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力学历来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独立于“观测手段”存在的客观世界。现在,海森堡却敢如此大胆地挑战权威,突破一切“理所应当”。他的“波函数坍缩”对观测的解释,从此,观察者作为一个主观因素开始被纳入客观物质世界,从这里开始,意识和物质,两者再也无法分割。
有人根据波函数坍缩的原理编出了这样一段上帝耶和华与信徒亚伯拉罕之间的对话:“如果不是我,你根本就不会存在。”耶和华得意地说。
“是的,亲爱的上帝,”亚伯拉罕恭敬地回答,“可是,如果我不存在,你根本就不会被知晓。”
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将故事中的角色换成了宇宙和人。
宇宙对人类说:“我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为你的存在提供空间与时间。在我存在之前,没有之前;而我消亡之后,也将没有以后。你不过是我茫茫造物中,一颗渺小星球表面一粒再渺小不过的尘埃而已。”
人类大声回答:“是的,没有你,我无法存在。然而,你作为一套宏大的系统,无非是由众多现象构成,而一切现象都依赖于观察。因此,如果没有我这样的智慧对你进行观察与记录,你还谈何存在?”
“观测导致波函数坍塌”这样的叛逆言论再次将物理学问题导向了哲学:既然主观测量引起结果的变化,那么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还存在吗?
理解这一点,是理解量子思维的重中之重。比如处于先热恋后失恋中的女子,看同一个男生送的玫瑰花,虽然都是玫瑰花,却因为心境(意识)迥异,看到的玫瑰花就完全不同。又比如药物研究中的“双盲实验”:实验对象服用的是真药还是无效药,自己和实验的科学家都毫不知情,这就能避免科学家将自己的主观性带人研究中,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类似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有自己的位置和速度,但站在公路两侧的人、站在楼上的人、坐在车里的人,对同一辆车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哪怕是同坐在这辆车中的紧挨着的两个人的细微感知也存在着差别。
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在木匠看来,月亮也是木头做的。”人的意识千差万别、观察基准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因此正创造着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世界!
本文由小宝露营打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2022生机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