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蔡文)跨越管理理论教学与管理实践之间的“天然鸿沟”、培养管理人才,成为管理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痛点。
基于此,华北电力大学李彦斌教授立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主阵地,依托学校“大电力”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打造了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多元、梯队合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
目前,该队伍由16名理论导师和20名实践导师组成。其中,理论教师主要由学院老师担任;实践导师则由能源企业,著名企业和校友企业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定期来基地为学生进行管理实践的分析与指导,弥补理论导师对管理实践认知的不足。
自2005年起,李彦斌教授牵头的教学团队以问题链思维为切入点,从教学资源、育人模式、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基于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成功打造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问题链教学基地,解决了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一是拓宽教学资源——搭建了“互联网 管吧”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平台(“管吧”是基地提出的新概念,是一个以管理为主题,充满管理元素与管理色彩的教学活动场地)。其中,互联网虚拟仿真线上平台克服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为学生打造了丰富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放、自由的“管吧”线下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总结企业中的管理案例、学习中的管理困惑、生活中的管理感悟。
二是创新育人模式——创建了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的“575”育人新模式。基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问题链教学为核心,采用“5主”育人方式,遵循“7步”育人流程,实现“5见”育人目标。
“575”育人新模式
三是融入思政要素——构建了“家国情、创业情、电力情”思政教育体系。基地实现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思政教育”的同步开展,“家国情、创业情、电力情”的有机融合,“知识层-情怀层-境界层”的层层升华。使得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政元素寓教于乐、入脑入心,对学生进行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塑造,最终培养出了“爱党爱国爱未来,有情有义有梦想”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目前,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热情得到了有效提升,近年来,获得国家级奖项54项,省部级奖项90余项。涌现出一批创业人才,如2018届毕业生郑波同学,其创立的北京麦斯达夫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从事标准化事务的前三甲企业,2021年荣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2021年作为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入选北京市海淀区100家“党建强、发展强”“两新”党组织。
此外,基地成果还在兄弟院校与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太原理工大学等二十余所兄弟院校得到全部或部分推广,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基地聚焦国家新电改难题,师生共同研发的“电力市场交易模拟仿真系统” 已被国家人社部人才流动中心“电力交易人员素质测评”所采用,为电力行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基地为各电力企业提供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订单式电力交易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创新理念和育人成效得到了普遍认可,先后获评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