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中,非洲、大洋洲、北美、南美有热带沙漠,亚洲有热带、温带沙漠,南美洲还有山脉的背风坡区域由于焚风效应形成的沙漠、大陆西部受寒流影响形成的沙漠,南极洲有极地沙漠,只有欧洲没有较大的沙漠。
其实,欧洲也不是没有沙漠,只是没有较大的沙漠和没有被承认的沙漠。
欧洲最大的沙漠是里海以北,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雷恩沙漠,有5万平方公里,海拔为0,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欧洲部分,地理划分上是属于欧洲,但是它位于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并不为欧洲主流社会所认可。
欧洲的另一个沙漠是西班牙的本纳斯沙漠,只有280平方公里,坐落于莫雷纳山脉和佩里贝蒂科山脉之间的炽热盆地中。
世界上,沙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沙漠,这里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经常以下沉气流为主,气温偏高,不易使暖湿空气上升冷凝成降雨,比如北非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亚中部大沙漠,中东沙漠,北美墨西哥沙漠,南美智利沙漠。
二是大陆腹地的温带沙漠,这里通常距海洋非常遥远,又有较高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很难通过长途跋涉达到这里,也就是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由于降水少,形成了内陆型沙漠,如中亚的沙漠,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美国西部的沙漠。
三是山脉的背风坡区域常有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形成的沙漠,这里由于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水汽,绝大部分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水,而降落到迎风坡,而越过背风坡后产生了下沉气流,温度升高,湿度下降,产生干热风,致使背风坡距离海洋很近,也难形成有效降水,最终形成了沙漠地貌,如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沙漠、西班牙的本纳斯沙漠、我国海南岛西部的荒漠。
四是大陆西部受寒流影响形成的沙漠,这些地方有寒流经过,寒冷的海水从大陆沿岸经过,产生的水蒸汽较少,且冷的水蒸汽不往上升,形成不了降水,就形成了沙漠,如南美的秘鲁、北美的加利福尼亚、非洲的纳米比亚与西撒哈拉、澳大利亚的西部。
五是极地沙漠,这里上空常年受极地高压冷气团控制,海洋的湿热水汽无法到达那里,且有下沉气流,形成不了降水,冰盖之下土地的含水量稀少,如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的沙漠”。
六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形成的沙漠,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战争、火灾等因素,破坏了地表,引发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丧失了土地生产力,最后形成的荒漠或沙漠,如国内的毛乌素沙漠、库布齐沙漠,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漠。
七是信风造成的离岸风因素。在南北回归线附近还会受到信风的影响,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由于信风是从高纬地区吹向低纬地区的干燥风,所以一定程度上使得经过地区更加干燥;同时在信风的作用下,使得大陆西岸的风为陆地吹向海洋的离岸风,使得该地区变得更加干燥,这也是沙漠气候大多在大陆西岸的原因,如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
那么,欧洲为什么没有较大沙漠?
其一,欧洲纬度较高,主要地区不存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没有热带沙漠;高纬度地区又受北大西洋暖流分支的挪威暖流影响,没形成极地沙漠;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倒是在夏季会受热带副高带影响,影响了降水,但冬季又会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丰富,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没有形成沙漠。
其二,欧洲虽然在欧亚大陆,也有部分在大陆腹地,但欧洲的海拔较低(平均海拔340米,七大洲最低),多为平原,山脉又呈东西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西风)完全可以直达腹地,覆盖欧洲全境,甚至是到达天山,在伊犁河谷迎风坡形成降水,也就没有内陆型沙漠(温带沙漠)。
其三,欧洲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分支挪威暖流影响,虽然加那利寒流也在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半岛附近形成,但主要影响的还是非洲北部,加速了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欧洲没有受寒流影响形成的沙漠。
其四,欧洲的主要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是东西走向,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水汽(西风)是平行的,不存在较大的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就没有因为焚风效应在山脉背风坡区域形成的沙漠(西班牙的本纳斯沙漠除外);另外,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倒是形成了迎风坡,但是乌拉山脉是亚欧分界线,其西侧迎风坡的降水恰恰避免了内陆型沙漠的形成。
其五,欧洲三面环海,被大西洋、北冰洋、地中海包围,另外,波罗的海与黑海又深入大陆,形成了诸多的半岛地形,蒸发量大,空气比较湿润,难以形成沙漠,主要分为温带海洋型气候、温带大陆型气候、地中海气候。
其六,不可忽视的是,近现代的欧洲人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没有人为地制造出沙漠地带来。
其七,这个原因有些争议,就是欧洲方向没有“青藏高原”,避免了“巨型抽风机效应”,也就没有大量的热量交换(正常的陆地与海洋的热量交换还是存在),没有在高原的背靠大陆方向形成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