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尽头通往哪里?死亡是否代表着终结?我们是否应该畏惧死亡?答案都可以从这本《天蓝色的彼岸》中找到。
故事主人公哈里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他和所有健康快乐的孩子一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那天只是因为和姐姐的一个争吵,他负气骑车出门,却不慎遭遇意外。等他再反应过来,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排着长长队伍的“他乡”。偶然结识的阿瑟告诉他,每个人死后都会来到这里,登记后通往天蓝色的彼岸。哈里问阿瑟那里是什么地方,阿瑟说那是等他准备好后就可以到达的地方。哈里当然没有准备好,他还没来得及和家人朋友好好告别。阿瑟决定带他回到原来的世界。哈里第一次用幽灵的视角打量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阿瑟用意念帮助了一个玩老虎机的人中了头奖,哈里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却没有陪阿瑟一起玩闹的心思。他还要回到学校看望自己的朋友们,看看朋友们是否因为他的离去而悲痛,看看足球队是否因为他的离去而遭遇一个艰难的赛季。他邀请阿瑟一起参观他的学校,阿瑟却用无比复杂的语气说:“哈里,对别人不要抱太大期望,生活还在继续,人们都是这样的。”哈里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离去一定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变化,或许整个学校都会陷入停顿。可是希望中的景象没有出现,足球队正常运转着,自己生前最好的朋友竟然和自己最讨厌的人成为了好朋友,自己的挂衣钩也被别人使用了。哈里无法接受,为什么自己的离去没有给学校带来任何变化,为什么所有人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有他被落下了,没有人为他停留。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他的班级。老师还在正常授课,同学没有佩戴黑臂纱,没有人脸上透露出悲伤。他无比悲伤,所有人都把他忘了。甚至他的课桌,应该神圣的像个墓碑的课桌,都坐上了新的同学。当他转身准备离去,却看到教室后面偌大的墙上填满了所有同学和他的回忆。有图,有字,有诗,有画。他明白了,原来他的存在并非什么都没有为大家留下,他给所有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会有很多人记得他,他的生命终究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痕迹。他和所有人和解了,包括他曾经最讨厌的杰利,即便他们一直不对付,在哈里死后,杰利也给哈里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缅怀他,同学们也在学校里专门为哈里种了一棵树。哈里找到了自己的墓碑,和在墓碑前无比悲痛的爸爸。他和爸爸一起回到了家,看到了想念已久的姐姐和妈妈。毫无意外的,她们都很悲痛。哈里去了姐姐的房间,学着阿瑟的样子用意念让铅笔在姐姐的笔记本上写下了道歉的话,如果可以重来,哈里不会选择和姐姐吵架,而会好好和她道别。哈里完成告别后和阿瑟回到了天蓝色的彼岸,他知道阿瑟一直在用一颗珍珠母纽扣寻找他的妈妈,而阿瑟在故事的结尾也终于和妈妈相认,我明白,此时阿瑟和哈里都已经准备好了,去天蓝色的彼岸。
“就像是一片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接下来它会死去,可它又不会真的死去。因为它会变成泥土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新树会生长,树上又会长出新的叶子,我们也是如此。”这是阿瑟的妈妈对哈里说的话。《天蓝色的彼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生命寓言”我深深的被其中的寓意打动,作者通过哈里的故事,其实是对生命真谛的揭示,在我们终将失去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要努力的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我们要珍惜在这个美丽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但同时我们也不必害怕死亡。在故事的最后,哈里和阿瑟都跳下了天蓝色的彼岸,就像一片叶子回归泥土,去变成给予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本书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独特的视角,以“幽灵哈里”的视角叙述,更加具有真实感,让读者可以更深刻的融入情节。当哈里发现即使他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仍然在继续的时候,那种难过是非常能令人感同身受的,你还牵挂着他们,可是他们好像已经把你忘了。可当哈里看到同学们为他做的一切后,那种感慨又是发自内心的,为他自己还活在同学们的美好的记忆中而感到欣慰。一个人的存在总是有意义的,无论他以何种形式活着,又是何种形式离去,他的存在一定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些什么。我始终坚信,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到来都能为这个世界添上几分色彩。我们永远都要努力而又充满希望的活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它告诉我们: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它教导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这是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为《天蓝色的彼岸》写的书评。死亡不是终结,它意味着一种回归,一种奉献,意味着落叶归根。我们当然不用害怕死亡,也不必为他人的死亡而过度悲伤。我相信,生命的尽头一定通向一个像天蓝色的彼岸一样的地方。所有逝去的人都会像阿瑟说的“准备好了”那样,跳进天蓝色的彼岸,去成为新的生命的一部分。希望所有人都能从现在开始享受和所爱的人待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年前,有人为这一篇文章写了评语,他说正是因为生命宝贵,所以我们才要珍惜彼此。我相信,有些人是会刻在生命里的。
祝我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