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宋代词坛的“一哥”,关于他的词作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毕竟在学生时代他的词作总是紧跟着“全文背诵”。不过从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中笔者发现,很多诗词虽然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对于它的意思却云里雾里,尤其是问到古诗词中特定的字眼,更是如此。
就像诗词大会曾经考过一道关于关于苏轼词作的题目: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请问“春盘”是哪个节气的饮食风俗?
A.立春 B.春风 C.谷雨
要回答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知道题中词句的出处,它是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全词如下: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之久,好不容易从黄州团练副使被迁任汝州团练副使,虽然这样的平级迁移不算升官,但好歹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信号,意味着仕途迎来了转机。所以这个时期苏轼的心境比起在黄州的郁郁显然是轻松了许多。而在这一年,苏轼也是一路游历,这首词所描写的正是他和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的事。
这首词上阕描写的是游南山沿途所见的风光。首句描写清晨的景象,斜风细雨,在这寒冬腊月本应该是让人倍感寒冷难以忍受的,但是词人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然地以“作晓寒”三字记之,这其实也反映出词人当时的心情是愉悦轻松的。次句描写午时的景象,雨过天晴,空气中还残留着缕缕烟云,河滩上的疏柳在日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勃勃生机,“媚”之一字其实已然将词人喜悦的心声和盘托出。第三句描写的是洛涧入淮的景象,不过在这里是虚写,当时词人身处泗州是见不到这一景象的。
下阕描写的则是词人在游览时野餐的场景和心情。而这也是诗词大会考题中的词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描写的是野餐过程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香茶和春盘。至于香茶上为何浮着“雪沫乳花”,其实这里是比喻,在煎茶时会有上浮的白泡,词人用“雪沫乳花”是言茶色之白。而“蓼茸蒿笋”则是将春盘中果蔬的鲜美色泽写得十分传神。至于“春盘”,实际上这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在以前的风俗中,立春时馈送亲友鲜嫩春菜和水果、饼铒等,称“春盘”。最后一句则是词人的心情,经历过起落后才知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也体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所以诗词大会中考的“春盘”这道题,答案应该选择A,是立春时的饮食习俗。但当时这道题现场却有72人答错,让作为嘉宾的康震老师很是不能理解,毕竟这并不算是什么晦涩难懂的词语,而是古时习俗而已。这也充分说明很多人在品读诗词时,真的没有用心理解,只是死记硬背。这期节目播出以后更是有观众吐槽“只会背有什么用”,显然也是对这种只是死记硬背却不求甚解的学诗态度很是不满。
如果说这首《浣溪沙》在苏轼的词中属于比较冷门,答错这道题还算是情有可原。那么关于苏轼另一首词的题目答错很多人就让人真的有点失望了。诗词大会中还曾考过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这一句。当时的问题是问这一句中“长久”是什么意思?三个选项分别是亲情长久、友情长久、寿命长久。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寿命长久,因为这首词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所以不会是友情长久,再结合上下文,我们也能很容易排除亲情长久的说法。但就是这道题当时诗词大会却有91位诗词高手答错,可谓是让观众大跌眼镜。
其实这两个实例也充分说明,我们学习古诗词,真的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背诵的层面,想要真正读懂一首诗词,我们不仅要对作者的生平、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了解,对于诗词中相关字眼的正确理解同样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