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则“精子库招募”的短视频引发热议。视频称,浙江省人类精子库正在招募志愿者,要求是“年龄20-45周岁,身高168cm及以上,无色盲色弱、近视低于600度,身体健康,无遗传病传染病”,并称,“最高可奖励5000元。”
视频一经发出,就有网友质疑“这个标准有点儿低”,甚至有人称这是“实现财政自由的新捷径”。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回应:这是最低要求 正式捐献还有门槛
3月22日下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到了浙江省人类精子库,工作人员表示,发布中所谓的“1米68以上、非色盲、色弱、近视600度以下”的要求,都是在初步筛查时的最低标准。检查时,还要综合头发疏密、体重、精子质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
该工作人员表示,捐献者要经过严密筛选,每人只有3次机会,“最终真正符合精子库捐献标准的人,少之又少,10人中能有2人达标就不错了”。
此外,针对网友质疑的5000元的奖励,工作人员表示,捐献奖金制度一直存在,不过他强调,捐献是一个长期、多次的过程,捐献者至少要来5至10次,以精子库通知停止为准。所以5000元奖金,其实是捐献活动最终能得到的金额,平分至每次,也就300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按照捐精须知表述的补助发放标准:筛选期为50元/次;合格期时精液达标,200元/次;精液达标,但精液量少于2ml,100元/次;精液不达标50元/次。停止捐精6个月后进行HIV检测时为2000元;整个捐精过程在3个月内完成,再给予300元作为奖励。
工作人员强调,“相较捐献者身体消耗来说,这些钱并不算多。”
虽然,初步招募捐精的标准并不苛刻,但出于对时间、思想开放程度的限制,每年的志愿者平均却只有1000多名,其中大部分都是闲暇时间比较充裕的大学生和方便往返捐献的年轻人。
工作人员称,其实精子库更很欢迎已婚育男士前来捐献的,因为其符合供精标准的几率会更高。
科普:“小蝌蚪”质量逐年下滑 吃外卖、生活不规律是主因
据浙江省人类精子库官网信息显示,到精子库捐精的男性精液质量连年下降。2005年至2015年期间,每毫升精液里精子数由的平均1.3亿左右,下降到了0.67亿
对于我国男士“小蝌蚪”质量逐年下滑的缘由,在官网的数据中,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精液采集部副主任朱晶晶还以一名大学生捐献者为例进行说明。
她表示,在接待捐精志愿者时,必问的2个问题是“有没有熬夜?最近学习或工作压力大不大?”她解释,精子质量的高低与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曾经有位捐赠者小邹,是名23岁大学生,前三次来捐精,精子质量远远高于精子库捐精要求,但第四次和第五次来,每一次的精子检查结果,让她有些吃惊:前向精子只有38%(浙江省捐精标准为60%),精子浓度只有5千万(浙江省捐精标准为6千万)。
后来,朱晶晶一再追问,小邹这才告诉她:“这半个月时间都在熬夜,每天玩电脑游戏到两三点。”
朱晶晶认为,不少大学生作息、饮食没有规律,玩手机游戏没有节制,电脑辐射大,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精子的数量、质量和存活率。
“放眼整个社会,作息和大学生一样,不太规律的男性不在少数,对于跨过35岁的男人来说,精子质量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也会下降一个档次。通常35岁以上男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和单位的顶梁柱,早出晚归,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大,所以很多男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精子质量也随之下降。”朱晶晶说。
此外,每天面对电脑超过8小时,常常处于久坐、憋尿和接触电磁辐射等工作生活状态,都是影响精子发育的因素。朱晶晶特别提醒:油漆工、印刷工,厨师、司机、IT男以及从事皮革化工等职业,这些是精子质量不达标的高危职业。
另外,长期吃外卖也会影响男性生育力。外卖中制作塑料碗时需要用到的邻苯二甲酸酯就是罪魁祸首。
据了解,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能起到软化作用的化学品,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个人护理用品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可干扰内分泌,使男性精液量和精子数量较少,精子运动能力低下,精子形态异常。
环境中残留、积累的邻苯二甲酸酯可以说普遍存在,人体主要通过食品和空气两个途径吸收。
一般人会在塑胶制品包装中接触到邻苯二甲酸酯。在生活中,有很多外卖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中会有邻苯二甲酸酯溶出,并渗入食物中。
文/王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