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分钟学摄影,用一分半去实操。这里是“三分半·学摄影”的第一期文章。
曾经的我们都是凭着一腔热血,拿着手机拿着相机去拍拍拍。我们不去计较拍得如何,单纯地为了记录生活的快乐,这也是摄影最初的动力。后来,我们去拍姑娘,去拍山水、拍车流、拍星空。凭着一腔热情的记录再难胜任。
我们需要去了解摄影的原理,去学习摄影技术,随后升级了器械,去认真地留下我们对于这份图景的思考。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我们首先要去了解手中的器材,去了解相机它的成像原理。我们知道了器材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能知道我们能拍出些什么。今天我们具体聊聊相机传感器与像素的那些事儿。
在《小白的第一台相机选购指南》中,我们说了底大一级压死人,传感器大小对成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今天就来展开讲讲!
先说,相机到底是怎么成像的。光线照射物体,反射,进入镜头,随后抵达感光组件。如果是数码相机,那就抵达了传感器。相机捕捉了对应的光信号,在储存器中储存,然后于显示屏中展现。这就是一整条的成像路径。
如下图所示:(手绘水平有限,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成像原理
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传感器越大,那必然容纳的光信号的信息就越多。先不说观看体验,至少容纳的数据足够多,在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调整的内容就更加充分。
这些光信号储存的单元叫做像素,他是一格一格的,你手上的屏幕,如果你均匀地把它分成横3格,竖4格,那它就是给12像素的屏幕。传感器就像这个香皂盒,被分成了若干份。每一个空格就是一个像素点。以这个香皂盒为例,它就好比一个12*8=96像素的传感器。
我们常说的2400万像素,他就是6000*4000的规格,同理大家可以计算其他。
那么当前主流的全画幅相机,大概是3000万-6000万像素的样子。你可能会说,这辣鸡,我手机有1亿像素。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为什么手机像素高,但它成像质量无法和专业相机媲美的原因。
一块传感器,它的大小决定了他能接受的光信息的多少。以上面的肥皂盒为例,他就那么大的容积,每一个空格就那么大了。可以分得更细,但每一个空格就会更小。如果太小了,可能稍有干扰水就溢出到了临格。传感器也是一样,如果像素点太过密集,遇到信号干扰,可能就没法准确地反馈光线信息,从而为后期带来麻烦。
所以,这个像素多少不能直接决定成像的好坏。它也重要,但不是那么决定性的重要,更偏于玄学,或者说,更考验的是相机厂商的平衡。
常见的各类相机传感器大小如下图所示:
我的手机是荣耀Magic3pro,它的传感器大小是1/1.56,略大于一般手机相机。新出的在摄影圈子引起轰动的小米12S Ultra 搭载了一块1英寸的传感器。但即便如此,受限于手机轻量小型的基础要求,它很难再大了。它对比常见的微单全画幅真的还只是个宝宝。在屏幕上显示当然够用,但如果要调整,或者是冲印出更大的照片,可能就有所困难了。
我们常见的卡片机一般就是M43画幅的,基本可以满足生活记录所需。如果预算充裕,更大的传感器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摄影体验。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曝光三要素——快门、光圈、感光度的内容。欢迎点赞、关注,我们不见不散。
您也可以动手实践,找找自己摄影设备的传感器信息(不论手机相机),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