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第十九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国有经济70年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联合主办会议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热点进行了深入研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参考报
第十九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国有经济70年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等联合主办。会议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热点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指出,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我们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加大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内生活力;推动国有企业以更加开放融合的机制公平参与竞争。立足全局,从国家整体战略出发,把国资国企改革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吉林省原省长洪虎从对职业经理人及其制度的认识出发,提出职业经理人员是指长期从事“企业经理”职业,具有社会公认的职业经理人才资质,享有全国统一的职业经理人才专业市场认定的“市场品牌”职业身份的企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企业经理人转变为职业经理人,企业经理人才逐步实现职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一项人力资源的社会治理制度。在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中可以普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国有独资公司可以有选择地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洪虎对如何完善职业经理人制度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他表示,大部分国有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完成公司制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才具备普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条件。目前阶段,除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外,在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中应先进行取消企业负责人实际存在的行政干部身份的改革。取消了行政干部身份的企业负责人,才是人才市场可以独立配置的人力资源,才会形成“人才市场品牌”的职业身份。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应将企业和投资者根据不同性质重新进行分类,同时管好资本、放开企业,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明确优先顺序。他提到,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革的具体方案,更好发挥国有资本稳定大局、支撑发展的作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步的成熟,将企业按照所有制性质严格区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越来越困难。纯粹的单一所有者的企业越来越少了,混合所有成为常态。可以考虑按照企业规模、行业等属性对企业进行分类,比如大型、中型、小型企业,或者某个行业,比如说电子行业。同时对投资者类型进行分类,比如中央国有资本投资者,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等。
国企高质量发展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本身的发展肯定也要适应经济阶段的转变,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高质量发展可能的目标,就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是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这需要国有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努力:第一,高质量发展更加强调创新驱动。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虽然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和投入在近年来有了一个快速的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从平均的1%提高到2.1%,在发展中国家中给我国处于第一位,但是总体来说作为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够。第二,高质量发展更加强调全球化的经营。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的跨国指数低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从这个指标来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水平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三,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恰恰体现了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到,从企业社会责任得分来看,整个国有企业得分比较高,民企和外资企业相对比较低。但是这个指标并非不是直线上升的,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国有企业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央企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党的领导、干部到位、系统整合、文化支撑是国有企业持续创新的模式。应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第一是党的领导。现代的创新过程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科研过程,其中包括制度变革、理论创造、文化建设,所以创新是一个比较综合的过程。真正要把创新工作做好,党的作用很重要。第二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领导人怎么发挥企业家精神是很重要的问题。要明确对国有企业干部的要求,让他们更有担当,更有建树。第三就是系统整合。国有企业发展必须考虑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科研工作的任务。国有企业创新是一个综合性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过程。第四就是文化支撑。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利于创新的内容很多,包括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无为而治的自由精神等等,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国有企业包含了很多好的传统文化,要进一步发扬。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金富认为,新时代开启的新征程,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新征程,是实现宏伟蓝图的新征程,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是成就伟大梦想的新征程,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征程。这就要求国有企业明确战略定位、担负历史使命、不断奋发进取,在新征程上再创新辉煌。一要始终在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中勇挑重担,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民生活改善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三要按照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率先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四要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拓展国际发展新空间,成为实施“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把握好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大趋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国家队作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经贸规则的制定,更好融入全球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与新时代国企改革方向和路径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政认为,70年来,国有经济为新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作出重要贡献;为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作出重要贡献;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器和定海神针,在两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等支持,与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高度融合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突破国际封锁与垄断、提供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作出突出贡献;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的主力;还是贯彻中央经济政策、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调整经济结构和应对经济风险的重要依靠力量。总之,70年来,国有经济发展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压舱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国有经济70年发展和改革的成功经验是:秉承红色基因,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切实体现其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进有退。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国有经济的发展关键不在规模而在质量;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不在于比重大小而在于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和创新力有多强;国有经济的范围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在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国有经济的贡献不在于有多少盈利而在于增进国民福祉和提高多少国家综合实力;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要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国家经济;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要和时代浪潮及科技发展变化相适应;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国有经济的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竞争力和创新力不断增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国企。新时代国有经济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做强做优做大,为国家经济整体利益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优化布局和结构;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坚持“走出去”,切实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能力;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提高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创新力。未来三年和“十四五”期间国有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在于提质增效、做专做精,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关键领域补短板,还要充分发挥“定盘星”和“指南针”的作用。
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角度,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纳入更具包容性的国家企业的框架中,重点研究如何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基于国家企业属性的紧密合作,来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推动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地位,以便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企业的提出,不是要消除和模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差异,而是要将关注的重点从企业所有制层面转移到企业运行和发展层面。本质上,国家企业的分析范式,旨在通过抽象掉企业的所有权差异,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家视域下还原为一般企业,进而研究在不同产业场景中企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綦好东认为,从世界范围看,资本逻辑(亦或是价值规律)仍是全球经济体运行的主逻辑,资本仍在创造着人类“文明”,国有企业作为全球经济体中的一分子,不可能游离于世界通行的资本规则之外,“竞争中性”由“他律”变成“自律”是历史的必然。国有企业发展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有股“一股独有”“一股独大”的产权模式难以真正解决好国有企业的“机制”和“效率”问题,产权制度改革必须真刀真枪,放权让利、承包制、国有股股权多元化都未能解决好国企效率问题,而利用“私权”下的资本逻辑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其中的重要路径。不能把包容资本逻辑理解为搞资本主义,资本逻辑的地位和运行机制要受到“根本制度”的制约。我国国企混改要增值的是国有资本,要搞活的是国有经济,要放大的是国有资本的功能,要增强的是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国企改革又一次走到了历史关键期,经济大环境要求我们要坚持企业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下一步要明确未来三年国企改革的路径,提出三年行动的方案、目标和路线图。结合当前国企改革现状,他总结出“国企改革的六件事”:一是国资委管资本为主,要把管人管事放权投资公司董事会;二是要给混改企业一个“身份证”;三是要点面结合推改革,允许试点以外企业全面展开改革;四是放开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计划,工资总额限制,交由集团董事会批准,向国资委备案;五是缩小集团限薪范围,只限党组(委)书记董事长一人,经理成员薪酬交由董事会决定,报国资委备案;六是弘扬企业家精神,由市场认定的各层级企业优秀企业家可放宽退休年龄。
(何彬 李政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