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凡的世界》有这么一个结局,在苦难中奋斗的孙少平在40多岁时,却被家族的遗传疾病夺去生命。我们读者该如何反应?是慨叹命运的不公?或认为是对个人奋斗的亵渎?还是指责作者,安排这个一个悲剧结尾只为吸引人眼球!
但现实就是这样的,命运远比小说残酷,孙少平的原型王天乐,也是作者路遥的四弟,正是被家族遗传的肝病夺去生命,享年47岁。
而他们整个家族,包括大哥路遥,二哥、五弟王天笑都因这种疾病去世。其中路遥去世时年仅42岁。
这好像是个魔咒,但魔咒能缩短他们的生命,却无法抹去生命中的灿烂。王天乐,经历过少平的苦难,但也活出了少平的精彩。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他。
王天乐
路遥在他的长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扉页写道: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而后在文中,详细描述了和弟弟的生活点滴。并说道:没有他,我将一事无成。
王天乐,出生于陕北农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高中毕业在村里做了一年代课老师,而后去延安揽工。在工地上遇到来寻找自己的大哥路遥,在经过彻夜长谈后,这对只见过三次面的亲兄弟成了知己。
这段内容是不是眼熟,王天乐的人生轨迹是不是和孙少平相似,而路遥去工地上寻找王天乐的过程,也让我们想起孙少安到黄原找少平的经历,那回也是哥俩彻夜长谈,只不过,真实的世界里,没有田晓霞。
当时已小有名气的路遥为弟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了后门,让弟弟成了煤矿工人。关于走后门,路遥用田晓霞的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那些不学无术的干部子弟都能找到好工作,我的孙少平做个煤矿工人还不行么?
而满怀热情到煤矿当工人的王天乐到煤矿后筹划的第一件事,就是攒钱,他要给父亲建新窑洞。
我们仿佛又见孙少平的影子。王天乐后来在几篇回忆路遥的文章里数次提到父亲。他对父亲满怀尊敬,因为父亲以一米五的矮小身躯挑起养活一家十口的生活重担。王天乐回忆父亲种的地像艺术品,各种作物相间,没有半点浪费。
而这些,都被路遥写进小说里,献给了少安少平的父亲——孙玉厚。
路遥王天乐和他们的母亲
以后的人生,王天乐走的是和少平不一样的路。他在煤矿工作几年后因为丰富的文学修养和新闻知识,被调到《延安日报》当记者。而路遥,此时已经开始准备写《平凡的世界》,王天乐成了哥哥的左膀右臂,为他找1975年至1985年所有的报纸,了解每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然后为他讲述村子里有趣的人和事,比如偷水和麻糊事件。这样路遥大脑里就慢慢形成了故事的轮廓,事件和人物越来越清晰。
作家写作的过程犹如产妇分娩一样痛苦,路遥闷在宾馆里写不出开头,此时在农村采访的王天乐和哥哥同样焦急,当路遥终于动笔,并把喜讯传达给弟弟时,王天乐高兴的请同事喝酒。他像一个照顾产妇的护士,为路遥解决后顾之忧,从日常用品到写作地点,到和外界的各种联系,无微不至。
想起小品里的话,一个是"坐月子",另一个是"伺候月子"。
而关于孙少平的命运改变来自于路遥第一次煤矿下井后,当他走出井口时,就决定不让孙少平走进大城市,因为:怕进入大城市后,控制不住他。
我们想,如果少平后来也成了记者,如果晓霞没死,这生活是不是太圆满了?
《平凡的世界》获了茅盾文学奖,王天乐为哥哥进京筹钱,并说:别再得诺贝尔奖了,咱们可搞不到美元。
路遥说:狗日的文学。
平凡的世界
至路遥去世时,仍欠外债万元,王天乐对嫂子林达说:小说版权归你们,外债归我。
众所周知路遥夫妇长期感情不合,王天乐曾力劝哥哥离婚,并从老家找一个不认识字、能照顾他的女子。但路遥为了孩子每次都拒绝。但我们仍能从作品中,找到些蛛丝马迹,秀英嫂、郝红梅似乎都是路遥期盼的那个人。
然而,英年早逝,一切都成落花流水。
王天乐的记者之路并非只是照顾哥哥,他在自己的领域也做出了非凡的成绩。曾两获新闻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还一直筹划写《路遥传》,但因身体原因最终没有完成。
王天乐生病后,他的五弟王天笑接过哥哥的接力棒,照顾全家,并整理路遥的作品,捐献老家房屋建路遥纪念馆,筹划资金拍摄路遥纪录片。
今天我们能见到的8集纪录片《路遥》,监制就是王天笑,在镜头里我们也能见到已生病的王天乐。
《平凡的世界》给了很多人力量和方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我就是受了孙少平的鼓舞离开家乡,少平是我人生中的灯塔。而了解少平的原型王天乐,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路遥的写作意图,了解孙少平内在的魅力!
斯人已逝,精神犹存!
病中的王天乐接受采访
本文参考资料:纪录片《路遥》,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王天乐《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
我是狮子营老鲁,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