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对人的启示(曾子后人2.7万字新年演讲全文)
曾子对人的启示(曾子后人2.7万字新年演讲全文)
2024-11-22 08:54:41  作者:傷無法癒合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xwc433582.html

在2022年12月31日20:30-24:00,曾子第75派裔孙曾庆宁先生带来了跨年演讲,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文化思想盛宴缤纷呈现。

过往,一路狂奔,丢掉灵魂。

新的一年,找回自我,内外相合,方能重拾生机。

跨年演讲中,曾庆宁先生将自身见闻与学习修身的故事结合起来,用“九题”为我们讲述了儒家经典《大学》中蕴含的现实启发,以及21世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跨年演讲全文,与大家重温共享,希望也能引发您对生命、生机和文化的思考。


今天是跨年演讲,话题是生机。生机从2022到2023,大家也看得出来了,我也阳了。本来想要进入决赛圈的,那顶不住家里人都阳了,我就不好意思所以也阳了。从这个三年的疫情来看,我们也做了一个句号。

比如说我们从2022跨到2023,不仅仅是一年的结束。进入新的一年,其实是从国家到城市到社区到家庭到个人,也将掀开一个新的篇章。从2022到2023,在这个过程里面,最核心的词汇是什么?是生机。今天晚上的跨年演讲,我会从生机的角度,从九个话题来讲如何提升我们的生机。


一、从内在的机会,到外在的机会。

我想要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说我们的生机从何而来?如果说我们在过去的40年,过去的10年、20年,我们的生机主要靠外在的机会的话,那么从这一刻开始,进入新的一年开始,我们需要从外在的机会变为内在的机括,需要激发内在的机括而提升我们的生机。所以第一个话题想要谈的是从外在的机会到内在的机括。

什么叫机会和机括呢?我们来看一下。从这个图里面看得出来,我们的生机给出了一个公式,生机等于机会,是外在的,加上机括是内在的,这个内在的机括,什么叫机括?机括就是扳机,这个扳机动于小而成于大,动于近而成于远,而这个扳机不在外面而在内在。

我们以前一直在看着外面的机会,三年疫情下来,这种机会越来越难以把握。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反过头来去把握我们自己内在的机括。就是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你有外面的机会的时候,你可以产生可能很好的生机,就会影响外在的东西。如果外在没有这样的机会给你,你需要独善其身,要从你的生命开始做一个调整,这个时候机括和机会就构成了生机的一个新的平衡。就是说外面不确定,外面的机会减少的时候,你应该要开发内在的机括。而保有你的生机在同一个平行线上来,增加你的生机。因此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机会?


我们的机会有大的机会、中的机会、小的机会,大的机会跟全球格局有关系,中的机会跟国家的政策有关系,小的机会跟行业的机遇有关系。机括我们是很陌生的,机括他给出的是心的机括,气的机括和体的机括。你要触动你的生命活动有三个点,一个从心力,一个气力,一个体力。我们现在代人的体力多是到健身房里面做有氧运动,很多时候我们做的是提升我们的体力。

气力呢?中医比较强调内在的气机的变化,其实还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心力,你的内心,你有没有坚定的信仰和专注的精神?我们要意识活动的灵敏性,意识活动的稳定性,这是机括。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力,后面体力、气力都没法有效地调动起来,精神一垮形体都垮掉了。

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内在的机括,包括心力、气力、体力,其实它是中国一直在强调的,外在的叫做外王,内在的叫做内圣。内外相合谓之中道。我们中国文化是关于中道的文化,本质上是中道文化。需要把内在外在有效的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的往外求,也不是一味的往里走。往外求多了以后,变得激进变得功利。往内求走的深了以后,变得神秘,变得有很多主观的不确定的东西在里面。因此中国人强调的是内圣外王,内外相合谓之中。这样的一个内外平衡给我们的提示就是,要提升一个人的生机,可以从把握外在的机会,创造外在的机会入手,还有一个要激发内在的潜能,提升内在的机括,内在的生命力,或者说提高你的生命状态。这两个加起来才是真正的生机之道。

我认为2023年,我们的重点不是再去把握外在的机会,我们的重点需要往回走,激发我们内在的机括。再把你的机括提升了以后,重新去跟外面的机会达成一种平衡。也许你会发现新的机会,也许你会达到新的平衡,乃至于超越过去,因为过去我们用的是外在的机会,忽略了自己,我们一路狂奔,灵魂落到后面去了。所以到了一个程度,我们有困惑,我们迷失方向,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问心。所以2023年生机提升之道,跟内在和外在的结合有关系,跟中道文化有关系。


我们来看一看生机的模式,生机的模式有三种,一个是外求,就一直在寻求机会,把握机会,一个人的生存需要内外两部分的因素构成,只有内没有外,这个人活不下去,有外没有内,这个人不安生,而且很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比如地球资源枯竭。外求他追求的是物质和技术的发展,以西方的科学为代表。另外一个是内求,他追求精神和行为的超越,在人类各个民族里面的宗教体系里面都有这种印记。还有一种叫做中求,追求生机的提升和延续。如果说外求以西方文化为代表,内求以东方的宗教文化为代表,那么中求它的最大资源在哪里?在中国的儒家。

刚才说了内圣外王是中道,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核心所在。他追求的是内在有境界,外在还能干事情,我们叫做内在深刻,外在精彩;这样的一个资源在儒家里面保有。因此一些学者在上一个世纪就说了,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界,21世纪是儒家文化崛起的世纪,它来引领人类往前走。

为什么?因为关于中求这个资源最大的就在儒家。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所谓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本质上是以儒家为核心。因为它兼顾内外,它不仅仅求发展,还要保有个人、家庭、种族的生存和延展,这是关于中求,我们看到旁边有一个三角形,我们的生机模式这三个都可以具备,外求、内求、中求,以前我们只有外求,某些人只有内求,其实还有一个中求。到了21世纪,到了后疫情时代,这三种形式都会出现,都会转起来,转到一定程度,中求可能成为它的主流。就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我们不仅仅在向外去追求我们需要的东西,还是要静下心来,要聆听我们内心的呼唤,进行内求和外求的结合。而达成的中求。这就关于生机的模式。

第二点是从知行合一到知修行合一。

2022年到2023年需要生机提升,从中国哲学的角度,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随着文化的复兴,有很多传统文化的资源会重新调动起来。其中一个阳明心学里面一个重要命题:知行合一。我们认为知行合一还不够!

记得我在2018年做了一个传习会的结业典礼的时候,我做的专题演讲是:阳明心学补缺。就说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缺了一些东西,缺了什么?缺了修,不是阳明本身缺了修,而且他这个提法给后面的人产生了误解,觉得不需要修,从知到行这样过渡,从知到行打成一片。我们认为这个是不够的,所以提出来我们来看一看阳明心学关于知行合一的一个论断,看一看《传习录》上有这样的一段话,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情去做,知与行是两件事情。

当然这个说法可以直接说的是常人,也可以说的是朱子,朱子的理学他是先知后行,阳明先生不认同,为什么不认同?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带知是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亦遂终身不知。显然阳明先生不认为知行就可以分开,但我们事实就是这么做的。这个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里面很多朋友都喜欢阳明心学的,如果这一块儿没搞清楚,阳明心学学不进去,后面我还会谈到致良知。这里可以插一句,现代人致不了良知,为什么?

如果学过阳明心学的都知道致良知,阳明心学他为什么能致良知,因为阳明他发的愿,他想要做什么?他要当圣贤。诸位,如果你没有发愿,如果你不想当圣贤,你致不了良知,但你可以尝试知行合一,如何叫做知行合一?看下一个,这是《传习录》里面的一段话,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话是什么意思?一动就是这个形式一体两面,他没有分那个时间的一个间隔。这句话给我们的提示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从知到行总是有一个距离。我们认为它缺了修。因为知与行对于常人而言,它中间是有个鸿沟的。之在此岸,行在彼岸,从此岸到彼岸,要不你有一路桥,要不有一条船,你才能从这到那边去。如果没有做不到,那为什么阳明先生就这么说了,后世又没几个人意识到他的问题所在呢?

为什么说他缺呢?请看下一段。你看第一段,对阳明来说,知行合一是他开悟以后的境界,他在龙场悟道以后才谈的知行合一。换一个角度来说,他开悟以前,悟道以前,他知行并不合一,因此他把他已经开悟了,进入那个状态就弹的那个东西作为结论拿出来以后,对于我们来说是做不到。因为它是一个境界,是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方法。

大家注意,如果你把它当成一个方法,你会发现你都做不到,那他有没有意义?有,对于现代人来说,后人来说,他是时间开悟的方法。就意味什么?如果知和行同时进行是什么?是在这种大佬在你内心里面同时做到,证明一个念头起来,马上察觉到一个念头起来了,知与行是一体的。而你才察觉这个念头不对了,这个念头马上就消失了。而且你察觉到这个功能,他知行是合一的。注意这个知行不是从想变成行为,这个是第二维的,第二层次的。阳明现在说的不是第二层次,第一层次在大脑里面,在内心里面,一个人走起来已经察觉到知,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当格物的时候,格正其不正之念,一察觉一格就没了,一知道就让它没了。这个直接可以。但是作为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内容与体积差别,你就发现一动它没了,它马上就回去了,不见了。

所以知行合一作为一个开悟的方法是可以的。回到念头里面去,大家注意这一点。那么对于现代人来说,知行合一的途径你得先做到心身合一,因为我们现代人不可能出现古人那种开悟的方式,这是非常小的概率事件。为什么?时代不一样,信息不一样,我们有大量的信息从小到大在我们大脑里面在储存、熏陶,这个时候你直接走意念,你是走不进去的。所以不管是走儒家的心学的,还是都是由西方的身心灵,还是修佛家、禅宗的,如果走,直接要想知行合一,心意合一,或者说禅宗的明心见性,百分之九十九是走不进去的,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时代变了。

那么你从哪里开始做起?心身合一,把杂乱的心意往里收,变多为少,变少为三,变三为二,这个二可以体现在心与身,然后心身相合回到一。这是修身的一个路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主要是时间变,我们做不到阳明先生,那可以这样通过知行合一,通过致良知,通过心之力来达成,来提高他的生命的境界,或者说提升它的升级。所以再强调一次,关于致良知,诸位要不你发大愿,你要成圣成贤。如果不是,要想学阳明心学,需要从知行合一做起,要想做到知行合一,需要从心身合一起步,不通过这个路径,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从心身分离,到心身相合。

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想从2022到2023的生机提升,它的提升之道的入口在哪里?心身相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一看第三点,从心身分离到心身相合,那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心给物牵走了,我们的心给信息牵走了。尤其是我们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把我们的心越来越离开了我们的身。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开悟,你要提升生机,你要变杂乱为专注,变发散为专一,便分离为相合,需要聚拢,这个聚拢需要练一些工夫,这个工夫在儒家经典《大学》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如果我们阳过,估计对食而不知其味有点儿切身体会,没有什么味道,是吧?因为你心不在焉,和你的心没有落到你身体相应的功能里面,没有落到耳你听不见,没有落到眼你看不见,没有落到你的舌头,你没有味觉,所以食而不知其味。那么如何把这个心身相合合起来呢?

首先不要跑神,无论干什么事情不要跑神。现在最容易引起我们跑神,让我们的思维片段化,就是我们的手机,手机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让我们慢慢脱离了我们的生命的基础,形体要到外面去。那么如何回来需要练一个工夫,在焉工夫就心身相合,首先要做的是心在身,干事情的时候落到身上来,通过身再出去。这是儒家的看家本领,大家可能了解,儒家有一个叫做技艺修身,琴棋书画,都属于技艺修身的范畴,比如通过书法。

我见过一个前辈,他说他从来不修,不修禅,不修道,不修身,但是身体很好,但是据我的观察,其实他是修身,只不过他不自知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因为他喜欢书法,是一个书法家。他写书法之前,他会让自己安静下来,安静下来以后想想那个字,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和形体结合起来,专注到形体,专注他的手,拿起那个笔,来通过他的笔,呈现他大脑想出来的那个文字。那这以心驭身,以身驭笔,以笔写字,他这么来的。所以他每天都在写书法,意味着他每天都在修身,只不过他不认为这个叫是他练的是心身相合,进而延展出去。心与物,那个笔,那个字,心与物合一,因此他的生机比周围的人好,八九十岁,身体正常,没有大的毛病。这个叫心身相合的一个结果,一个功效。

心身相合分三步,第一步心在身,这时心为内身为外,形成相合而达成中。刚才我们说生机是一个内在的机括,外在的机会,内外是相对的,对于我们一个人来说,心在内心底在外,对于我们一个人来说,我们自己是内,而外面的人是外,我们的工作是外,它是相对的。

第一步是心,这个内主动去关照这个身。第二步,把身这个信息放回到心里面来。这个如果我们学过一些心理学,你会发现它会有类似的说法。安静的时候假象在大脑里面做什么东西,打篮球,改正什么东西,改过,提升技巧。他做的是身在心。到后面心身在,不在内也不在外,合到一块儿去了,这个叫做中,这个中道,这是落在我们的生命层次来谈的,心身相合。那么具体平时我们是怎么去做呢?这个也是儒家特有的一个方法,就在你们平时日常生活里面,只要我们了解了,我们就有可能提高我们的生机。

我们有四个事,坐立行卧,坐的时候心身在坐,按照以前的老人家说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说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要领,你坐的时候你的心是关注自己的,站、走路一样的。

所以如果我们有运动习惯的朋友,当你去跑步,当你在走路的时候,其实你也可以练心身相合的工夫。只不过这个时候需要关注你的身体,而不是听耳机,而不是看外面的东西东张西望。这个本身就在修身,他没有让我们要进到山里面去,进到庙里面去,关到黑关里面去,不需要这样。而是你在平时的生活里面,你就能起到提升生机的作用,你就有生命的功夫。我们通过看历史,看电视剧,有时候能看到,那些历史人物,他的生活里面都是非常专注的,这里面一个专注,对现代人还有一点没写上去,就专工。所谓专是专注的专工,是工作的,专心致志去工作。

但是这个专攻需要有一个基础,就是在这四个基础上,就我们要工作之前,往里收一收,回到身体里面心身相合。然后在干活的时候专心致志干活,以心驭身心身相合,以身驭物去工作。这是儒家的另外一个功夫,就是我们在焉四式里面再加了一个就叫工作。这个后面我们说这是一个工匠精神,其实在儒家的角度来看,这就叫做修在焉的功夫,练的是心身相合。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点,你就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就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机。让我们在2022年的各种不确定性中的引起的彷徨焦虑,慢慢回到当下。这个当下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当下,而不是以事情为主的方向,我们在2023年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我们生机,这是关于第三点。

刚才说了,需要心身相合什么东西让我们心身不相合?就因为我们很多注意力放在外面的事情上去,而这个外面的事情跟我们的生命没有必然的关系。关注很多跟我们生命无关的事情,比如乌克兰战争,适当的关注是可以的,但是关注的太多了就不对了。

还有就是关注很多网上的八卦新闻,各种购物信息太多了,我们最需要关心的大概三层,第一层自己身体,第二层自己家人,第三层自己的事业。这三层从近到远,按照大学的说法就修身齐家立业,然后到治国。我们现在发现我们时间不够用,精力不够用,做不到心身相合,是因为我们关注了很多我们不应该关注的事情。让我们的生命的有效性降低了。诸位有没有留意你们一天看多长时间的手机,而手机里面的信息有多少直接跟自己有关系的,而这种关系是有效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可能跟你有关的关系。

大家一定要注意,接收信息,善用信息,进而发放有用的信息是一门学问。过去不是现在是,因为它成为我们生机下降的主要的一个源头,就关注过多的无效信息。按照大学的说法这叫做不知止。不知止可从三个角度来谈,一个知道目标,你跟你目标没关系的东西就不应该去知道了。第二个知道边界。也许你可以关注一下,但不要跑的太远,有的东西就不应该关注,有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知止还需要知道方法。那么下面我讲一个原则也是方法,叫做以时为界。

第四,从以事为界,到以时为界。

我们来看第四点从以事为界到以时为界,我引用了庄子的一段话。先秦庄子里面有很多很精辟的论调,其中一个就是外面的东西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你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信息,你肯定生机要下降。这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差不多都得耗了很多时间去浏览信息,这是比较麻烦的一个事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我们的心身相合。如果你要关注信息,应该首先关注自己生命的信息,你的身体怎么样?你体内的气机怎么样?你的情绪变化怎么样?这些不关注,而关注外面某个大V怎么样,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作为娱乐偶尔可以,作为生机,长此以往生机肯定下降。


刚才我们谈到第二点的时候,说从2022到2023要变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为知修行合一。这里面隐含了一个东西,于阳明先生的知包括内知,阳明先生的行包括内行。我们现在一般的人知道的是外知,知道外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你有没有去做,这是外知、外行。内知呢?知道你的想法吗?知道谁在想吗?不知道。有没有去调整自己不正确的想法,不稳定的情绪,不自控的行为,这个叫内行,你要去调整自己。因此内知与内行对应的是修。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你也可以理解为他隐含了修在里面,因为知不仅有外知,还有内知,因为行不仅有外行,还有内行。而内知内行就属于修,核心的范畴就是修,修身的修。而这一切就跟我们一味的关注外面的信息不一样,因为我们没有修身的意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引用了庄子的这段话,是从人的宏观的角度来说,告诉你外面的东西是无限的,你是有限的。你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面做有意义的工作,接收有意义的信息,就成为判断你是否有智慧的一个标记。我们现在倒好,希望知的越多越好,学的越多越好,不停的去参加这个聚会,不停的去学这个课程。唯独不知道自己的状态,唯独没有去学如何关注自己的学问。所以后面焦虑彷徨亚健康都来了。尤其在疫情下,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让自己生机下降。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有3点供大家参考,我们以前是以事为界,事情没做完继续做,加班加点不吃饭,简单的扒几口又去干那活。那个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可以,但不能成为常态。如果你以前是以事为界,那么从明天开始,你要尝试以时为界。变以事为界为以时为界,进而后面要成为以心为界,随心所欲不逾矩。你自己问心,而不仅仅落到事上去,事要做,但要跟天地同频。我们人是活在天地之中的,如果你一味的落到事上去,事后面是一个物。

先秦的儒家有一个大儒叫荀子,他就说过如何区别君子和小人,他就跟人与物有很大的关系。他说君子役物,役是奴役的役,兵役的役。小人役于物。换一个角度,君子以心为界,小人以事为界,以物为界。我们现在是以手机为界,我们是给手机用的,我们不是用手机,手机本来是一个工具,我们用它有利于我们的效率。虽然我们的时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我们应该是善用这个工具,但是大部分人出现的是,我们被那个手机牵制走了。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做到以心为本。从以事为界到以心为界,中间有一个过渡,叫做以时为界,时间到了就放下,该吃饭的吃饭,该睡觉的睡觉。对于我们现在职场的人,我建议晚上不要超过11点睡觉,最好10点就开始准备睡觉,早上不要晚于6点起床。这个叫做以时为界,因为它跟天地的运行规律,气机的起伏升降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我们现在是逆着来走,以事为主,事情没做完熬夜,然后到外面娱乐去,这样就把我们生机给耗掉了。后面明明身体发出了不健康的信息,发出了一些警告,因为我们感受不到,因为我们平时都没关注,因为我们不会问心,不会以心为界。而这个前档是时间为界。因此从明天开始,希望有心人慢慢改变过去的以事为界,变成以时为界,以时间为界,这一点我想要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曾氏家族有一个家风是早起,记得我小的时候,我大哥是五点起床,我二哥是五点半,我是六点,一般不超过六点,起来干什么去?锻炼身体,回到心与身相合上去,很关键就是早起。一开始早起总觉得就早起而已,其实不是。你要真正坚持早起就意味着倒逼你得早睡,你不可能到了12点1点睡觉,你第二天还5点起来,偶尔可以,难以长期坚持。

这个早起,一方面它有利于你回到自己的身体来,身体是你的家,回到自家。另外一方面你这个回来的过程里面,你会发现早上这个早起,你发现你一天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就你的生命是从早起开始,你的生命是从你要做又能够做的事情做起的。他就为你一天的调子做了一个标定。这一天是我在做的,不是事情在做主,我跟着事情走,不是。一开始自己定的,我记得我们家里面就是这么做,我印象最深的包括我父亲,我父亲一早起来是第一时间拿着这个闹钟上法条,一天开始,每天都是这样,一天的开始从早起开始,然后他会扫地,然后我们几个孩子就开始出门锻炼身体,这就是一天的开始。

而这样做一直到了老人家晚年就是这样。像我大哥一直到了现在都是一直保持早起的习惯,它是早泳,冬天也游泳。而这一切让他的生活变得非常的自律,他的身体变得非常的健康,它的生机就来源于他这种与天地同频,天明了亮了,它就起来了,就跟日夜天地同时同步。这样的一个做法就让我们慢慢感觉到自己是天地的一部分。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可能会违背我们最大的生机,就跟天地合一这个节奏,这个节奏坏了以后谁也救不了。

我是见过一些同道,平时可能很重视养生,工作也很积极,然后心态也不错,但是这个节奏搞差了,经常熬夜,到最后身体就垮,而且垮的很突然。为什么?不缺钱,不缺地位,不缺学识,乃至于不缺性格、好的性格,缺是什么?违背天道,跟天地的基本规律没合到一块去,人是在天地之中,你得要跟天地同频。我们需要从以事为界,慢慢要过到以时为界,再到以心为界。

这里面我又想起了《论语》里面孔子的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说后面我们是要以心为界,从心所欲就是以心为界。你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就有生机。我们现在有时候没有生机,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做了很多我们自个儿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说我们是以事为主,那个事觉得有价值,有收益,所以老做这个东西,其实没有问心,我想不想做?

这也想起小的时候我问过我们的前辈,我又学这个,又修那个,这人不很累吗?有意义吗?他给我回答说,人有没有意义,取决于当你老的时候,当你不需要老的时候。其实在我现在看来,每年结束的时候,比如今天回过头来看一看,过去的365天,你做成了事没有,你想做又做成的事有没有,注意他的说法,就是说你想要做,就我想做,我是从心而发的,不是老板让我做,不是我爹妈要我做,不是我孩子要我做,不是我闺蜜要我做,是我想做又做成了。如果有,那你这一辈子有价值了。第一个基点是这样的,那我们这一年就过得有意义。

心与身相合,身与物相合,而达成了你想要的东西,叫做心想我行,心想身行,心想事行。这个时候人活着就有价值,当你想做又做成了,幸福感就有了。当你想做就做成了,你的生机就出现了。

我们现在有个专家说人活着没有意义,我估计是他想要做的事情基本上没做成。虽然他有社会地位,有社会声誉,其实他的内心就是他真想做的事情没做成,所以他觉得人生没意义。如果他想做的事情他做成了,为什么没有意义?充实之为美?孟子说的什么叫充实?心身相合,人与事相合,人与情相合,人与天地相合,谓之充实,他可能就没相合,乃至于跟老婆也合不住,所以他没有意义。网上这样说人生没有意义,我觉得他真要反省一下,生机跑哪去?

为什么老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说了一些误导后生的事情。这一点也希望我们的同学注意到,人的一生可以缩短到人的一年,你有没有做我想做又做成的事情,如果有这一年有价值,这一年有收获,如果再往外扩展,这一年里面,你想做又做成的,又有几件是有利于家庭、家族、朋友的事情。不仅仅我想做就做成了,而且事情还有利于我身边的人,有没有?有,你的意义又往外扩展了一圈,你这一年不仅仅是为自己活了,也为众人活了。再往外过一圈。在这种自己想做又做成了,又有利于周边人的基础上,还有没有有利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乃至于天下的事情有没有。如果有你的意义你的价值又破了圈,怎么能说人活的没有意义呢?

所以大家在此刻想一想,今年你有没有做成,你想做又做成的事情。如果有,再往外扩一下,是否有利于周边的人,再往外扩一下,有没有去行善,有利于更多的人,有利于这个地球的生存。想一想,如果没有,从明年开始,要这么去做。要从心而发,要做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家人朋友,有利于天下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心法,心法是怎么表述的。刚才我说了一下,心想我行就是先自己认同自己,然后心想身行,心与身相合,去做事情,再往外走,心想事成、心想我行、心想身行,心想事行,最后慢慢过渡到心想事成,这是儒家的心法,这一切离不开心。如果没有从心而发,我们慢慢就变成被动,慢慢变成一个傀儡。别人要做,不是我要做,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就需要做一些调整,为事去做,还是为这个天地的节奏去做。最后落到为我的内心,呈现我内心的价值,我人生的价值去做,这个是从2022年到2023年生机提升的一个重中之重,得问心,得从心而发。

第五,从见整体,到建整体。

下面看第五题,从见本体到建整体,这一题主要是对传统文化有一些认知的人来说。当然也跟我们的同学有关系。我记得我在网上曾经听过一个视频,说佛家是最高的,后面是道家,儒家是最低的,为什么?佛家明心见性等等,儒家只会礼乐,这是不对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中国的修身、修行界,还是包括西方的各种流派的修行,它本质在哪里?本质就是尝试建立不同的整体,就是有效,我这边一动它能动的那种有效联系,这叫做整体,只是赋予的名字不一样。

佛家要建立的是什么?佛家的禅宗说的是明心见性。到后面宋明理学叫作见本体,见心的本体。心体要通天体,所以天地跟良知连一块儿,你要看到那个本来面目,那个本体。从唐代、隋唐禅宗兴起,往前推,从东汉佛家进来一直到了唐代,禅宗兴起到宋明理学的崛起,都在谈心性,都想见本体。我想要说的是,这个本体是整体的一部分,真正的中国文化的道统,它核心不仅仅见本体,还需要建整体。

大家看到说法谐音这个见、这个建、这个整体、这个本体好像都很相似,不一样,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变一变,如果老去见本体,中国文化很难现代化。每个人都回到精神本体去,每个人都回到山里面,庙里面去闭关,要放下,这个社会谁来干活,这个科技谁来发展,如何变存量之争为增量?谁来去做,都回到猩猩就行了吗?这里面我们在呼唤,在迎接文化复兴的过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局限在见本体,尤其是搞宋明理学的一些朋友,觉得见本体是一个最高的层次的东西,中国文化的本质就见本体,所有工夫都落在见本体上去。

我想要说的不能局限在见本体,应该扩展到建立整体。这个整体包括心与意的整体,心与气的整体,心与身的整体,人与人的整体,人与家的整体,人与国家的整体,人与天下的整体。当然在这个过程里面也有心与物的整体。

禅宗落到哪里?心与意的整体叫修禅,叫明心见性。如果一大波人都去明心见性去了,如何研究物的规律?道家落到气的关系上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落到气上去,停留在这些见本体上去,你就忽略了整个人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面临着西方科学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只能躲在小楼里面成一统,很难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很难引领新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明确提出把中国文化的核心从见本体扩展为建整体。

下面说一下关于中与中道,因为刚才说了见本体、建立整体,都跟中有关系,什么叫中?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段时间疫情还引起了中医和西医的一些不同的认同和辩论,那么什么叫中?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医?什么叫中道?我想说中就是整体,中是古人对整体的表述,古典表述叫做中或者叫中道,而建立整体或者修中才是中国人的真正工夫。所以中是古人对整体的表述,是儒家心法的精髓,注意心法是用来干吗的?

建立整体,用心建立整体。而这个整体不是物的整体,不是信息的整体,不是资本的整体,是关于人的整体。以形体为基础,以心性为主宰,从我开始建立一圈一圈,这样建立有效的整体,就叫做中道生命整体。所以我们来看这个中,你就会理解,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中医是建立整体的医学,这个整体是心身相合的整体,是五脏六腑和谐的整体。他跟西医跟生物医学显然是不一样的,它是辩证论治的,它背后是什么?它是关于整体的因素。所以不要把先秦儒学,不要把中国的道统简单归纳到心性上去,要见心,要致良知,不够全面,乃至于偏窄了,乃至于引起后世的人走了死胡同。所以到了明末清初不是有一种说法吗?

阳明后学,不断的求这种心性,就出现了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不会办事,没有新的贡献,不会应变,只是一味的往里走,时代在变化,你不能只回到里面就可以,内圣如何开出外王,它自动的能开出外王吗?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中国文化复兴的过程里面,还是一味地强调内圣,而忽略外王的话,我们能够崛起吗?我们能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吗?我的回答是不可能!!!

所以最需要建立整体,从人心到道心,从惟精惟一到允执厥中那个中,就是整体。这个整体包括心与意的整体,回到一个新的整体上去,包括这个国家的整体,包括这个事物的整体,包括这个宇宙的整体。你只有从这个进去以后,我们的文化才能跟现代文明相融合,乃至于引领。这种文化的走向,如果老是回到心里面去,并没有很大的前程。我们变得每一个人都在秀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所以这是关于见本体到建整体。

要补充一下,这里面稍微把三家讲一讲。我认为中国文化的道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整体,就是它的整体观。从古典整体观到现代整体观是要建立整体。我们过去,2022年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就因为我们的生命的整体受到了压抑,想要去做做不成,想要去那个地方去不了。某种程度,我们的疑惑,我们的困惑,就是整体的平衡给打破了。


后面其实三年过后了,我们要重建这个整体,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到城市、到国家,乃至于天下。虽然美国在去全球化,我们中国现在主张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强调的是天下一家,是要建立整体的,因此它的方向是顺潮流而动。那么回过头来我们看历史上我们三家,为什么说不能停留在见本体上,见本体就是谈这个佛家的修禅,他建的是心与意。意念回到新本体,一动就错,一动就外面去了,不能在外面要回来,所以要放下很多东西。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的是他在修心意整体。修禅的时候,这是种技术特征。

如果你进去了,你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你对世界的认同、认识模式会可能发生变化。但进去了以后也要出来,你得要建立新的平衡,不能停留在这。问题是修禅成功的是千中无一二万中无三四。如果大家一窝蜂的修这个东西,国家谁来建设?社会如何发展?注意这不叫最高,这是整体里面的一部分,叫做心意整体。

另外一个是修道。先秦道家和后世道教流也不一样,后世道家落到气上,先秦道家落到自然上,它要建立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天然整体,他叫修道。那儒家以大学为例,他修中,这个中是整体,是内外,不管是什么对象,只要能构建内外合一就是建整体,就意味着修中包含着修禅、修道。因为修中的内外整体包括了心意整体、心身整体、人家整体、人群整体。人天整体,就意味着佛家禅宗的心意整体只是一系列整体的一部分,而道家的天人整体也是这个整体的其中一部分。而中是把内外合在一块儿,如果外是天,我就跟天合在一块儿去,如果外是意,我就跟意合在一块儿去。如果外是身,我就跟身合到一块儿去,如果外是家,我就跟家合到一块儿去。所以儒家的修中才是根本。

不要再去说佛家最高明,儒家水平最低,起码我不认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变我们文化的精髓,变见本体为建整体。这个是关于这一题,就意味着我们的2023年需要做一个改变。要尝试跟你外在的东西建立有效的互动,背后你需要有时间去思考什么叫整体,什么叫整体观?整体观是如何建立的。那我这里提醒一句,你要真正建立整体需要修身。因为我们这里说的整体不是以技术为本的整体,不是从外往里走的整体,而是从里往外走的整体,叫做生命整体。

万物互联网这种其它的技术信息过来的,它是从外往里走的,一不小心它可以把人给异化。你已成为信息的一部分,你成为资本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成为我们生命的主宰。从我开始延展出去,从内到外建立整体。这不意味着这种从外往里走的大数据构建整体,人工智能构建整体不需要,需要,它是从外往里走,但同时需要一个从内往外走的,一个既对立又互补的这样的一个方向,一个体系的东西,叫做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翼,一个从外往里走,一个从里往外走,构成了这个人的发展。一个翼,连起来两个翼才能翱翔。所以大家注意这一点。

第六,从传播信息,到传播智慧。

下面第六题:从传播信息到传播智慧。听到这儿,网上的网友觉得我喊了那么长时间,我在传播知识还是在传播智慧呢?智慧。对我们现在的这种移动互联网,这种移动终端给的只是信息,而且这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且还有很多负面的信息。我们不说它的碎片化,也不说它的负面,主要是他跟我们的生命没有必然的关系,他是在耗散我们的生机。

我有一个朋友,他已经手机上瘾了,一睡醒,第一时间打开看手机。手机里面有很多的内容,他的的习惯从头到尾转一圈儿,完了然后吃完早餐又重新刷一遍,发现所有的信息又变了。又有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不断的推送,就是一天到晚的循环。他觉得都很有意思。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这些东西都不能解决他眼前的一个问题。他眼前的一个问题就是经常莫名其妙的发火、生气。他看了那么多东西,学了那么多东西,听了那么多大V说法,到最后就说不生气,我觉得很简单,不生气,我说不生气你就不生气,或者说你说不生气我就不生气。心想我行,心想身行,你能这样吗,你学到的看到的那么多信息能做到这样吗?能跟你的生命活动结合到一块儿吗?能强化我的主动性和我的主宰性吗?生命的主体性你能做到吗?做不到。

而且越看越刷,他的情绪的阀点越低,这个时候就提醒我们什么?看这种信息消耗我们的生机。我们要学会如何善用信息,如何合理的使用手机。这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一个课题。今天我们没有时间把它展开。但是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当我们自己有智慧了,你就发现对那些信息尤其无用的信息就不那么感兴趣了,我们不是用卡的方式、砍的方式、堵的方式,我们是上高度的方式。我们不要信息,或者说我们不要无用的信息,我们不要无用的知识,我们要有用的智慧。当我有有用的智慧以后,发现很多问题我能够迎刃而解。

什么叫智慧?这里面给出了这三个来判断这些信息我需要吗?第一个从哪来?第二个我是谁?第三个到哪去?看完了这个东西,能够有利于我心有所得。注意这里面的三德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心有所得为之德。而这种真心里面的心动,能够让你的生机提升的谓之得,而这些得是有利于你的生机,能提升你的生机的。

那你在工作、学习、娱乐里面,你得用点心,问一问这些东西能有助于提升我的祖德、圣德、道德,有利于吗?注意不要用泛泛的道德主义来看这些文字,做个好人,什么忍字头上心上一把刀,这个道德不讲,老祖宗不是这么讲的。这是在中国历史的流淌过程里面,总会有一些别入歧途的东西。但中国的核心,中国文化的精髓不在这,而在于这些道德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机,它是怎么提升的。看一看。

我们不要去传播一般的信息,而要传承三德,何谓三德?传者有心承者虚心,传承的本质是生机。就说对方说的那个东西,它是真的从他的生机里面发出来的,他是有心力感应到这个东西,体会到这个东西说出来。然后你接下去以后心有所获,心有所得,生机调动,你要找这些东西,而不是去消耗,去娱乐,搞得不好就是娱乐至死。看过这部电影吗?《过把瘾》王朔这部电影,其实他这个小说应该过把瘾就死。我们现在这种通过手机形成的生活习惯,就有点娱乐至死的感觉,没有智慧,没有上心。


看看这三德,第一祖德。你得祖先你连接了吗?你跟你父母的关系调整好了吗?你有族谱吗?你每年祭祖吗?这叫祖德。如果你祖上没德,你不会活到今天。这里面是生机,一代一代生生不息。你得接上去呀,接上去了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机不一样,因为它能增强你生命的厚度。

记得我小的时候回老家。在祠堂开了一副对联,然后就不断去问,知道我们有族谱,通过族谱知道我的祖先是曾子,我是曾子的第75代裔孙。我那家族的前辈说你是曾子的后裔后代,你不能忘了本。这时候就感觉到天边好像一条线,从头顶下来,一下子感觉到我生命里面、我身体里面有我历代祖先的生机,有我历代祖先的信息。这叫生命。有了这种感觉,你就会有不一样的力量在面对别人承受不了的困难,在面对过去承受不了的困难的时候,你突然感觉自己有力量,为什么?你的祖先在给你加力,你的祖先活在你的生命里面。

这叫厚度,感觉自己厚重,不那么漂浮,不那么容易给打倒躺平,打倒了以后很容易就站起来,一咬牙就起来。为什么。你不是为一个人活着,不是为父母活着,你在为你的历代祖先活着。有那么容易倒吗?这叫生机,这是每个人只要你活着就有了这个生机,为什么不连接。你从哪儿来?从这儿来。明白你从哪来,你就有生命的厚度。这是祖德,这叫智慧。看别人的八卦新闻,与你何干?

看看你祖先的印记,我才知道我的祖先从山东现在的济宁,我们来到了江西的庐陵,现在的吉安附近,后来来到了江西的南丰。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后面从福建到广州,广东梅州兴宁,看看自己来时的路。你就知道我要往哪里走,看别人干吗?看自己,看不清自己,你不会看清别人。

第一个祖德要如何连接?除了平时的祭祖,还是要修孝,修内心的孝,要有孝心,要有孝颜。孝心到孝颜,形成一个孝体,这也是建立整体,这叫孝敬。这是儒家的看家本领,不是一般的道德,而是建立一个整体,通过伦常修身来建立生命的整体,叫做孝悌。

第二个传承圣德要连接的是圣贤,我们说中华民族,我们说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里面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历史的记载,文字的延续,最关键的是圣贤的交汇没有中断,没有放弃,没有叛逆。一个民族它的高明就在于它的民族有没有出现过圣贤。大家不要以为圣贤跟上帝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中国人眼睛里面,圣贤就是人来做,佛祖都是心来做。所以你要跟圣贤连接。圣贤在哪里?在经典里。所以要读经典,没有经典就没有文化。没有经典,你的精神就不知道往里走,你的人生就不知道往哪里超越,因此你没有高度。

那如何去连接圣贤?修敬!

论语里面说的很清楚,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他对应的《大学》里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能提升我们的生机,就在于强化到了我们的生命的高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都在旁观,不在蹲在地下,更不会躺平的看这个世界。我们知道我们民族里面,我们族群里面有这样的圣贤,我们力图站在他们的高度,站在圣贤的高度去看这个世界,看未来,所以我有信心。

三年疫情算什么?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这个三年疫情算起来不是事,但是你需要有这种高度。三年是中国历史5000年历史长河里面的一个浪花,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但需要你这个连接。一连接你发现自己生机就上去了,这就是生命的高度。

还有道德,在天为道,在心为得,在人为德,这个时候要往内心走,这个时候要修一,要变多为少,变少为三,变三为二为一,回到内心里面去,怎么回去?直接回去吗?那你修禅宗去、致良知去了。我说你回不去!这中间有一个通道,先回到你身体里面去。心身相合前面那一点已经谈过,变心身分离为心身相合,这个就会让你有生命的深度,不会跟着别人跑。就理解儒家经典《大学》里面的什么叫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为什么是大人之学?他因为有生命的厚度、生命的高度和生命的深度,所以称其为大。能够大就成为大丈夫,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需要有生机。而这个生机应该在2023年我们去努力去开启。

第七,从不知不觉,到吾日三省。

第七点是从不知不觉到吾日三省。这里面的省要有知有觉,因为平时我们每一天,其实做很多事情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比如说自己的觉知能力,自己的主动性是不够的,或者说如果不是有很大压力,也是一种习惯使然,或者变成了一种处在一个舒适区里面去做,这样的走法其实是一个自然的社会状态。刚才我们说提升生机也好,建立整体也好,其实它不是一个自然的状态,是一个自觉的状态。

如果说我们平时的这种生活、学习是属于比较顺遂的自然的话,那么这种三省,这种自觉调整,其实是逆着走。练过道家功夫的知道,顺则成人,逆则成仙。而儒家的说法就顺则成人,逆则成君,人,小人;君,君子。就意味着你要提升自己的生机,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就要逆着走。

逆着走是怎么走?修身怎么修?在曾子家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叫做三省吾身。三省吾身,这段经文在论语里面,‘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前面我们谈到的阳明心学,有很多观点其实来源于《传习录》,而传习录,传习这两个字就来源于曾子这段话。传不习乎,什么叫传不习乎?就是说老师传给你了,你有没有去做?或者说你传给学生的东西,你自己有没有做?都是传习的两个维度的表述。

换一个角度,还是知行合一,还是心身合一,说了就做,让别人做的,首先要自己做到。这是《论语》里面的三省,《论语》里面的三省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最早的出处,在曾子家学里面,这个三省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个特定的三个内容,其实他还演化出更为丰富的体系,叫做三省修身法,这个体系包括了两个角度,一个从内容,内容里面叫《论语》三省,还有《大学》三省,《大学》的三省就是治学、修身、用世。


你这一天治学了没有,修身了没有,用世了没有,这叫做大学三省。那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个三,它一个特指,有的专家说三是指多,这个是专家的解读,但在曾子家学里面,在落地的时候,他主要特指一天三次。晨省,午省,晚省,这是一日三省。

如果没有这三省,那么这一天你的自觉性是不够的,你没有察觉到做事情。如果变成这一天是我在做主,我是从心而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且尽量把它做成了,如果没有三省,是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没有三省,你也不可能把这种做的事情扩充到更多的人,因为它的难度更大。如果你想做就去做,叫做以心驭身,如果你想要做又做成,而且有利于周围人的,叫做以己率众,它是更有难度的。做这样的有难度的、有挑战的事情。你没有在一天里面去关注它,在明确你的主体性在哪里,你就很容易随波逐流,就很容易以事为界而做不到以心为界,我想做的事情做不到。

所以这个三是构成一个人一天的生命整体的最低的要素,就是三次。这里面稍微延展一下,曾子家学也叫三鼎家学,这跟曾子有关系,曾子他是孔、颜、曾、孟四家或者四圣里面排第三的,第三家。然后他特别强调三省,很多事情,他们强调三,这个三有偶然吗?我们看看《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那么如果是一个有意的回头的过程呢?万物变三,三变二,二变一,回到道,这就是修道的过程。

修道是逆的过程,那么边界在哪里,常人和圣贤的边界在哪里?小人和君子的边界在哪里?就在三,一天里面你主动性为主,还是被动性为主,边界在哪里?就在三,一天里面有三次,回到自己,回到你的目标,回到自我控制,这种状态就需要三省,所以不要小看这个三,我们这个学派叫做三鼎学派,这个鼎就跟这个三省有密切的关系,这个鼎叫知鼎,修鼎,行鼎,知修行合一。

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构建整体?需要每天三省,晨省,午省,晚省。从明天6点开始,我就会在我们的修身云书院跟大家一起来修身,读经典、修《大学》,然后跟现实生活做一个链接,确定今天我要做的事情,做到从心而发。它是知修行转了一圈儿,在晨省里面就转了一圈。我会在明年,明年也是明天,跟大家一起坚持365天,来构建我们的生命整体,来体验这种中道生命的真实性。我们很多同学在前面的一个月、几个月里面,通过三省慢慢感觉到生活的变化,感觉到生命的充实,感觉到生机的提升。如果我们坚持一年,而且这一年还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几百人、上千人构建了一个修身的时空场,构建了一个生机提升的时空场。这样会让我们对生命的真实,对生命的意义会有更有效的把握。

所以这一切都需要从我们自己的努力开始,从心身相合开始,从明天开始。

这个三省的目的在哪里?记得有学生说我也学过三省,我也学过反省,每天反省,但反省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多的是自责,因为每次反省都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反省到后面自己都不愿意反省,因为没有自信。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这个反省是不完整的,或者说这个反省没有得到精髓,没有得到真实传承的精髓。我们说是这个省,不仅仅是反省,我们做的不对的东西,我们反省做不对的东西是为了让它做对,而做对了,做正确了以后,应该是心有所得的,是应该让我们的生机往上提升一下。我们反省,我们要找到我们要固化的这种生机,我们要的是得,所以三省的目的在哪里?在得,在心有所得。

三省的重点在于三个时间段,从明天开始,我们重点放在晨省,把握住了这一天的方向,就很容易慢慢延长到午省、晚省。有的同学可能中午的时间在公司,在外面,不容易做到午省,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在睡觉前回顾一下,回到我们的身体来,回到我们早上立的目标来,问问我们的内心,今天做的怎么样?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去完善的,还有哪些收获,需要把它归到内心里面来,让我们的种子,我们的果实放到仓库里面来,就是晚省的意义所在。

中间午省呢?关键就是待住一个空间,往自己的身上,不要整天飘到外面,飘到事上去,中间点一点,只要你坚持了晨省,慢慢习惯了晚省,午省就不是一个难事,你有心就省,你察觉到心回来了就行,这就是晨省,午省,晚省。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晨省,所以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它敲定了一天的信息,最后一句话,三省之重在于得,它的重点你要找到心得,而不是不断的罗列你的缺点,如果把你把注意力都放到缺点上去,那你就强化了你的缺陷,有的人就有能力把缺点给改了,那更多的人可能强化了缺点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情绪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的缺点,但注意两点:第一,找到缺点以后,你要去改,内心要去改。我们不是有忏悔吗?有的老师还要求大家往心里面忏悔,搞到后面自己都很痛苦,后悔痛哭。这个可行吗?可行,先后悔吧,先忏悔吧。忏悔是一个不错的一种调心技术。但是,停留在这一步还是不够的。在儒门心法里面,在曾子家学里面,还需要你找出错的,知道错的地方以后,你还要明确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对,就你找到正确的方向,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方法,你得找到。

你不能仅仅说这个不对,我错了,我后悔了,我以后一定改,你还得告诉我,你会改成什么样子,就意味着你的心法还得往前走一步。你要想象下次遇到同样的场景,我做对的状态,我做对的情景是什么。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反省找不足,是要导进做对的那个东西,你得出来。还不仅仅如此,对的东西想出来了以后,你还要把它做对的那个状态,那个情境,想的真,跟你的生命合到一块去,我真做对了。所以呈现了愉悦,呈现了的生机,你得把它想出来,而不是把重心重点放到忏悔本身上,这是儒家心法不到位。所以你的晨省,午省、晚省,一天省三次,一天忏悔三次,一天痛哭三次,估计气也没了。所以儒家的省不在于找到错的地方,而在于找到错了以后改正的状态和改后的那个情境,你得想出来,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你的反省里面,想一想这一天哪件东西你做成功了,详细的回忆,成功了以后那个状态,你要把它拿在手里面,放在心里面,这是你的心得,这是你的宝库。这是在对的事情里面做对了以后产生那个心有所得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们一定要注意把这个东西放进去,然后你能复制它。如果不是,你不会有工夫,你不会有功力,你只是一个很勤奋的在修身,但是修来修去,就是没工夫,修来修去就是没功力。因为遇到问题你拿不出一个正确的东西,遇到问题你不会从一个正确的东西去取代一个错误,你不会复制。

所以我们说三省,关于它的重点就在于心有所得,需要把生机的部分,总结出来,复制出来。所以这里面又加一句,所以晚上睡觉非常重要,睡觉前你得想想我今天心有所得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没有,就意味什么,你没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至少有一个得,如果不是,要不你粗心大意,要不你没真修。你每天早上一早起来坚持修一段时间,一到了晚上的时候肯定有心得,肯定有。所以那你睡觉前从15分钟静下心来,不管你是在书房里面进行正坐,也不管你是在小区里面去安静的散步,还是在床上静静的回忆。

一定要自己找到一点,我心有所得的东西,让自己变得有生机,让自己变得有意义,这才是儒家的心法,这才是吾日三省的精髓所在。所以从每日一省到两省到三省,这里面,一开始我觉得早上天省一省一定有,但说到现在,我又要强调一下,晚省也不能丢,否则你有耕耘,没收获。注意我们跟一些流派的修法不一样,我们不主张只记耕耘,不求收获。那些是某种特定环境,不要意念的时候可以这么说。

当你要建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又不是心理整体,还有更多的是内外整体的时候,你一定要既求耕耘,更求收获。就是我们知道要修,修了以后,还得行,还要成功。我们需要追求成功,这个成功才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这个成功体现了整体的有效。如果不成功,全都是失败的,这叫英雄吗?中国的英雄从来都是能够干事成功的,只不过他经历了很多挫折,那最后成功了,所以他英雄。

以从儒家的角度来看,从内圣外王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既求耕耘,又求收获,否则我们的文明如何向前,我们的文化如何复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在乎了,是吧?都变得躺平也无所谓。起码人类社会还没到这个阶段,你躺平也活的很好,你躺平了反而减少消耗,然后地球会变得更美好,没到这个时候。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为自己、为家庭、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升级,这个是刚才的第七题。

第八,从学习型组织,到修身型组织。

第八题从学习型组织到修身型组织,如果前面我们说的是个人的,这里面跳出一个更大一些的组织,大家知道学习型组织是西方传起来,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就传进来,对我们的企业管理、组织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引领作用。那我认为,后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文化复兴,应该到修身型组织,这个组织其实是走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工作型组织,第二个是学习型组织,第三才是修身型。

工作型组织,你只要工作,身体强壮,遵守组织的规则就是。学习型组织就不是了。要求组员要有支持储备,还能在工作的过程里面不断的学习,学习型组织不是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吗?那这个组织的大部分组员,他的学习速度是跟得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的话,这个组织就能生存和发展。反之这个组织就会衰落,乃至于破败。他说的什么,这个学习是跟环境互动的一个结果,你得跟着外面走,人的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环境的变化。那回到我们第一题的生机的角度来看,他只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外在的机会,他没有涉及到如何激活我们内在的机括,它并不一定有利于我们的心力、气力、体力的提升。

所以我们看到国内一流的企业,国外先别说,往往会出现996这种现象。996作为一种工作现象,偶尔出现可以,如果长期出现,可以断定不利于这些组员的生机,因为它有伤有害这些员工的心力、气力、体力。

通过疫情,三年的疫情,我们反省到,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而这个生机的内在部分是我们的心力,我们的气力,我们的体力。所以随着文化的复兴,后面中国的企业管理、组织发展,需要有一个新的方向。我们该学的已经学的差不多了,我们前面已经没有人再给你领航的时候,你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需要有文化的自信,需要自己学派的建树,要有中国自己的组织管理理论,我们认为修身型组织就是其中的一个选项。

那什么叫修身型组织?看一看,这些组织,对于现在的组织来看,主要是补充了修身这个功能。我们现在的组织工作型为主,大部分都是,但有一些已经开始引进学习的功能。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他说的就是以学习为主,但你发现他们的《第五项修炼》,其实这五项修炼他把第五项放到前面去强化,说的是什么?

整体思维,就不能停留在一个员工一个部门局部的思维,要变成一个更大的思维,有整体思维。但为什么不容易做到。因为它的文化是局部观,如果用西方的东西进来,他就局部观。没有把个人的想法和整个组织的愿景结合到一块儿去,他需要引进一个修身这一部分,而对应的理论应该是整体观理论。所以我们才要修身型组织,不是只修身,不工作不学习。作为第一个阶段,他应该是在已有的工作和学习两个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个功能,修身,否则这个组织它整个生机是有限的,很容易后面就变成用机器人,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大家。我告诉大家,机器人,人工智能能解决工作效率问题,能解决深度学习问题,但不会提升人的生机。不能真正提高组织的生机,因为这个生机不会出现在机器里面,只有人才会有生机。


人真正受到的伤害,是通过人而来,人真正的生机也来源于人与人的沟通,大家一定要注意。所以才说人的本质是社会性,这个社会性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与人的信息的互相碰撞,互相补充,用机器是没用的。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科幻,我也是科幻迷,那个时候我印象应该是60年代或者70年代初。他说未来科技的发展,通过机械化、自动化,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信息化的说法。但后面所有东西都不需要人去做,一摁一个按钮,饭煮好了,东西又送过来了,什么你要的东西只要通过按钮它就来了。所以它的结论就是后面人的进化是不需要那么多手指的,只有一个就够,因为他只需要按钮。

我看完了那个科幻以后,从此我对科学带有警惕,我很小就对科学等于正确这句话,我是带有疑惑的,我觉得科学是中性的,当你以为科学能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的时候,可能科学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危害。科学一定要有,但不能科学做大,他需要有别的东西去平衡它。如果科学对应的是真,那么我们认为人类的价值是真善美。那善要放在前面,他需要有善意,他需要有有利于个人、家庭、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善。

当我们战争的时候,俄乌战争,所有机器,所有武器都是真的,火箭炮一片过来可能就一片死掉,很科学,但他不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想要说,我们现在的组织需要补充修身这个功能,这个修身的功能是跟人的生命活动相连接,它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生机。这种生机提升了以后,能够表现在这个组织输出的产品和服务上去。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市场,慢慢会体会到这点,你的服务,你的产品是善的吗?还是恶的?我们现在的商业最大的成本是诚信。如果我们带有善意,我们的组织是修身型组织,这种商业的成本会大幅降低,那如何通过工作、学习修身而构建这个整体,这个整体叫组织整体。

他是工作学习修身,螺旋不断的转。通过这样构建这样的组织以后,这个组织有生机,而这种生机怎么体现,它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它可以把个人,就这个组织里面的个人的需求,比如对财富的需求,比如对交友的需求,比如对肯定社会价值肯定的需求,叫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这个需求会跟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融合到一起,这是修身型组织的一个特点。

第二,他们把组织的行为和社会的责任融为一体,这是真正的社会型组织,把个人、集体、社会打通了。就把个人的生机融到组织,融到社会的生机上去。

或者说把社会的生机、组织的生机建立在个人的生机基础上,就如我们现在疫情开放以后,给出了一个说法,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第一负责人以后,你发现这个社会对这种健康的负责程度就会大幅上升,而不仅仅依靠政府的一些管控性措施,每个人自己在管控自己,是不一样,把个体融在集体里面,而集体又建立在个体的自觉上,这叫修身型组织。如此类推。还有修身型家庭,我们现在认为丁克、不结婚、不生娃,很自由、很自在,很有生机,那我说这是眼前的生机,不是你生命里面的生机,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后面有问题。刚才我说了,人的生机不赖于物质,虽然离不开物质,但本质上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的互动,当你不结婚、不生娃,你这个生机里面最核心的源头,就是人的信息,你就没有了。

你可能是跟自然的互动,你可能跟一个陌生人的互动,而这种对人的生机的提升的,人类发展到现在,固定的筛选出来的模式就是家庭。不要给眼前家庭的矛盾所疑惑,觉得家庭是没用的,家庭让我产生烦恼,家庭本身是用来提升你的生机的,就如现在疫情,当你阳的时候,谁来照顾你?谁不嫌弃你?就是你的家人。当你生机还可以的时候,觉得我一个人都能闯荡天下,当你有病的时候,你发现环顾四周无一人,你就悲从中来。

所以从修身型组织再往下降,降到修身型家庭。需要结婚,需要生娃,需要生生不息,需要夫妻同心,需要夫妻互补,需要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否则谈不上组织的生机。家庭作为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如果这个都没有,更大的社会组织是很难共建的,很难稳定的。有关于学习型组织进入到修身型组织,延展到修身型家庭,稍微点一下,这个后面我们要谈的是人才,听完以后你觉得我是人才,这个人才是怎么打造的?

我们现在是治学用世,就这两块儿,从小到大,学完了,尽可能找到一个好的企业,用世。中间缺了什么,缺了修身,没有一个好的性格,没有一个好的品质,不能跟环境有效的互动,所以这样的人才是偏才。他不能构建心身整体,他整个人不是一个整体,外面一刺激倒下了,外面一刺激就导向失衡,情绪失衡,大的失衡,行为失衡。他不是一个整体,他不能做到以心驭身。这个问题来了,你要以心驭身,构建心身整体。那么谁来驭心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来看这个人才里面的治学,这个治学对应的知修行三鼎里面的知,这个知的本质在哪里?经典,经典浓缩了这个民族乃至人类里面最高的智慧。这个时候你是用经典来驭你的心,这个时候你就发现,纯粹走心意相合是没有高度。你就是问心吗?你还需要问圣贤,不能仅仅问心。这个民族,这个人类曾经达到那个高度,你还得要影响别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修身的核心是以心驭身,那么治学的核心叫以理作意,以理驭心,这里的心是用一个理放到里面去的,这个理来源于人为的智慧,这个理来源于经典,所以作为一个人才,他应该是有信仰的。注意这个信仰不是指宗教信仰,是文化信仰,是人生信仰,当然也包括宗教信仰,比如儒教,这个教是教化,不是宗教的教,他有信仰。


比如我从小9岁,12岁开始学,开始学家学,学《大学》,《大学》里面的经文就成为我内在思维的底层逻辑。这叫以心驭身,以理立心我的心是立在这个理上去,要做善人,要做大人,要做一个对家族社会有益的人。这个东西不能没有,不能说什么东西都放下,回到自己的本心去,不能什么东西都无所谓,要回到良知上去。什么叫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如果你要回到那个体上去,而不能只停留在那个地方。因为你回到那个地方去了以后,你必须还得要出来,要立一个志,要有一个理论指导,然后来驾驭自己的身体,然后去以己率众,影响你的家人,影响你的学生,引领社会大众。这样就是修身型人才,他需要在治学修身用世这么转着走。随着这样的转动,每转一圈儿是对原来一圈的否定。比如我知道了一个东西,然后我内化了,然后去外化,外化完了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对第一次的一个检验提升,也是一次否定。

你每转一圈儿就上去一个螺旋,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里面变得丰富而又深刻,你的生命变得有外在的精彩,又有内在的深刻。这叫人才,这叫修身型人才。而这种修身型人才,一能修己,二能安人。不是纯粹的为自己,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知修行,只要能修己而又能安人,不管你是修的是佛,修的是道,修的是儒,还是修的是太极,修的是西方的什么东西,没关系,只要你的知修行,这样转起来,慢慢让你自己有生机,让别人有生机,你就符合中国的道统,符合人类的道统,这就是修身型人才。

第九,从20世纪文化,到21世纪新文化。

后面我们来谈最后一点,这一点话题有点大,从20世纪文化到21世纪文化,我们后疫情时代要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文化,说新文化运动又怕有点敏感,因为如是说就意味着要对应旧文化运动,我们说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左右前后,新文化运动它反封建,反剥削,反迷信。20世纪的新文化产生于北京,他们引入了两个东西,从西方,一个德先生——民主,一个赛先生——科学。

我认为21世纪它是一个新文化,对于我们中国大地的人来说,对于我们在救亡图存的一大批人来说,那是新文化运动。到了21世纪,我认为这个运动还需要升级,所以会出现一个21世纪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是相对于20世纪的拥抱科学和民主,相对于它是追求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自由、民主,它要解决的是社会领域,让人更自由。科学,它是面对自然领域,想要获得自然领域的更大。但我想要说的是21世纪的新文化是拥抱生机,它在追求什么?生命领域的自由。


经过三年疫情,我们全体中国人比什么时候都更能体会到自由与生机的重要价值。因此,我认为2023年开始,会有一群人在自觉的调整他的生命方向,有一群人会自觉的追求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深刻。它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方式,而这种文化方式是以自己的生命活动为基础,为原点。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关注我怎么想,然后我能不能有效的构建我自己生命的整体。从近到远,从厚到薄,遇到问题先反求诸己,不是找自己的不对,而是培补自己的生机。

当我们的注意力回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机也随着回来。当你的注意力往外放的时候,其实你的生机也在往外放,那么有一群人会走到这条道路上,追求生命领域的自由。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个预测,也作了一个展望,一个新的时代,从二0二三年开始会加速,从外求形成的外道文化,西方为主,内求文化,内道文化,带有宗教,到中道文化,兼顾内外,这三种文化都会同时存在,但以前中道文化是不受重视,或者说是没有形成社会的影响力,但疫情后中道文化会受到重视。它兼顾内外,而且是以自己为本,以生机为本,不是以技术为本,不是以流量为本,不是以资本为本。而这个文化后面会对应一些经济,这个经济叫生机经济。有利于个人,有利于群体,有利于家族的生机。

它不仅仅是实物经济里面充饥饱腹、保暖这种物质的东西,对于很多城市里面人已经够了。应该有一部分人应该提前跨过这一步的生活模式,进入生机模式,不要老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因为到了后面你没有生机的时候,后面的东西可能恰恰是你的累赘。我们要的是生机,生机后面的东西才是人活的意义的所在。没有生机的东西不是我们人意义的表达方式,不管你一后面有多少个零。

当你阳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浑身酸疼的时候,你的喉咙说不出话的时候,你发现那个东西没用。记得我前几天刚阳的时候,我现在是不是复阳了,我还没搞清楚,但是不是阳了,我也没搞清楚。因为我没检测剂。

反正我就不舒服了,不舒服也有很多药可吃,但是我就没看上。我觉得这个时候我最需要的是我原来有生机的那个信息,那个状态我得要拿出来,所以当我头很疼的时候,当我忽冷忽热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想我正常的时候。所以就这么想了半天,后来就不发烧,开始就发烧。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不是药物,当然你要到40度的时候你都迷糊了,可能你也想不起来,40度的时候可能退烧药还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还没到那个时候,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你那个生机的想法,你那个生机的状态,你得想那个,所以躺在床上。想我头不疼的时候,想我不冷不热的时候,很舒服的时候,就那么想,仔细想了半天,不发烧了,头也不疼了。我觉得我基本上是好了,但是后面怎么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这个样子熬那么长时间,也可以了。

孩子们阳了,孩子心不安,你还得要陪伴她,我们曾子家学里面有一个人生五修,小儿修安,少年修成,青年修正,中年修明,老人修得。孩子感染了这种病毒以后,其实你是不能戴着口罩,你不要靠近我,隔离的,他本来就不安了,你还让他分床睡什么的。哪怕他安,我都不安是吧?所以就哄他,跟他一起睡觉吧。慢慢发现我又不行了,喉咙好像又不行了。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我们是杨过了,还是王重阳了,就搞不懂。但我觉得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该干的事情还是可以干,但是,该休息的时候还得休息,比如待会儿我讲完了,我得回去休息。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生机这个词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而是跟我们的经济模式有关系。这个模式可能在2023年以后,会引领新一波的发展走向。然后就是修身型组织,这个刚才我们说了组织模式三段,对于西方的组织管理学家怎么说不介意,我们有我们的说法,我们认为组织模式只有三种,三大类,一个以工作为主,一个在工作基础上加了一个学习,这个学习是跟市场有密切关系的。再有一个修身,是要把人的生命状态提上去。

这里面我稍微要补充一点,西方文明,包括我们现在日常生活里面有一个很重要遗留的东西,或者一个很要命的假设,就是认为人类文明是在我们常态下,通过工作形成的经验积累,通过思辨形成的知识体系,慢慢而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其实不是,还跟有一群人,有一些人在不同的时代,他的生命状态超越了一般人,所以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一些规律。他尝试着别人没有尝试的状态,然后他把它写下来,然后别人慢慢的变成一个知识来学了。

我想要说的是现代科学,现代文明漏了一个东西,就把人的生命状态作为一个常态,一个常量限制住,但我们中国古人、华夏文明跟西方不一样的,就在于他认为人是可以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他的知识结构变化,不是他的工作技能变化,而是他的生命状态的变化。

一生里面会有高光的时刻,还有高峰的体验。中国文化最厉害的地方,他把这种生命状态的提升形成了一套体系,形成了一套学问,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儒家、道家、佛家。因此当我们提到了文化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把人放进去,把人的生命状态放进去,把人的智力放进去,而这种智力不是通过学习,不是通过工作来提升,而是通过修身来提升。这里面有一个变数,所以我们认为时代的变化跟修身有关系,而这个修身是提升我们生机建立整体的不二途径。

不是通过人工智能,不是通过大数据,而是通过心身相合,通过以理作意来形成的。后面这个家庭从实用型到组合型,现在的学历差不多,经济可以相对独立而组合的,到了后面要变成修身型家庭,他的生机,男女的生机,后代与前辈的生机是互补的,不是50%,一人出一半。否则我们的人群的生机会下去,我们家族的生机会下去。

这里稍微注意的是思维,思维在《大学》里面对应的是格物致知,我们的思维模式也要发生变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实象思维,注意这个实象思维,这个构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个实象思维是在心身相合,心意相合的过程构成的。所以你不通过修身不会有实象思维,不通过修身不会有效的构建整体。因此古人说的格物致知跟实象思维相关,跟整体相关,格物跟物接触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西方是格物致知,再格物,再致知,直到找到规律,然后变成财富,然后扩大生产,然后用更多的资本去发现更多的资源。什么时候会出现格物致知,出现诚意呢?外国人没有,欧美国家没有,只有中国人说格物致知,然后诚意。为什么?它要构建的是整体,它要构建的是生命整体需要从诚意、正心、修身这样走起来。这是中国的大学问,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大学。而这个有个2500年历史的《大学》,能够为我们后面的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应对目前的困境提出了方向和思路。回应了这种挑战,来证明,我们的古典文化是有生机,我们可以返本和开新,可以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跟这个有关系。所以我们学经典,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有这种勇气和魄力来面对现实的挑战,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这,是文化自信。


好,最后我把今天晚上这个跨年演讲总结两句话,跟我以前两句话稍微有点不同。就是文化决定人生,你的人生是怎么走的?需要有文化来引领。生机引领未来,什么东西有希望?怎么走?通过生机,哪里有生机哪里就有希望。

所以我说:接下来的20年50年,是文化决定了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走向的核心因素。我们的未来充满生机,我们的未来需要生机,哪里有生机,哪里就有美好的未来。(陈墨、宗晓菊、沈蓉蓉整理)

  • baby主演的摩天大楼(摩天大楼baby哭得太多令人心疼)
  • 2024-11-22摩天大楼baby哭得太多令人心疼几天前《摩天大楼》一开播,“Angelababy哭戏”话题就登上了热搜榜第一,Baby(杨颖)的演技得到了众多大V的盛赞,但同时也引起更多网友反感,毕竟这部剧的看点并不是Baby的哭戏,而是罗生门般的。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如何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2024-11-22如何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带动立足大量小农户家庭经营的现实,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提升小农户经营的水平增强村集体的土地统筹能力,引导在村的农民尤其是“中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
  • 我读懂了山海经(为山海做点什么)
  • 2024-11-22为山海做点什么作者:蒋文中自古以来,名家笔下的大理洱海可谓多不胜数,现代人常爱说的奔赴山海,也不外皆风花雪月诗词散文的旅行观感,有谁能在赞美大理这一方绝世山水的怀古抒情中,既从浩繁文献及众多史学研究中,更客观地理清。
  • 清华学姐毕业日记(娟是我同学里的学霸)
  • 2024-11-22娟是我同学里的学霸从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中醒来,不用睁眼就知道,早晨七点了,是本地电台的音乐节目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记不住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在这个节目的乐声中醒来,然后起床洗漱、穿衣、早餐、上班收音机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
  • 六一儿童节祝福同学的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 2024-11-2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1一点小牵挂,两份真情意,三声祝福语,四季常牵挂,五福临门贺,六一儿童节,七彩缤纷礼,八星贺喜你,九九归一句:祝十全十美,年年快乐!2儿童节,真快乐,幸福童年一起过;跳皮筋,捉迷藏,童年趣事成梦想;发。
  • 小户型卧室书房隔断(卧室与书房并存)
  • 2024-11-22卧室与书房并存▲跨度比较大的卧室,可以在角落半截墙隔断设置,做一个转角书桌,侧墙就是衣柜和书柜一体设计,单独的卧室书房就有了▲在卧室靠近窗户的位置,单独做镂空隔断,分割出一个书房区域,简单书桌靠窗设计,墙面简单隔板。
  • 祖国朗诵内容是什么(夜读祖国是什么)
  • 2024-11-22夜读祖国是什么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邹城融媒主播栗志楠,今晚与您分享顾红干的诗歌《祖国是什么》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我想呀想呀……祖国是什么?我不停地去寻觅打开诗经三百篇。
  • 大明朝十大文臣(大明孤臣黄道周)
  • 2024-11-22大明孤臣黄道周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取义的英雄,因为时间的流逝被人渐渐遗忘但历史抹灭不了他们的功绩,英雄总该铭记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明孤臣黄道周黄道周,字幼玄,福建东山县铜陵镇人他自幼家贫。
  • 假面骑士铠武变身术素材(SD比例高达假面骑士铠武化创意设计)
  • 2024-11-22SD比例高达假面骑士铠武化创意设计很多喜欢高达模型模友也喜欢假面骑士,于是就有模友将两个作品进行了组合,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vivi的SD比例高达《假面骑士铠武》化创意设计,大家感觉哪个设计最帅气呢?如果可以实体模型化,大家会收吗?《。
  • 老贼王喜剧电影(土贼永远是土贼电影追凶者也董小凤人物分析)
  • 2024-11-22土贼永远是土贼电影追凶者也董小凤人物分析一部好看的电影总会让人百看不厌,也许很多时候喜欢看一部电影往往就是电影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片段就会让你觉得非常的喜欢,情不自禁的想要再看一遍今天渔翁想要给大家介绍的《追凶者也》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刚开。
  • 任达华和蔡卓妍现场(任达华出席蔡卓妍庆功宴)
  • 2024-11-22任达华出席蔡卓妍庆功宴去年七月份,资深艺人任达华在内地出席活动时,被人袭击腹部和手部受伤经历大半年的物理治疗和恢复,相关部位的技能已经慢慢恢复按照之前的报道,任达华的手臂上的一些神经损坏属于不可逆,不过任达华还是积极锻炼,。
  • 巴格达在伊拉克什么地方(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
  • 2024-11-22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世上曾有一座不朽之城,他的名字叫做巴比伦荷马史诗里,有他的名字说在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