的爱情。黑格尔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爱情就是一种整合,即把一个人所包含的一切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人的意识里去,成为其追求和占有的对象 。
爱情,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由激情、亲密、关怀奉献(责任)三元素构成,激情,被爱情包围的恋人,不仅有着对对的高度信赖,并且由特殊的身体接触的需要,虽然身体接触最终会自然卷入性,但在恋爱初期,这种身体的接触需要确实泛化的高度依恋需要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它更像高度依恋母亲的幼儿对目前爱抚的需要。
关怀与奉献,也是很多资料上说的责任,责任促使下,恋人之间会高度关怀对方的情感状态,对方的喜怒哀乐都有卷入感,让对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的责任,并对对方不足表现出极高的宽容,在爱情受到威胁时,极强的自私占有欲,不允许爱情的分享。
亲密,情感性的,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等温暖体验,往往和精神领域的契合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观一致,卷入爱情的恋人感到孤独难过时,会高度去寻求恋人的陪伴和宽慰,而他人给不了同样的慰藉作用。
这三个成分就是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每个成分的强度都可以有高低的变化,因此爱情的三角形也就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三个因素的存在或缺失,会在个体中产生不同类型的爱情体验。简化来看,爱情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现实生活中,爱情的分类并非如此界限分明,不管爱情还是喜欢都是情感体验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生活体验中,情侣对彼此的渴望也有所不同,爱情的类型也是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日子久了就成了亲情”,在这句话里就能感受到爱情由原来的喜欢式和浪漫式转化成了友伴式爱情。也有一些情侣最初源于迷恋式的爱情,激情成分多一些,但相处久了,亲密关系随之增进,责任感也增强,发现彼此的美好,慢慢会转化为完美式爱情。爱情三角只是一个模型,并非三种因素齐备才能恋爱。亲密与责任需要岁月的沉淀,增加彼此的厚度。激情与欲望需要彼此用心,才永葆新鲜。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属于我们的那份美好,早一点,晚一点,都会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