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人口分县资料的公布,全国大城市的名单也揭晓,这次统计部门首次大规模公开全国各城市的详细人口资料。
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城市,其中安徽省共有3个城市上榜。
1、Ⅰ型大城市:合肥。
在这份资料中,合肥市的常住人口为936.99万,其中城区人口377.76万;跻身Ⅰ型大城市行列。
按理说,这个排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并不算太高。
合肥虽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成为安徽的省会。但是这几年发展的确很快,后来又通过吞并周边县市,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这份国家榜单中,全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还有14个Ⅰ型大城市,其中合肥在Ⅰ型大城市中排名并不算太靠前。
不过对于合肥的城区人口,其实还是存在部分争议的,主要是受统计口径的影响。合肥的市辖区数量在省会城市中偏少,很多周边县市城区已经和合肥主城区融为一体,但是却不能计入合肥的城区人口。
所以合肥列入Ⅰ型大城市,是有一点点吃亏的。
2个Ⅱ型大城市:芜湖、淮南。
芜湖历来就是安徽第二大城市,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城市规模,或者是城建水平,在安徽都是仅次于合肥的。
芜湖虽然进入Ⅱ型大城市行列,但是城区人口的数据有点出人意料。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芜湖市的城区人口为131.74万人,依然是全省第二大城市。
不过放眼整个中西部地区,芜湖的这个城区规模却不太占优势。
根据安徽省的规划,芜湖的目标是建成Ⅰ型大城市。现在的规模跟最低门槛相比,还有一半以上的差距,难度有点大。
另外一个上榜的Ⅱ型大城市也有些让人意外,这就是淮南市,城区人口108.59万。
因为无论是GDP还是人口,淮南在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都不是太突出,为何淮南的城市规模在全省排第三呢?
淮南是一个以资源起家的城市,建市比较晚。以工业起家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辖区面积都不大,但是城市化程度很高,因为工业化就是城市化的基础。
淮南市也是如此。
所以淮南市才能在安徽众多的地级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第3个进入大城市规模的城市。
不过这种资源型城市大多存在发展隐忧,就是一旦资源枯竭之后,城市的规模将很难再扩大,甚至还会出现萎缩的迹象。
淮南目前城区人口刚过百万,以后能不能保住大城市的位置,还说不好。
城市规模考量的指标只有城区人口,但是城区人口又与经济和总人口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城市的规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提升,所以未来,安徽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城市跻身大城市的行列。
如果要论经济实力,滁州和阜阳的GDP都超过了3000亿,排在全省第3位和第4位。
如要要说总人口,阜阳和宿州有优势,人口总量在全省排第二位和第三位。
当然这两个指标只具备参考效应,最关键的还是现有城区人口,距离百万越接近,实现起来当然难度越小。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阜阳市的城区人口已经超过90万,距离大城市的门槛非常近。所以安徽第4个大城市,阜阳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阜阳的户籍人口超过千万,这几年虽然人口流失比较多,但是常住人口在全省仅次于合肥。
而且阜阳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已经点名,将阜阳列为中部地区6个重点建设的地级市之一,就是要不断吸引人口,扩大城市规模。
在安徽省内,阜阳虽然争取过省域副中心城市,安徽暂时并未批准。主要是阜阳的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所以综合多种因素考虑,阜阳领先其余的地级市,率先晋级大城市是非常有希望的。
当然除了阜阳市,还有蚌埠市的城市规模也很大,短期内升格为大城市,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