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讲解员向游客介绍:“这具恐龙化石的历史已经有十亿零三年两个月了。”
游客吃惊地问:“为什么这么精确?”
讲解员回答:“三年零两个月前我来到这里工作,当时就已经有十亿年了。”
■ 谏逐客书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今年是公元2019年,也是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
和恐龙化石不同的是,秦虽已灭亡两千两百余年,但是所凝聚的文化情怀,今天仍然熠熠生光。
战国末年,礼崩乐坏,群雄逐鹿。
秦国于列强环伺中岌岌可危,最终却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
从秦孝公至秦始皇,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崇尚法制,统一政令,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
然而秦帝国只存在了区区十五年,如昙花一现。这其中既有戏剧性的列国命运,也有巨大的历史落差,既有英雄壮志谱写气吞山河的史诗,也有惊鸿一瞥的小人物撬动时局的杠杆,在青史上留下引人遐思的一笔。
■ 徙木立信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精神领袖:商鞅
魏惠王无可奈何地笑笑:“老丞相,将一个大国命运,交给一个不明底细的年轻人,你就放心么?”
公叔痤沉默了,长长地叹息一声,陡然两眼放光:“我王不用此人,就必须杀了此人!为魏国长远大计,绝不能让他到别国去。”
——《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年仅二十一岁。
彼时正是秦国与魏国交战、已不堪重负的危急关头。他命人刻了一块巨大的石碑,血书“国耻”,并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的名士才子共同谋求秦国的雪耻强国之路。
这时,商鞅二十岁。
他只是魏国丞相府的一个小吏。因了丞相公叔痤的遗言,魏国权贵争先控制、招揽商鞅。而最终打动商鞅的,是秦孝公的“求贤令”。目睹了秦国淳朴的民风和举国上下“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情怀,他选择了这个偏远弱小的国家施展自己惊世的才能。
推行法治,注重农战,极刑厚赏,富国强兵……商鞅的变法有其冷峻严酷的一面,然则铁血表象下的精髓是法度无私,大秦不受独夫之力干扰,像一台精良的仪器一般持续运转。
最终,利益受损的上层贵族联合逼秦惠文王处死商鞅。商鞅将人生价值与治国理念合二为一,践履了命运的预言。他留下的一卷《商君书》,开启了大秦其后百余年的国运篇章。
■ 云梦之会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纵横捭阖:苏秦&张仪
张仪的谈吐是诙谐犀利的,不像苏秦那般凝重睿智;不修边幅,一领丞相锦袍在身上穿得皱巴巴的,加上一支铁杖与微瘸摇摆的腿脚,与苏秦那种整肃华贵的气象相比,张仪更像是个市井布衣;不拘小节,痛饮烈酒,高谈阔论,但有评点,便是一番嬉笑怒骂,鞭辟入里,令人如醍醐灌顶般过劲儿。听多了也习惯了苏秦的那种侃侃雅论,乍然一听张仪论事,往往教人不敢相信面对者是苏秦的同窗师弟……
——《大秦帝国之国命纵横》
同为当世奇才鬼谷子门生,张仪和苏秦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苏秦在秦国受辱后苦修三年,从燕国突破,成功游说六国结成“合纵”联盟,被任为六国丞相,给秦国造成了强大压力。
秦国危难觅贤,张仪入秦为相,提出“连横”大战略,主持秦国与山东六国展开了纵横之争。
大战将即,云梦泽上两叶扁舟遥遥相对,昔日的同窗少年而今成了彼此最大的敌人。
几番较量之后,合纵在各国的各怀鬼胎之下土崩瓦解,苏秦被杀。而张仪也在秦国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被牵连,为避祸而退隐。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史书里的张仪是个巧舌如簧、不择手段的投机者。但在小说家的笔下,他归隐时唱着“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的歌谣。
正史对战国策士又爱又恨,然而嬉笑怒骂、飞扬跳脱只不过是他们的伪装,没有对天下大势和个人安身立命深切的忧思,又遑论纵横之道?
■ 誓不杀降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 李斯矫诏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出将入相:从白起到李斯
白起昂昂一声:“浴血打仗,谁个不狠?都学宋襄公,打个甚仗?”
“为将者,有道也。”老人悠然一叹,“道之所至,天意了。白起也没错,都学宋襄公,何如不打仗?白起啊,你只记住:战不杀降,便不失将道之本了。”
“是!”白起慨然应声,“白起谨记:战不杀降!”
——《大秦帝国之金戈铁马》
“老夫贵为圣人?赵高宁非痴人说梦哉!”李斯喟然一叹,继而不无凄凉地长笑一阵,泪水不期然弥漫了满脸,“李斯者,上蔡闾巷之布衣也!幸入秦国,总领秦政,封为通侯,子孙皆尊位厚禄,人臣极致,李斯宁负大秦,宁负始皇帝哉!足下勿复言,否则,老夫得罪也!”
——《大秦帝国之帝国烽烟》
随着秦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年少有为的秦昭王在和同时崛起的赵国的长期对峙、斡旋之中,显现了善弄权谋的一面。他为了摆脱舅舅兼丞相魏冄的控制,着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展开“远交近攻”的战略,与赵国抗衡。
白起一生七十余战,没有败绩,最擅长歼灭战,目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秦国与赵国的决战在长平展开。白起带领秦军切断赵军的粮道,围困赵军。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六天,被迫投降。白起信守不杀投降俘虏的承诺,为俘虏请援,秦昭王推脱拖延,白起无奈,坑杀二十万赵军,并拒绝再次攻赵,最终死在秦昭王赐他自尽的剑下。
李斯同样一生功勋赫赫,辅佐秦王嬴政扫荡六国,北伐匈奴,修建长城,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又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制定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却因此深陷其中,无法摆脱权力罗网的诱惑,在嬴政死后被赵高挟持加入密谋,自欺欺人地矫诏扶植秦二世,落得身死名裂。
大秦的武功文治和盛衰因由,在白起和李斯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走向强盛的权力真空中,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一个是不败军神,一个是开国名相,最终都背弃了自己在英姿勃发的年月许下的誓言,当年的承诺成了旧时代的挽歌。
■新政开元
©出自孙皓晖《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大汝门庭:吕不韦&嬴政
“啊,终是此人也。先父看得没错,没错!”嬴异人粗重地喘息一阵,双目骤然光亮,一伸手将少年嬴政拉了过来,“政呵,自今日始,文信侯是儿之仲父,生当以父事之。过去拜见仲父……”少年嬴政大步趋前向吕不韦扑地拜倒:“仲父在上,受儿臣嬴政一拜。”
“太子请起,老臣何敢当此大礼也!”吕不韦惶恐地扶起了少年嬴政,待要回拜,却被少年嬴政架住了双臂低声一句:“国事奉命,仲父辞让,你我两难。”
——《大秦帝国之阳谋春秋》
出身商旅世家的吕不韦,不但有商业头脑,而且关心天下大势。在邯郸巧遇来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孙嬴异人,雄心大动,最终决意弃商从政,吕氏传奇由此展开。吕不韦以雄厚资财入咸阳周旋,使嬴异人成为太子嫡子,又促成情人赵姬和他联姻,护送他归秦。
嬴异人病逝后,其子嬴政继位,吕不韦以“相邦”“仲父”的身份与太后赵姬共同摄政,拓展国土,声望大增。
少年嬴政与吕不韦联合,铲除太后政变势力,开始亲政。吕不韦为消弭秦国法制的峻猛重刑,召集门客撰写《吕氏春秋》,试图确立杂家治国的方略,但个性强悍的嬴政坚持商鞅法制,与青年李斯、王翦、蒙恬等新锐势力结成护法同盟,罢黜了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洛阳。嬴政自此拉开了帝国的大幕。
吕不韦一生处于矛盾抉择之中,政与商,情与义,爱与恨。而他倾毕生之力辅佐的少年,却以刚猛精进的纯粹姿态,开创了铁器时代的文明统一大业。
▼
在这一位位大秦风华人物身侧,还有各具风骨的战国四公子,有重义轻生的刺客死士、神出鬼没的墨家弟子、江畔长吟的屈原、鼓盆而歌的庄子,乃至义士鲁仲连、巴寡妇清、乐师高渐离……共同构成了一条群星璀璨的银河。
今年是秦统一中国文明2240周年,《大秦帝国》也已畅销了近二十年。
和恐龙化石不同的是,这部鸿篇巨著的生命力仍然在涓涓流动。
正如作者孙皓晖先生所言:“历史文学作品,某种意义上如同推理破案,某种意义上又如化石复原。史料所呈现出来的,是既定的结局,是已经尘封且夹杂着诸多‘破坏’的作案现场,是已经风干了的种种骨骼。历史小说的使命,是复活历史的脚步,是复原人物的血肉。”
■ 点击视频,看孙皓晖亲自推荐《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西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历时16年潜心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
如果说2012年的全面修订版《大秦帝国》变早期的话本式叙述为整肃厚重的文风,强健了那段辉煌历史的筋络,那么,2019年的全新插图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了细腻的肌理,还有幸请到国画名家戴敦邦戴红倩父子,为它增添了一派鲜艳的气色。
“大量的鲜活细节在历史研究著作中是无法呈现的。通过文学的细节真实与生活质感,特定的历史风貌与历史精神,会以涓涓细流渗透我们的感知,使时尚而沉沦的当代人有亲切的认同。当然,未必人人感觉如此。但是,作为走进后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历史生活,大约这是最为合适的方式了。”
▼
《大秦帝国》
全新插图珍藏版
孙皓晖 著
谋略不下《三国演义》
悲壮超越《罗马帝国衰亡史》
2019作者亲自修订
国画名家戴敦邦、戴红倩父子倾力题绘
当当限量400套作者亲笔签名本!
▼
来京东购买签章本,还有机会赢得好礼!
记得点击“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