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 第六季》第八期打了这么一个辩题:「恋爱多年我却恐婚,如果有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你怎么选?
在心理学生看来,这个辩题聊的核心问题不是恋爱、结婚,而是对恐惧的态度。
如果你恐惧结婚可能带来的问题,那就去解决那些可能的问题;想解决恐惧可找错了靶子。
这个时候,我又想起这个经典片段了 —— 卢平对让博格特变成摄魂怪的哈利说,“你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一度对这句话一知半解:这句话真是有哲理呀,我决定记下来;但到底什么叫恐惧本身呢?这句话是在夸哈利勇敢、对其他事情都不害怕吗?恐惧本身到底需不需要害怕呢?
毕竟,我们可能还听过另一句话:唯一需要害怕的,是恐惧本身。
我是直到学过一些心理咨询的知识后,才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的,其实这涉及到我们对于情绪的态度。后面这句话也并非没有道理,但要考虑其背景,群体的恐惧的确会引发慌乱,在萧条的年代,“一刀切”“不要怕”是最简单直接的手段;但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有时间、有条件去“多想”,如果此时依然遵从“不要恐惧”的简单指令,生活可能反而会更令人恐惧,如果坚信自己“不该恐惧”,反而会沉湎于恐惧无力施咒——我认为这就是卢平的意思,哈利太重视自己应该勇敢的形象,担心自己因为恐惧而应对不了摄魂怪,不接纳自己的恐惧,反而更为恐惧所困。
情绪问题跟外界的客观问题有着奇妙的不同,面对数学题,我们可能会想解决它;面对危险的场景,我们可能会想远离它;但面对情绪问题,这样的做法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就像辩题中:“我不该这么恐婚,我应该结婚的,我想解决掉我的恐婚或者不去想它,但是……啊我怎么做不到呢,我更害怕结婚了!”
这就像陷入流沙中的人,越是挣扎就会给自己的脚下增加压强,而在流沙中显得更深;或者掉入魔鬼网,不放松的后果只有被缠得越来越紧。
我们越是想控制自己的恐惧,想用去除恐婚水的方法来让自己不恐惧,其实是越可能被恐惧所控制的。就像哈利害怕摄魂怪,其实害怕的是自己会在摄魂怪面前失败,怕自己显得不够勇敢;但这样的想法会让他更难以想象到快乐的事情,难以成功施出守护神咒语。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人在更多的时候,是用语言的方式在追忆过往,或是想象未来,而并没有活在当下;另一方面,我们总想着控制、控制、控制,但如果我们尽力让自己不要感觉糟糕的话,那么我们不仅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情绪,而且还有可能被之前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事件刺激到。
击溃博格特的咒语是“滑稽滑稽”,而真正让它落荒而逃的是大笑;我们难以刻意地消除自己的恐惧,但好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避免其加深,让它不再那么折磨我们。比如专注当下的正念(坐下,安住,疗愈的开始),比如走出自动思维,促进认知解离,积极接纳自己,寻求新的有效行动的模式 —— 去应对引发恐惧的事件,而不是试图直接抹除恐惧。
这样的步骤三言两语讲不清楚,如果真的有朋友觉得恐婚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可以辅以一些有操作性的书来自助。比如我之前在读、也推荐过多次的《跳出头脑,融入生活——心理健康新概念 ACT》,书里有许多可以直接做的练习,但是也许是因为有些说法实在与我们惯常的思维不符,又也许是翻译书的通病,这本书有些地方让我有点难以理。
但没关系,“一定要理解每一句话,不然就不算成功地看了这本书”的想法也只是个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