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介绍了MDI这个项目是如何被确定引进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万华化学产品产量到底有多强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万华化学产品产量到底有多强大
上篇,我介绍了MDI这个项目是如何被确定引进的。
MDI技术当时在世界上也只有两大化工巨头拥有技术(Know-How)。他们分别是: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中文后来翻译成:卜内门化学。改这名字怕是担心中国人不接受“帝国”这两个字的缘故吧);还有德国的BASF。当然,美国杜邦也有,不过他们早已停产了,后面我还会提到它。我们的二期引进时,曾经和瑞典诺贝尔化工谈过用杜邦的技术改造扩产。
我们引进的日本聚氨酯(NPU)的技术,其来源就是英国ICI的。
英国ICI公司是日本NPU公司的股东,是以技术入股,占25%的股份。
后来听说,当时日本NPU向我方转让MDI技术,是没有经过英国ICI同意的。所以,我们后来在计划扩建MDI设备时,起初日方是同意合作的,我们也谈了几个回合。记得日方的商社是东棉株式会社。
前后半年多的时间吧,突然日本NPU告诉我们不谈了,因为英国ICI不同意。这是后话。
回头再说一万吨的MDI。当时对很多中国的化工工程师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名字。对它的用途,也是一无所知。
这里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MDI是产品的统称,实际上,它作为产品,可以分成“粗MDI”(简称MR)和“精MDI”(简称MT)。
我们万华合成革表面涂敷的那层聚氨酯膜,用的是MT。
也就是说,精MDI(MT)适用于做高弹性的聚氨酯树脂;而粗MDI(MR)一般仅用于保温保冷的硬泡沫。
当初确定了引进一万吨的规模,主要是考虑为了烟台合成革厂和兰州合成革厂两个厂的MT用量,对MR怎么用还没有规划。另一方面,一万吨可能也就是最小经济规模了吧。
兰州的合成革厂后来下马了,就像其它几个规划中的引进大项目一样,主要是国家借不到那么多钱了,据说华主席也认为步子迈得太大了,就收紧了政策。
潍坊的八万吨聚酯纤维项目也是那个时候下马的,我爱人她们一帮子六十多人一下子就拉到了烟台合成革厂来了。哈哈,我们不用费劲就在一起了。
这个在引进合成革装置谈判途中,临时动议引进的一万吨MDI装置,其原料是怎么临时确定的供应点,现在想想也真的是不容易。
别忘了,那可是计划经济年代,什么原料都是划拨的。把计划报到轻工部,由轻工部再报国家计委。什么“苯”、“氯气”,都是从老远的地方运过来的。为此,还专门修了从珠玑站引出的铁路线。
烟台合成革总厂,最终是由合成革车间、MDI车间、聚酯多醇车间,以后又从日本DIC公司引进的聚氨酯树脂车间组成的。当然,还有其他水电气等所谓“公用工程”车间。
加上铁路,幸福南路的铺路,小学,中学,还有芝罘宾馆的投资,最终总投资达到了4.6亿元。
计划经济嘛,都是国家的。以后改制时怎么算的我就不太清楚了。反正据说是部分算拨款,部分算是贷款,算是借了建行的款。在此不赘述。
https://m.toutiao.com/is/N2jhgtG/?=我所经历的“万华化学”(一) -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