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运动系统构成了人体的支架和基本形态,起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骨 学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附肢骨三部分。
由骨组织等构成的骨,坚硬而有弹性,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正常的体力劳动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
掌握骨的分类:
分 类 | 形 态 | 功 能 | 分 布 |
长 骨 短 骨 扁 骨 不规则骨 | 长管状 立方形 板 状 在肌肉牵引下,起杠杆作用 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围成骨腔,保护器官 某些头骨内部形成充满空气的 腔,起共鸣作用(含气骨) | 四肢,如肱骨、股骨。 腕、踝部,如腕骨、跗骨等。 头、胸部,如顶骨、肋骨。 脊柱、颅底如椎骨、颞骨、上颌骨 |
掌握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份,分二部:
1、密质 由紧密排列的骨板层构成,抗压、抗扭曲能力强,分布于骨的表层。长骨的骨干(中间较细的部分)由密质构成。在颅盖骨,密质构成内板与外板。
2、松质 由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位于骨的内部,如长骨两端(称骺)及其它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松质称为板障。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骨膜——是纤维组织构成的膜,新鲜骨的表面(除关节面的部分外)都覆有骨膜。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修复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髓——分红、黄二种:
1.红骨髓 具有造血作用,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成人仅含于松质腔隙内。
2.黄骨髓 为脂肪组织,无造血作用,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内。
血管、神经
长骨的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有骺软骨,通过软骨细 胞的分裂、繁殖、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停止生长,并被骨化,在干骺结合处形 成骺线。
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有机物占骨重量的1/3,它作成骨的支架,赋予骨的弹性及韧性;无机物占2/3,使骨挺硬坚实,注意幼儿和老年人骨的特点。
骨的X线象的基本特征:
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骺软骨和骺线。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骺软骨 2,骺线 3.骨膜
4.含气骨 5.红骨髓
二、问答题
1.骨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一根长骨从幼年到成年是怎样增长和增粗的?
2.老年人在外力作用下,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3.骨膜的主要功能和临床意义是什么?
中 轴 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包括七个颈椎、十二个胸椎、五个腰椎、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十二对肋及一块胸 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体 内为松质,表面为密质。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份。
椎弓根 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参与构成椎间孔。
椎弓
椎弓板 由此发出七个突起:横突、上、下关节突各一对和一个棘突。
椎孔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内容脊髓及其被膜。
掌握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取典型的颈、胸、腰椎各一,进行比较,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名 称 | 椎 体 | 椎 孔 | 横 突 | 棘 突 | 肋凹 |
颈 椎 胸 椎 腰 椎 |
|
|
|
|
|
特殊颈椎的特征:
第1颈椎:又名寰椎,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第2颈椎:又名枢椎,自椎体向上有一突起,称齿突。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别长,末端不分叉。
骶骨的形态特点:
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背面隆凸。骶骨岬、骶前孔、骶正中嵴、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上份有耳状面(与髋骨相关节)、骶粗隆。
尾骨的形态特点:
仅第一尾椎还有横突和上关节突的痕迹。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形态:长形扁骨,上宽下窄。
分部:自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胸骨剑突。
重要标志: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柄的上缘)、胸骨角(在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处,其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
掌握肋的一般形态:
分类 真肋(1—7)、假肋(8—10)、浮肋(11—12)。
肋 骨
结构 肋头、肋颈、肋结节、肋角、肋体、肋沟。
肋第1肋软骨与胸骨之间为软骨结合。
肋软骨 第2—7肋软骨与胸骨构成胸肋关节。
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肋弓。
第一肋的特点
宽、短,没有肋沟和肋角,分上、下二面及内、外二缘。内缘前份有前斜角肌结节,上面,在前斜角肌结节的前、后方,各有一浅沟,前方为锁骨下静脉沟,后方为锁骨下动脉沟。
掌握躯干部的骨性标志:
颈静脉切迹:胸前上部胸骨柄上缘凹陷处。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向前微凸的胸骨角,第2肋软骨连于此角的两侧,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剑突:在胸骨下端,两侧肋弓构成的胸骨下角内。
肋弓:为胸廓前壁的下缘,由内上斜向外下,其下方为腹壁。
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平肩处最显著的突起。
第四腰椎棘突:与髂嵴最高点相平,(共他腰椎棘突可依此计数)
骶角:是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骶管裂孔位置。
二、颅骨
颅由23块形状、大小不一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除下颌骨和舌骨以外,彼此以缝或软骨牢固连结成一体。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脑颅——位于后上部,组成颅腔,容纳脑,对脑有保护、支持作用。
颅
面颅——位于前下部,组成面部支架,保护、支持感觉器官及消化、呼吸系统的起始部。
(一)脑颅骨:
在整颅上辨认构成脑颅的八块颅骨:
成对的——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的一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颞骨、筛骨、蝶骨的分部及各部可见的主要结构:
颞 骨
鳞 部——位于外耳门的前上方。
乳突部——位于外耳门的后方,内含乳突小房。
鼓 部——位于外耳门下方。
岩 部——内含内耳及属于中耳的鼓室。
筛 骨
筛 板——呈水平位,构成鼻腔的顶,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
垂直板——构成骨性鼻中隔的一部分。
筛骨迷路——内含筛窦,迷路内侧壁上有二个向下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的中鼻甲。
蝶 骨
蝶骨体——位居中央,内含蝶窦,上面中央的凹陷为垂体窝。
蝶骨小翼——自蝶骨体向两侧伸展,构成颅前窝的后缘。
蝶骨大翼——位于小翼后方,在大翼的根部有三个孔,自前向后为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翼 突——向下的一对突起,根部有一矢状方向的翼管。
颅盖骨的特点:
密质构成颅盖骨的外板和内板(较外板薄,弧度又显著,当颅顶受暴力时,内板易发生骨折)。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内有静脉通过。
(二)面颅骨:
在整颅上辨认构成面颅的十五块颅骨:
成对的——上颌骨,颧骨,腭骨,下鼻甲,泪骨和鼻骨。
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上、下颌骨和舌骨的分部及各部可见的主要结构:
上颌骨
上颌体——内含上颌窦,上面有眶下沟、眶下管;内侧面有上颌窦裂孔。
四个突起——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下颌骨
下颌体——呈弓形,上缘为牙槽弓。颏隆突,颏孔和颏棘。
下颌支——自体后方伸向上后的骨板。可见冠突(在前),髁突(在后),下颌头,下颌颈,下颌切迹,下颌孔,下颌小舌和咬肌粗隆。在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交界处为下颌角。
舌 骨——位于下颌骨后方,借肌肉和韧带与颅相连。分体、大角和小角三部。
(三)颅的整体观:
1、顶面观
冠状缝——额、顶骨之间。
骨缝 矢状缝——左、右顶骨之间。
人字缝——枕、顶骨之间。
2、后面观
枕外隆凸,乳突和上项线。
3、内面观
上矢状窦沟,颗粒小凹,动脉沟,颅前窝,颅中窝及颅后窝。
掌握颅底内面三窝的基本形态结构;
颅前窝 最高,由额骨、筛骨和蝶骨小翼构成。有筛孔(通鼻腔)。
颅中窝 较低,由蝶骨和颞骨构成。中间部有垂体窝,鞍背(两者统称蝶鞍),视神经管,交叉前沟,颈动脉沟和破裂孔(由此通颈动脉管内口);两侧部有眶上裂(位于蝶骨大、小翼之间,通眶),圆孔,卵圆孔,棘孔,三叉神经压迹,弓状隆起和鼓室盖。
颅后窝 最低,由颞骨和枕骨构成。内有枕骨大孔(通椎管),斜坡,内耳门,舌下神经管内口,颈静脉孔,横窦沟及乙状窦沟。
4、底(外)面观
凹凸不平,孔裂多。牙槽弓,骨腭,鼻后孔,犁骨,翼突,翼管,颧弓,下颌窝,关节结节,枕骨大孔,枕髁,乳突,茎突,茎乳孔,颈动脉管外口,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外口等。
5、侧面观
外耳门,颧弓,颞窝(在颧弓的内上方,为颞肌所占),颞线(为颞窝的上界),颞下窝和翼
眶下裂 翼上颌裂 蝶腭孔
腭窝(通路多,向前 眶;向外侧 颞下窝;向内侧 鼻腔;向后
圆孔 翼管 翼腭管→腭大孔
颅中窝, 颅底外面;向下 口腔)。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又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若该处骨折,易损伤动脉而形成颅内血
肿。
6、前面观
该面可见额骨和面颅骨。由上而下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掌握眶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位置 在额部下方,上邻颅前窝,下邻上颌窦,内邻筛窦。
形态结构 锥体形,一尖一底四壁:
底——朝前外,眶上缘,眶上切迹(孔),眶下缘和眶下孔。
尖——向后内,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上壁—— 外侧部有泪腺窝。
内侧壁——最薄,泪囊窝(通鼻泪管一下鼻道)。
下壁——眶下沟,眶下管(通眶下孔)。
外侧壁——与上壁交界处有眶上裂(通颅中窝),与下壁交界处有眶下裂(通颞下窝)。
掌握骨性鼻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位置 面颅中央,上邻颅前窝,主要由筛板构成;下邻口腔,由骨腭(由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构成)构成;两侧为筛窦,眶和上颌窦。
形态结构 不规则形,上窄下宽,被骨性鼻中膈(由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构成)分成左、右 两半,前口为梨状孔,后口为一对鼻后孔,鼻腔外侧壁的结构复杂,由筛骨、上颌骨、下鼻甲和腭骨组成,可见上、中、下三个鼻甲,在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的上、中、下鼻道。
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体内,开口于中鼻道。窦口高于窦底,直立位时不易引流。
额窦 位于额骨眉弓的深面,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蝶窦 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
筛窦 位于筛骨迷路内,分前、中、后三群,前群和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骨性口腔的组成:
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顶——骨腭,前壁及外侧壁——上、下颌骨的牙槽突及牙。
新生儿颅的特征:
脑颅大于面颅,额结节和顶结节明显,各颅盖骨之间的间隙较大,由膜弥补,称为囟。前囟(额囟)和后囟(枕囟)的位置、形状、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掌握颅的骨性标志:
枕外隆凸 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乳突 耳廓后面的骨性隆起。
颧弓 耳前方的骨性弓。
下颌角 下颌体下缘的后端。
下颌头 位于耳廓前,颧弓的下方,作张口闭口运动时,下颌头向前、后移动。
眶缘 为眶的上、下骨性边界。
眉弓 眶上缘内侧半上方的隆起。
眉间 两侧眉弓之间。
舌骨 在颈前区、甲状软骨(属喉软骨)的上方。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椎孔 2、椎间孔 3、钩椎关节
4、骶管 5、脑颅 6、面颅
7、翼点 8、前囟
二、问答题
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如何?
2、颈、胸、腰椎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么特征?
3、在躯干上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在体格检查时如何计数肋与肋间隙?
4、取一盘椎标本,如何来确定其方位?
5、颅底内面三窝各可见哪些结构?并在标本上一一指认。
6、眶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通道?
7、鼻腔的毗邻,在鼻腔各壁上可见哪些结构?
8、鼻旁窦包括哪些?各位于何处?开口在什么地方?
9、在自体上触摸颅的骨性标志。
上肢骨,下肢骨
4学时
一、上肢骨
掌握上肢骨的分部、组成和排列:
上肢带骨
锁骨 横于颈胸交界处。
肩胛骨 位于胸廓的后面,平第2—7肋高度。
自由上肢骨
近侧部——肱骨 在上臂。
中间部
尺骨 在前臂的内侧份。
桡骨 在前臂的外侧份。
远侧部——手骨
腕骨 8块,在腕部排成二列,自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 5块,自桡侧向尺侧序数。
指骨 14节,拇指为2节,其他指为3节(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结构:
锁骨:“~”形长骨,有两端(胸骨端、肩峰端),末端有关节面,分别与胸骨和肩胛骨构成关节。
肩胛骨:三角形扁骨。
三角——外侧角:有梨形关节面,称关节盂。
上角
下角:平对第7肋。
二面——前面:肩胛下窝。
后面:肩胛冈、冈上窝、冈下窝。
三缘——内侧缘:脊柱缘、薄长。
外侧缘:腋缘,肥厚。
上缘:有肩胛切迹。
二个骨突——肩峰:在肩胛冈的外侧端,是肩部的最高点。
喙突:在肩胛切迹的外侧。
肱骨:长骨。
上端——肱骨头:朝向上、后、内方的半球形隆起,有关节面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的成关节。
大结节:在肱骨头外侧。
小结节:在肱骨头的前下方。
外科颈:在大、小结节下方稍细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体——三角肌粗隆:位于肱骨中部外侧。
桡神经沟:在肱骨体后面,自内上方斜向外下方的浅沟。
下端——内上髁:内侧突起,明显,其后下方有尺神经沟。
外上髁:外侧突起。
肱骨滑车:滑车形关节面,位于内侧,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关节。
肱骨小头:半球形关节面,位于外侧,与桡骨头上面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鹰嘴窝:位于后面的深窝。
桡骨:长骨,上细下粗,在手着地时,是前臂的主要传力骨。
上端——桡骨头,环状关节面,桡骨颈,桡骨粗隆。
体——三棱柱形,内侧缘为骨间缘。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腕关节面。
尺骨:长骨,上粗下细。
上端——冠突,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尺骨粗隆。
体——上3/4粗,呈三棱柱形,外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1/4细,呈圆柱形。
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
掌握上肢骨的骨性标志:
锁骨:全长均可摸到。
肩胛骨:
肩胛冈 自肩蜂向背部可摸到全长,其内侧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峰 在肩部的外上方。
喙突 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的下方,深按时可摸到。
肩胛骨下角 平对第七肋。
肱骨:
大结节 位于肩峰的下方。
内上髁 在肘关节内侧的稍上方,突起明显。
外上髁 在肘关节外侧的稍上方。
桡骨:
桡骨头:在肘后,肱骨外上髁的下方,回旋前臂时,桡骨头在转动。
茎突 低于尺骨茎突,在“鼻烟窝”上方可摸到。
尺骨:
鹰嘴 在肘后,伸肘时刚好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时此三点呈等腰三角形。
茎突 前臂旋前时,于尺骨头下方可摸到。
腕骨:
腕桡侧隆起 由舟骨,大多角骨结节构成。在腕前桡侧。
腕尺侧隆起 由豌豆骨、钩骨构成,在腕前尺侧。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肱骨外科颈 2、桡神经沟
3、尺神经沟 4、腕骨沟
二、问答题
1、上肢骨包括哪些?锁骨有何功能?
2、上肢各骨的形态结构如何?
3、肱骨、桡骨和尺骨上各有哪些关节面?各与何骨相关节?
4、在肩部、肘部及腕部各可摸到哪些骨性标志?
二、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分部,组成及排列:
髂 骨
下肢带骨坐 骨合成一髋骨,位于臀部。
耻 骨
近侧部——股骨 在大腿部。
髌骨 位于膝前。
自由下肢骨
中间部
胫骨 位于小腿的内侧份。
腓骨 位于小腿的外侧份。
远侧部——足部
跗骨 7块,后列为跟骨(在下方)和距骨(在上方);中间为
舟骨,前列自内侧向外侧为第1、2、3楔骨及骰骨。
跖骨——5块,自内侧向外侧序数。
趾骨——14节,趾2节,其他趾3节。
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基本形态及主要结构:
髋骨:不规则形扁骨,由髂、耻、坐骨合成。在三骨会合处的外侧面有髋臼;耻、坐骨围成
闭孔;髂、耻骨交界处有髂耻隆起。
髂骨——髂骨翼,髂嵴,髂结节,髂前、后上、下棘,髂窝,弓状线,坐骨大切迹,耳状面、髂粗隆。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位于耻骨梳前端)、耻骨联合面、耻骨嵴。
坐骨——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股骨:全身最粗大的长骨,其长度约为身高的4/1。
上端——股骨头:球形,朝向前、上、内方,其关节面与髋臼构成关节。
股骨头凹:在关节面的中心附近。
股骨颈:股骨头下外侧稍细处,颈与体相交成约130‘的角。
大转子颈、体交界处,位于其外上方。
小转子:颈、体交界处,位于其内后方。
转子间线:在大、小转子之间(前面)。
转子间嵴:在大、小转子之间(后面)。
体——稍向前弓曲,后面有纵行骨嵴,名粗线,粗线下端分叉处——腘面,臀肌粗隆;粗线向大转子延续处。
耻骨肌线:粗线向小转子延续处。
下端——内侧髁 宽广外侧髁狭长(其前、下、后面均有关节面,与髌骨、胫骨相关节)
髌面:外、内侧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而成。
内上髁:内侧髁的内侧面最突起处,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
外上髁:外侧髁的外侧最突起处。
胫骨:三棱柱状,为承重的粗大长骨。
上端——内、外侧髁:上有关节面与股骨内、外侧髁相关节。
髁间隆起:两髁之间向上的隆起。
胫骨粗隆:在上端前面的粗糙隆起。
腓关节面:与腓骨头相关节。
体——胫骨前嵴:自胫骨粗隆向下,全长均可摸到。
下端——下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
内踝:内侧份向下伸出的突起。
腓骨:细长。
上端——腓骨头、腓骨颈。
体——内侧缘为骨间缘。
下端——外踝:三角形。
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
髋骨:
髂嵴 全部可在体表摸到,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尖。
髂前上棘 髂嵴前端。
髂后上棘 髂嵴后端。
耻骨结节 耻骨联合外侧。
坐骨结节 为坐骨最低处,坐时与凳面接触。
股骨:
大转子 股上部外侧,当外旋髋关节时可摸到在皮下转动的大转子。
内侧髁
外侧髁
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
胫骨:
胫骨粗隆 髌骨下缘四横指处,伸膝时显而易见。
胫骨前嵴 胫骨前方的一条锐嵴,其上2/3位于皮下,易摸到。
内踝 踝关节内侧的隆起。
腓骨:
腓骨头 为腓骨上端。
外踝 踝关节外侧的隆起,低于内踝。
跗骨:
跟骨结节 足跟处。
舟骨粗隆 内踝的前下方。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髋臼切迹 2、闭孔 3、收肌结节
二、问答题
1、髋骨的组成?在体表可触及髋骨的骨性标志有哪些?
2、股、胫、腓骨上各有哪些关节面?各与何骨相关节?
3、在体表可触及自由下肢骨的骨性标志有哪些?
4、跗骨包括哪些?如何排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