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北方人大量混入了胡人血统",其实,根据古代遗址古人基因数据与现代人基因数据比较发现,现代北方人的血统是变的更南了,而不是变的更北了。
(附:汉代戍边汉军遗骸基因数据以及平安汉墓等基因数据)
一,分子人类学研究依据
根据李添娇对中原仰韶至龙山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分析研究发现:
“基于现代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我们利用主成分分析来探讨河南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古代人群之间及其与现代人群的遗传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晓坞、汪沟、郝家台和平粮台遗址4个古代人群聚类在一起且与现代汉族人群有很好的聚类。
然而,从主成分分析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仰韶,龙山人群的遗传结构上更加南移,说明至于少从仰韶到龙山时期,有来自更南部人群的基因贡献。
同时仰韶和龙山均分布在整个cline 上端,表明从龙山到汉族形成过程中,持续性的南方人群的基因贡献。从主成分上看,龙山和仰韶人群相对于其他人群与现代汉族更为接近,但是从仰韶到龙山再到现代汉族人群的形成,我们看到南方人群持续的基因贡献。”
结论概括为:
根据PCA分析,仰韶和龙山人群聚类在一起与现代汉族人群位置重叠在一起,位于现代汉族人群的聚集区北部,这说明至少从仰韶到龙山时期,中原地区农耕人群对现代汉族人群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框架。
PCA位置和Admixture分析也表明,汉族人群在形成之后的发展阶段,不断有不同来源,尤其是东亚南部人群的加入,丰富了人群的遗传成分的多样性。
考古学方面的证据也表明,龙山文化是在仰韶文化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仰韶和龙山时期的中原地区的农耕人群的遗传组成极其相似,又有略微的区别,龙山人群相较于仰韶人群携带有较多的南方成分。
二,另一份更为直观的常染色体数据图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下图是一份中国古代各遗址古人基因数据与中国南北方各人群的常染基因对比图,对比古遗址古人和现代南北方各人群的血统成分构成,也可以更直观的得出结论:现代北方人群已经大量加入了南方基因成份。
↑汉代戍边汉军遗骸基因数据以及平安汉墓等常染色体基因数据。
。。。。。。。。。。。。。。。。。。
附件1:忠魂依旧守边关-汉受降城汉军遗骸
现位于蒙古国境内(当时属于汉朝疆域)的——汉代受降城遗址及戍边汉军遗骸
出土有汉代汉朝军队常用武器(卜字戟、汉弩)、坐骑装备、铠甲共出 土300余件铁铤铜镞,戟、铁马辔构件、铁甲片、弩机、长剑、两枚铜扣、青铜带钩、剑柄首、青铜环、青铜和铁质镦、铜铃铛、铜锅残片、汉字印章、铁制工具及生活用具。
带有文字物品除了出 土的四枚青铜印章,还有汉字封泥。在2号发掘地点还发现带有汉字的陶片。
此外在发掘区域内还发现有近20余枚汉五铢钱。所有这些出土文物都明确带有汉代的文化性质。
根据这座遗址的文化内涵综合分析,此遗址为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末期到汉宣帝时期汉朝的戍边前沿要塞——受降城。
附件2
According to Li Tianjiao's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ancient populations from The Yangshao period to the Longshan Period in central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Genome-wide data based on modern individuals... 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ient populations and modern populations in yangshao and Longshan cul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