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论呢?首先我们说常见的断竿断节的动作,大家可以一一对应一下:
1、抽竿时不注意拧动竿稍或者竿节,力气大了点,导致竿节连接处劈开。
2、起鱼背竿,也就是说竿稍和人形成了小于90度,且竿稍在人背后,这种状态香,多贵多好多硬多软的杆子基本竿稍百分百断掉。
3、挂草或者挂底、挂树的时候硬拉猛提,竿稍直接拉断。
4、晾杆子的时候把杆子插到竿包时,不小心碰倒竿包,竿子直接摔碎。
5、钓鱼时杆子收回来,没有放到竿挂上,或者放到竿挂了,但是没有用竿止,然后装饵时不小心竿子掉到脚边上,然后一脚踩上去了。
6、钓完鱼收杆,光顾着和人吹牛逼或者打电话,解开竿稍的时候不小心捏断竿稍头。
7、钓完鱼收杆,往回缩竿的时候着急顿竿,二节顿裂。
8.、甩大鞭,不下心挂到后面什么东西了,往前甩的时候直接拉断二三节。
9、提竿时动作太大,主线和竿身缠绕后子线挂草,一提竿竿稍断裂。
大致对照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鱼竿断裂,大部分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而真正的爆竿、钓断其实次数也不是很多,那这里就要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了。鱼竿在设计受力的时候,一般大把节除了碳布之外,都会添加一层或者多层玻璃钢布,这也是为什么大把是鱼竿所有配节中最重的一节,然后从大把开始一二节都会添加碳布,这也是为什么竿稍起一二节断裂,截口处平整,但是大把或者大把起一二节断裂一般都藕断丝连的,这就是工艺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从工程学来讲,鱼竿现在的设计也是很科学的,尽量利用大把靠底端处产生的向上的拉力,从而让鱼挣扎的力度、鱼自身的重量、鱼在水中脱离水中的浮力等等不至于直接和向上的拉力对抗,让鱼竿大弯弓处产生一定的额卸力,用个工程力学名词就是,当鱼竿处于大弯弓状态时,大弯弓的那个点就被称为应力点,简单的说就是最容易从此处断裂的位置,而大多数鱼竿设计的时候,除了3.6米以内的鱼竿,大部分的应力点都设计在了二节或者三节,所以如果是钓重超过极限导致断竿,合理的断节就应该是二三节,断杆梢都不正常。
那么爆竿为什么会是大把、或者大把起一二节呢,但凡钓大物的杆子,基本上每一节都会添加1~3层不等玻璃钢布,包括竿稍都会这样处理,比如鲟鱼竿就是典型的大物杆,一般杆子5.4左右,竿重不带前后堵都会400g左右,就应为添加了玻璃钢布导致的,这种好处就是头几节百分百不会断,而且有非常强的韧性,但是缺点就是所有受力点也就是应力点放到了大把二三节的位置,但是大把又是最粗最硬的位置,所以一旦超出极限钓重,会从大把起二三节处一直到大把断竿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