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渐西洋。
解缙还在吗?朱棣早就想宰掉政见不和的解缙,背上残杀大明第一才子的恶名,刚好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递上一份处决名单。朱棣便发出一声"缙,犹在焉"的暗语。十分机灵的纪大人瞬间秒懂,对于解缙是杀还是放的正确理解,当然应该落在那句漫不经心的还在上。
为了忠实执行主子借刀杀人的暗示,纪纲亲自跑到诏狱摆上一桌酒菜。美其名日为解大学士驱风御寒,看到此等场面的解缙立刻发出大笑,解大人为何大笑?
解缙曾听人说过,锦衣卫的纪大人有一绰号纪三杯,纪大人凡要杀人,总要以酒肉相待。再许愿到皇上面前陈情恕罪,趁机勒索钱财。等纪大人钱财到手之日,便是送钱人成鬼之时。解大人的心直口快纪纲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接连倒上三杯美酒。解缙痛饮结束便感叹自己一贫如洗,枉吃了处心积虑送来的夺命三杯。笑而不语的纪大人,直到给解缙倒上第四杯后这才开口。
解大人您错了,今日不图你一文银子,水酒也不止三杯。纪某敬慕解大人才高气傲,待您自然与那蛇鼠之辈不同了。我也着实领教了解大人的这张利嘴,也明白了皇上为什么烦你,把你看成鸡肋。纪某只想让解大人走得明白。
说着纪纲就把之前皇上那句"缙,犹在焉"原封不动的复述给解大学士,原话是解缙还在。能听明白了吧?在下从中猜到了赦免解大人之意,可也能听出皇上想要解大人的命。皇上没有把话说清楚,那就要看在下是怎么领会了。
纪纲十分坦诚的告诉解缙,其实无论他怎么选择都无过错,问题是既然有人重金相托,那么却之就是不恭,朝中有人相托,想要动一动解大人这颗人头,这件事纪谋就好生为难了。您真的不想知道,到底是谁想要您的性命吗?
解缙当然清楚是汉王想要置他于死地,但是他却没有直接点破,解缙视此辈为蛇蝎。为了大明的天道,皇上的大业,解某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为了捍卫心中大道而拿命死磕的解缙,最后不知又饮下多少美酒,直到喝的醉意熏熏,才在纪大人的陪同下走到了诏狱门口。
随着仰天大笑的解缙踏出锦衣卫大狱,这位大明朝的第一才子,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大学士,就此冻毙于风雪之中。解缙之死很快引发轩然大波。得知消息的朱瞻基悲愤莫名,毫不客气的指责父亲见死不救。您到底怕什么?怕纪纲怕皇叔,还是怕皇爷爷。堂堂一国储君,如此软弱,竟然见死不救,能对得起解缙的耿耿忠心吗?
解缙的死比您所知道的还要惨,您装聋作哑,不闻不问,这样会寒了天下人的心,将来谁还敢忠于您。
朱高炽何尝不为痛失心腹而感到悲凉。儿子的指责也狠狠扎进了他的心窝。可是于他而言,解缙的存在既然妨碍了朱棣对他的信任,那么他就死不足惜。自己也必须要以铁石心肠坐视他的牺牲,凡成大事者,必须将心中的仁慈二字清除干净。
我不能因为解救一个解缙,而让父皇对我起疑心,不能为了知己而毁了大业。成大事者必须要有一副铁石心肠。做大事前,先要把泪流干,让血变冷,你给我永远记住,就在太子隐忍不发之时,获取解缙之死消息的汉王,乐得合不拢嘴。可是他还没开心几天就大难临头。朱棣虽然与解缙的政见不合,但平日对他的才学人品极为敬重,儿子居然勾结锦衣卫除掉重臣,直接触犯了帝王逆鳞,在他的授意益下朱能亲自出马,绑了汉王的心腹谋士,并要求他进京谢罪,被迫前去金陵的朱高煦行至半道,却突然看到了一个大救星,大师救我!你这颗脑袋太沉太重,贪欲无边利令智昏,贫僧能救得起你吗?您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您是活菩萨,您就救救孩儿吧。
汉王朱高煦遇到了此生最大的政治危机,勾结倭寇训练死士,串通锦衣卫残害朝廷重臣,利用市舶司走私敛财,桩桩件件都足以招来杀身之祸。可是姚广孝也不忍,看着这个熊孩子就此陨落,还是尽其所能的,为他指明了自救途径。你还有两样东西可以向皇上交账。哪两样?要么交出你贪墨的脏银,要么交出你的脑袋。得到大师提点的朱高煦很快打出骚操作。
他先是自囚于京城的府邸,然后派出柳如明带着一大笔宝抄面圣乞罪。认罪的话术也相当的冠冕堂皇。我等依汉王之命,愿将所有的钱都捐给国库。市舶司的全体官吏差役,愿为皇上尽忠,愿随汉王一道孝敬皇上。多少银子?六十多万两。为了避免引发朝廷非议,柳如明选择了少报贪墨数字。可听闻汉王贪污了六十多万两,没见过世面的朝廷大臣,还是被吓得不轻。
朱棣搞清了银票的真实数字后,气得都快失去了理智,整整是五百四十四万两。他一个人富可敌国!朕收他的钱是要缴了他的枪械,收了他的心,他居然还敢巧言令色。说要捐给国库,欲盖弥彰。这是谁的钱?他竟敢拿着朝廷的钱捐给朝廷,拿朕的钱来孝敬朕。荒达无耻。
盛怒的朱棣随后意识到,汉王所上缴的仅仅是贪墨的一部分。为了追缴余下的大笔脏银,他命孙子朱瞻基前去汉王府追债,并且对外放话,要活别了图谋不轨的朱高煦,收到消息的汉王知道玩砸了手,十分光棍的找到小姨妈徐妙锦求救,终究还是不忍坐视外侄子倒台,小姨妈还是给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