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CSDN上面,看到了许多关于程序员30岁之后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有的人说,在30岁往上的时候,就会出现迷茫,到底是该继续的当一个码农,还是应该回家考个公务员还是老师,作者和大家一样,在25岁的年纪就开始想自己在三十岁之后的生活了。但是作者却有点不太认同这个观点。
关于国内外某些互联网大厂30岁以上码农被裁员遭遇的文章,紧随各种铺天盖地的IT职场人30岁以上职业规划的刺激性文章。好像IT人到了30岁以上就到了要命的时刻,其实作者觉得做IT的,只可能说在30岁之后,体力可能跟不上加班的节奏,但是写代码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问题。
雷军:37岁从金山辞职,40岁才创建小米,带着年轻人为发烧而生。小米越做越大,已形成一道小米生态链,如今估值450亿。
李彦宏:30岁的李彦宏被老婆逼着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国后,俩人租了两间宾馆就开始创业了。而后做出中国第一个搜索引擎,也就是百度搜索。第二代的infoseek就是李彦宏一手开发的,其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百度发家的基础,更是奠定了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可以说是牛到极点了。
马化腾:30岁遇到互联网泡沫危机,差点都把QQ给卖掉。
可能有人会说,作者你说的都是废话,这几个人都是大佬级别的存在,都是属于万里挑一的那种。
其实作者觉得,这完全属于 IT 行业内的负能量的,虽然看到了有些大厂里面是裁员的时候都会选择去裁那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美其名曰,业务优化,但是何尝不是因为你在公司现在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呢?
之前看二哥的文章说的一个很在理的话,公司这块内容,离了我转不起来,这放在大公司或许说这话可能有点狂,但是现在一些中小型公司,这种情况很常见,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公司的这块内容,离了我转不起来,就我最熟练,你看我年纪大了?开了我?不好意思,那你前期的亏损可能要大过这个。
现在咱们国内的 IT 行业,互联网行业真正兴起了几年?20年,30年应该算最多了把,现在还处在发展中,技术和国外的差距还是有的,并不是作者崇洋媚外哈,虽然差距并不大,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国外的写代码的,哪一个不是“秃头绝顶”。
这个大家肯定不陌生,Java编程语言的共同创始人之一,一般公认他为“Java之父”。但是有人去关注过他的生平么?
2011年3月29日,他56岁,个人博客上宣布将加入Google。
2011年8月30日,再加入Google几个月之后宣布离开Google,加盟一家从事海洋机器人研究的创业公司Liquid Robotics,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在2011年5月建立的Scala公司Typesafe Inc., 高斯林被聘请为公司顾问。
而他也同样在 “甲骨文”遭受到了“年龄”上的歧视,年过花甲的他在 Facebook 上发表了他所遭遇的年龄歧视。
高斯林从甲骨文离职原因:不仅薪酬大大降低,甲骨文连「资深工程师」的职称都木有给,之前高斯林在 Sun 是 VP 级别。此外,最打击人的是,高斯林的话语权也被极大限制,他和 Java 领域的同事,无权决定任何事情。而他只能当当花瓶,代表甲骨文出席各种 Java 公开活动。高斯林自称他的性格不适合做这个,所以选择了离开。
而且在面试的时候最扎心的来了,“通常我们不招你这种年龄的程序员,但你的情况特殊(Java之父身份),所以对你特殊考虑。”
虽然说年纪已经偏大,但是不能阻挡大佬更进一步的心,于是加入 Google 后,再次从 Google 辞职,再次成为了Liquid Robotics的首席软件架构师。
虽然说 高斯林 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来获取了很不错的职位,那么那些没有特殊身份的人呢?
根据统计,美国在职的工作者的平均年龄是42岁,但在硅谷这个数字变得更低。比如苹果公司是31岁,Google和特斯拉是30岁,Facebook 和 LinkedIn 是29岁,也就是说,这些公司的平均年龄加起来也在三十左右,尽管年轻的人可能占多数。
但是那些优秀的年轻程序员,哪一个不要经历30岁的之后的生活,写代码这个东西,后天的积累和学习和先天的天赋同样的重要,鄙视链同样存在。
所以作者觉得, IT 行业的中年危机不算什么,哪一个行业说自己没有中年危机,只有你足够的优秀,那么你自己想的中年危机根本就是不存在,能做到公司的项目现在离开我,损失会超过你的想象,那么我相信,公司30岁的你一定是捧着,而不是因为年龄把你裁掉。
最后作者给大家送上一首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Java 极客技术
来源:卢松松博客,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