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人九胃病”,几乎所有人都有过胃胀、胃痛、嗳气等不适症状,却很少有人重视,大多是忍一忍或者随便买点药吃吃就算了。然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健康威胁。
案例
一名15岁的男孩,平时就有饮食不规律、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前段时间因为干呕、腹痛、黑便2天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发现,男孩大便潜血阳性、幽门螺旋杆菌 ,且胃镜提示“鸡皮样胃炎”。
医生说:“鸡皮样胃炎”是胃癌的“温床”,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可能发展为癌症。
听说过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这个“鸡皮样胃炎”是怎么回事?它和胃癌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鸡皮样胃炎:易引发胃癌
“鸡皮样胃炎”,也叫结节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的胃部炎症。它多以胃窦为中心,发生弥散分布的大小均一(约0.3~0.5cm)的小结节状隆起,看起来就像鸡皮一样。
1鸡皮样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鸡皮样胃炎”的重要原因:
Hp在生长繁殖时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胃黏膜,可造成胃里大量高浓度的胃酸直接侵蚀胃壁,引发炎症。
但很多Hp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时间久了,炎症会逐渐加剧,其中一部分胃粘膜变得不再光滑,凹凸不平,就呈现出“鸡皮样改变”了。
更有数据显示,在鸡皮样粘膜处取活检,Hp阳性率高达90%以上。
2鸡皮样胃炎:是高恶性胃癌的“温床”
长期的炎症存在,会进一步增加胃癌风险。而多名学者发现:“鸡皮样胃炎”与年轻人胃癌有密切联系,且95%以上为印戒细胞癌,其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非常高、病程进展极快。
印戎细胞癌,不同于普通肿瘤突起的球状,而是弥漫性分布于胃壁,悄悄浸润胃粘膜下层,它的侵袭力非常强,很可能表面一点点的糜烂,底下已经晚期了。因此,有时候连胃镜都难发现。
病情进一步发展后,胃壁全层会变厚、变硬,胃蠕动减弱或消失,甚至无法收缩,就像皮革一样,从而形成“皮革胃”。此时预后极差,多数病例从就诊到死亡仅有3~5个月。
【建议】若查出“鸡皮样胃炎”,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X线造影、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若有疑似病灶,需进行病理活检,以便判断是否发生了胃癌。
“鸡皮样胃炎”可治愈
当然了,并不是说发现“鸡皮样胃炎”就一定会发展成胃癌。如果积极根除Hp,“鸡皮样胃炎”也是可以治愈的,胃癌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一般来说,Hp根除成功后1~2年,鸡皮样改变就会自动减轻或消失,让胃恢复原状。更有报道称,有的患者在根除Hp之后3个月,胃“鸡皮样改变”就消退了。
那么,如何更好地根除Hp?
1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
目前根除HP最有效的方法是四联治疗,即两种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 铋剂。抗生素直接抗菌;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强抗生素的作用;铋剂可增加30~40%的根除率。
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建议餐前半小时服用,可以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2种抗生素则建议在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一般来说,整个治疗过程需持续10~14天,成功根除率高达85~94%。但服药期间,可能会出现口苦、大便变黑、小便变黄等症状,多是药物导致的正常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不必过于担心。
2根除后,别忘了复查
足疗程服药杀菌后,还需间隔4周再就医进行检查,判断根除结果。
若结果为阳性,说明根除失败,一般间隔3个月以上再次杀菌,并在医生指导下慎选抗生素,以免造成耐药性,让根除治疗难上加难;
若结果为阴性,说明根除成功,往后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定期复查。
来源: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