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说实在话,理查德·伯顿长得并不太符合亚洲人的审美。
好像从来没有过少年感,满脸痘疤,肩宽惊人。
理查德·伯顿
他在中国观众中出名的是与伊丽莎白·泰勒的那段爱恨纠缠。
但在西方,很多人即便到今天都还是理查德·伯顿的死忠粉,不少人提到他,都觉得他迷人极了。那么,让我们追溯一下伯顿的过往,看看这个男人为什么能迷住泰勒。
矿工的儿子理查德·伯顿,原名理查德·沃尔特·詹金斯,1925年出生于南威尔士的一个叫做庞特海德芬的小村庄。这个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父亲是一个嗜酒又嗜赌的矿工,母亲则是当地酒吧的服务生。矿工是拿命挣钱的行当,伯顿的父亲一拿到薪水就忍不住出去烂赌,全然不顾家中有13个孩子要养。是的,伯顿有12个兄弟姐妹,母亲大着肚子工作,大着肚子操持家务,小伯顿几乎是姐姐辛西莉亚一手拉拔长大。
理查德·伯顿
伯顿2岁的时候,母亲因为生第13个孩子格雷厄姆死在了产床上,伯顿就更是没人管的野小子。长姐辛西莉亚又当姐姐又当妈,伯顿对姐姐的情感简直像是对妈妈一般依赖:“对我来说,我的姐姐比任何母亲都更像母亲。”
然而,姐姐家也不富裕,小伯顿很早就开始送报纸,为了补贴家用,他什么兼职都做过,从小就饱尝生活艰辛。但伯顿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到大一直拿奖学金,当他上了中学后,还认识了人生中一位重要导师菲利普·伯顿。
姐姐辛西莉亚和伊丽莎白·泰勒在理查德·伯顿的葬礼上
菲利普·伯顿是塔尔伯特港中学的英语老师,同时兼任学校戏剧社的指导老师。伯顿参加过几次戏剧社活动,当他看到伯顿的表演后,菲利普连声惊叹:“这孩子是个表演天才!”
但此时的理查德·伯顿却陷入了人生中的低谷,家里没钱,父亲要求他放弃学业回家打工。菲利普得知伯顿的困境时,不但推荐他去演出,还试图领养这个孩子,只可惜因为与伯顿年纪只相差20岁没有领养成功。菲利普并没有放弃,他从老詹金斯手上拿到了理查德·伯顿的监护权,自此开始为伯顿保驾护航。
24岁的理查德·伯顿
小伯顿也投桃报李,他将自己的性改为伯顿,并且在成名后对公众宣称:“我的一切都来源于他(菲利普·伯顿)!”
菲利普第一个任务就是矫正伯顿那一口浓重的威尔士腔。每天清晨,菲利普都会带着伯顿爬山,一面是锻炼伯顿的肺活量,一面让他大声朗诵莎士比亚,“你必须要说一口标准英语,不能带任何威尔士口音。”菲利普对伯顿说到。
理查德·伯顿的《科里奥兰纳斯》
年轻的伯顿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有上帝赠予的天赋,经过几年历练,理查德·伯顿在戏剧《德鲁伊之眠》中以“威尔士戏剧新星”的身份首次亮相伦敦,赢得一片赞誉。而后,伯顿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在战时又加入了英国空军。
1948年,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期满后,理查德·伯顿到了伦敦西区,在那里他站稳了脚跟。
魅力男性理查德有一双迷人的蓝绿色眼睛,充满了少男无辜稚气。一头浓密的黑发,健壮的肌肉,洪亮、清晰、颤动心弦的男中音。菲利普·伯顿说:“他有着最非凡、最神奇的舞台表演。如果你看过他的演出,很难不为他而着迷。”
他身上混合了泥土和空气的气息。伯顿的同乡埃姆林 ·威廉姆斯道:“他看起来像’一位拳击诗人’。”
理查德·伯顿
英国人热爱莎士比亚,当伯顿在舞台上演绎《科里奥兰纳斯》时,整个英伦都为他震动了。一些女孩子宣称听到他的声音会忍不住蜷缩脚趾,“他太性感了,那种粗糙又热情,奔放又克制的性感简直令人着迷。”
1949年,这位英俊的男子就与女演员西比尔·威廉姆斯结了婚,两人的婚姻长达14年,并且育有两个女儿。
理查德·伯顿与第一任妻子西比尔·威廉姆斯
理查德·伯顿具有天赋,喜欢读书、写日记,但绝对不要指望伯顿是忠诚的。在那个年代,男性在影视行业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一位事业蒸蒸日上,被默认为是英国戏剧界领袖继承人的男子,外面的诱惑太多了。当然,伯顿本人也不是什么忠贞之辈,在与西比尔的婚姻中,伯顿出轨无数次,只不过他每次出轨最终都会回到妻子身边。
理查德·伯顿与女儿
作为深爱着丈夫,同时也依赖着丈夫的女人,西比尔能做什么呢?她只能默默忍受丈夫的不忠,等待那个醉醺醺回到家的人。
是的,在伯顿小的时候,最讨厌嗜酒如命的父亲。但当他长大成人之后,竟然与父亲一样,变成了一个每日酒不离手的醉鬼。
伯顿说,当他酗酒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要喝三瓶烈酒。
理查德·伯顿
鲜衣怒马时完全不觉得有问题,身边围绕着环肥燕瘦的美女,手中永远端着一杯美酒。然而酒精摧毁了他的容貌,销毁了他的美妙嗓音,待到伯顿50岁的时候,已经因为浑身颤抖没办法自己拿起餐具了。
勇闯好莱坞理查德·伯顿上升得太快了,他的声音传到美国加州。
理查德·伯顿的第一部电影
1952年,好莱坞向他招手,伯顿欣然接受邀请,带着妻女施施然来到美国,与福克斯公司签订了合同。并且在1953年凭借《长袍》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
与此同时伯顿也没有放弃舞台演出,他与英国的老维克皇家莎士比亚公司合作,在百老汇登台,每一场有伯顿的演出都会爆满。而后,那个历史性的故事就发生了,《埃及艳后》将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聚在一起,恰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
其实这两人早在1953年的一次派对上就见过了,伯顿对泰勒的出现满口都是溢美之词:“坐在泳池对面的一个女孩儿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看了我一眼。她的美如此超凡,以至于我差点笑出声来……毫无疑问,她如此迷人……如此丰满。她是神秘的天赐之作……”而泰勒却对伯顿没什么好感:“他是个自负的男人,皮肤粗糙,举止粗鲁。我发誓一定会在片场对他冷眼相待。”
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
然而,命运就是这般作弄人心,当两人在片场穿好戏服,化好妆之后,克莱奥帕特拉与安东尼的故事就由不得这对男女做主。他们的初吻是在片场完成的,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哪怕多年前伯顿曾经对妻子西比尔宣誓自己永远不会抛弃她,现在,那些誓言全部都不作数了。伯顿与泰勒出双入对,在恋情曝光后两人干脆顺势公开。
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恋情曝光
这桩风流韵事在当时可是一等一的丑闻,梵蒂冈刊登了一封公开信,谴责两人的不伦之恋。然而,这两人彻底疯了,分别与伴侣提出离婚,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结合。西比尔也彻底死了心,多年等待最终也唤不回那颗离开的心。她与伯顿分手,带着孩子返回英伦。泰勒也快刀斩乱麻与第四任丈夫离了婚,在泰勒离婚的第二天,伯顿与泰勒就迫不及待地在蒙特利尔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婚礼。
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泰勒
后面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一段,虽然两人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但或许是灵魂太过于相似的缘故,生活中那些磕磕绊绊被无限放大。这对好莱坞当时最吸金的夫妇赚了数百万,又花了数百万,夫妻两人都喜欢喝酒,两人就买了大量的美酒备在家中。伯顿是个酒鬼,而泰勒则药物成瘾,伯顿风流成性,泰勒则脾气火爆,这样的两个人注定无法长久。
理查德·伯顿
结婚7年后,两人敌不过7年之痒分居,然后在1974年离婚。离婚后两人藕断丝连,书信来往。伯顿疯狂地给泰勒写情书,比如:“有人伤害你,你就给我打电话,说声‘我需要你’,我立刻就以超音速赶去。”或是:“世界上最具魔力的词就是你的名字。”,还有:“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管我曾经对你多不好,你都要知道,我很爱你!尽快回到我身边吧!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爱情可以战胜所有的差异……”在优美文字的强大攻势下,14个月后,这对夫妻又在博茨瓦纳再婚,两头犀牛和一只河马是见证人。然而第二次离婚很快就发生了,在一次疯狂地争吵后两人彻底分了手。
理查德·伯顿与苏西·亨特
伯顿在 1976 年与模特苏西·亨特结婚,泰勒则嫁给了美国参议员约翰·华纳。
后伊丽莎白时代1968年,伯顿的监护人菲利普·伯顿以一种决绝的方式自杀,伯顿和他的哥哥伊尔福在菲利普的葬礼上喝了很多酒,然后烂醉如泥的伊尔福摔倒在了楼梯上当场瘫痪,挣扎了一年之后去世。这个消息给理查德·伯顿重重一击,他身上那种悲哀的自毁倾向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与泰勒彻底结束后,他简直成为一个孤独的厌世者。
理查德·伯顿
在后伊丽莎白时代,伯顿终于戒了酒。其实不是他想要戒酒,而是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酒精了。他又演了几部戏剧和电影,有一些十分受人欢迎,比如说《恋马狂》,另一些则完全是圈钱之作。伯顿对此心知肚明:“我演了最糟糕的电影,都是因为钱。” 他在50岁时说道:“我喜欢我的名声:一个来自威尔士贫民区的被宠坏的天才,一个酒鬼,一个好色之徒,这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形象。”
理查德·伯顿
伯顿努力重返舞台,但是因为常年酗酒,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1982年,伯顿又与第三任妻子离了婚,虽然他此时已经是一个患有肝硬化和肾病,并且脊椎疼痛的难以直起腰身的老头子,却用他那脆弱无助的眼眸吸引了作家莎莉·海伊。莎莉力排众议嫁给了伯顿,她陪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理查德·伯顿与泰勒的最后一次合作
1983 年,伯顿最后一次与生平挚爱伊丽莎白·泰勒合作,他们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诺埃尔·考沃德的戏剧《私生活》。
理查德·伯顿
1984年,伯顿死于脑溢血,享年58岁。他的工作台上留下一张便签,前面零零碎碎的写的都是《麦克白》的台词,只有最后一行写道:"现在,我们的狂欢结束了。"
人们喜欢理查德·伯顿,或许是因为他身上永远带着莎士比亚那种古典悲剧人物的气质。虽然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大个子,面皮也很粗糙,却有着与之不相配的忧伤蓝眸。他文艺得一塌糊涂,浪漫,虚荣、愤世嫉俗。当他用那种仿佛管弦乐队般温柔的声音给你朗诵莎士比亚的诗篇之时,又有谁能拒绝得了他呢?
理查德·伯顿
伯顿的父亲和六个兄弟都是威尔士煤矿工人,如果不是命运那奇妙的安排,伯顿本应该和他的父辈一样,生生世世都在煤矿工作,指甲缝里有洗不干净的煤渣。然而伯顿却巧妙地摆脱了那种生活,他的崛起之路虽然不算一帆风顺,却也贵人不断。比如菲利普·伯顿,比如劳伦斯·奥利弗,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到了伦敦西区,又登上了百老汇舞台,却无法彻底摆脱基因密码——酗酒。
理查德·伯顿
酒精摧毁了他,让他的身体孱弱到无法再次站上舞台。可他还是幽默地说起这样一个故事:“试着往我嘴里塞些食物是件不寻常的事。我当时在圣莫尼卡的一家罗马天主教医院,我坚持要自己吃饭。我拿着勺子,但我的手根本不听我的话,抖到食物到处飞。我的一个朋友在那里说,‘我知道你在一家罗马天主教医院,但你没必要每次吃饭时都在胸口画十字。’”
理查德·伯顿
最终伯顿孤独地死去,就像是莎翁笔下那些英雄人物,孤高又不容于世,带着强烈的自毁倾向,总是挣扎在生存还是死亡的边界。而他最终的结局,亦如莎翁的悲剧,盛年而亡。
“真相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理查德·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