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十五岁到三十岁,「动态入定」的学习,老师是很难用语言传授的,学生也很难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所以,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慢慢体悟、揣摩……,三十岁到四十岁。在这个阶段对「动态入定」有了领悟,知道「动态入定」是怎么回事了,属于入了门道。前一个阶段是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个阶段属于才入道中,根基还不是很稳定,经常会有各种疑惑产生,这个时候需要面对诱惑而不被诱惑,所以是「不惑」。
五十岁到六十岁,知天命其实是表达“无惑”的概念,人生在世很多事情不是常理可以解释通的,所以,老人很喜欢说这句话:命该如此……。可以想见: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努力的,但十有八九不能顺遂人愿:为什么你努力了却没有得到,他不努力却好事频频。也许只能用一个“命该如此”来解释。天命既然已经如此,有时候更多的不服、不忿、不解、不释然也于事无补。反而会更增加莫名的烦恼……。顺从天命、怡然接受并泰然处之恐怕是个更恰当的路径。
孔子总结自己人生经验,未学易之前不知天命,学易以后方知天命。可见,要明白天命,是需要学易的。不知易,无以知天命。而要从易知天命,也需要一个修炼积累的过程。
所谓的“五十知天命”,是人到五十对自己非常了解,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能干出成绩。不会去勉强自己去达到一个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并不是表达一种听天由命、不去奋斗、安于现状的消极思维。我想大概就是能够明白世间很多事的存在即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能够看透世间百态却不厌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