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群,汇聚了一群热衷于带娃出去玩的老母亲们,群里经常分享大家发现的好地方。一位妈妈有一天发了一个视频,说:这是个释放电量的好地方!视频里她儿子在一个超酷的波浪骑行道上撒欢呢。哇,这是哪里?顿时群里顿时队形一致。她分享了定位。我立马拿小本本记上,下一个周末,出发!
有一个群,汇聚了一群热衷于带娃出去玩的老母亲们,群里经常分享大家发现的好地方。一位妈妈有一天发了一个视频,说:这是个释放电量的好地方!视频里她儿子在一个超酷的波浪骑行道上撒欢呢。哇,这是哪里?顿时群里顿时队形一致。她分享了定位。我立马拿小本本记上,下一个周末,出发!
有一个群,汇聚了一群热衷于带娃出去玩的老母亲们,群里经常分享大家发现的好地方。一位妈妈有一天发了一个视频,说:这是个释放电量的好地方!视频里她儿子在一个超酷的波浪骑行道上撒欢呢。哇,这是哪里?顿时群里顿时队形一致。她分享了定位。我立马拿小本本记上,下一个周末,出发!
1
这段位置在延庆百里画廊延刘干路和滦赤路交叉口不远,路边有很方便停车的位置。下去就是这个波浪骑行道,在河湾边一片树林里。
初见
然然立马就甩开了架势骑上了。我们去的那天,头天晚上下雨,第二天早上还下。这个土堆成的骑行道稍微有一点湿,但不影响父子俩玩得欢实。下面是两段视频,唯有视频才能展现波浪起伏的动感。
这是我心目中父与子应有的样子
再来几张照片
别看这不大的几圈坡道,爸爸说,骑起来挺消耗体力的,真体会到了群友说的:给娃耗电的好地方。
这么酷这么专业的骑行道,不收费,但是,是谁建的呢?这场地要是搁骑行俱乐部,骑一小时收费都不菲。
午餐时我在周边探路一圈,猜到了答案。有可能是北京自行车协会弄的,这一带,有很多这样的石头门,上面写着:白河川骑行基地。如果这样的话,真算是一个福利了。
从这个门往里走(朝东的方向),有沿着河的小路,石头路和木栈道交替。我往里没走太远。景致大概是这样的。
向西走,沿河也有小道。走到尽头是一个小小的河坝。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这里玩水,有村民在这里摆摊卖水枪、捞鱼网。我来的时候是周末,沿河扎了很多帐篷。
这个骑行道超酷,但这段河岸,我觉得它的缺点也很分明:河岸不够开阔,周末人有点多(我对喧闹的容忍度较低)。我们到的时候是中午,已经找不到一块开阔的地方吃午饭。
最后在路边找了一个长凳,以凳为桌。
对于小孩来说,扔石头都很执着。
这段河道对于小孩来说,仍然是天堂。又能骑车,又能扎帐篷,还能玩水捞鱼,已经足够老父亲老母亲们溜娃一天了,对得起这两个多小时的单程车程。
2
这只是我探路的一个目的地。我还想找一片更宽广的河滩,我想找一块未来有可能带着孩子露营过夜的营地。
依照网上零碎的攻略,从我们骑车的位置往西开,将陆续经过白河大桥1-6号桥,每座桥都有通往河滩的路口。这次去,有的路口封闭,有的能下去。
在2号桥下,有一片和宽阔的营地,很清净。但是,这里只能白天过来玩玩,不能正儿八经露营,因为,路口有牌子,写着禁止露营。
从东边的河道过来,这里宽广得让人心醉。如果不是不让露营,这是一片依山面河的理想的营地。
放飞了
河就在身边
没有不喜欢戏水的孩子
这里的缺点是没有树林,比较晒。我们已经开始在淘宝找天幕帐篷。
再往西开,在6号桥有一个路口下去,河滩没这么大。
在哪里都是扔石头
那天风很大。我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孩怎么被风吹倒在地。
从6号桥离开,再往西开,就到了白河堡水库。
我们从这里折返回城,一路翻山,水库在右侧。景色很美。途经了白河堡2号桥,路边有方便停车的地方,下车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一天,来回开车就开了快五个小时,有收获有遗憾。收获当然是那个骑行道,还有2号桥下那片宽阔的河滩。感谢群友的指引,让我发现这些美好。
遗憾在于,我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营地。我心目中理想的露营地(过夜),不是在一个圈起来的院子里,它更加深入自然,深入山水,如果它本身就是行走的一部分,那更好。年轻时我曾这么玩过,所以想把这种体验带给孩子。
这样的营地要继续找,因为带着孩子,对安全的要求高,所以我希望是在户外圈成熟的路线和营地,这样你能遇到别的队伍,不至于孤家寡人。我和队友有一次讨论的结果是:安全不是由位置决定的,而是由规模决定的。
带着孩子,强度也不能太高。五一去一个马场参加露营活动,下车即营地,连营地车都没用上,但第二天回家依然累得够呛。我们不可能像当年那样,背着帐篷睡袋吭哧吭哧爬大半天再扎营。所以,继续找吧。我目前知道的能去的营地是玉渡山和水长城,是收费营地,住一晚,第二天看看清晨的风景,也好。但听一个现在还在玩户外的人说,周末人多。
继续探路吧。
来几张十几年前的露营照片,结束此文。
四姑娘山之毕棚沟
乌苏里江畔
海坨营地,我最梦回的地方
最后一张照片,我记得拍摄于海坨拔营的清晨。当我们收拾好营地,跟来的时候是一样的完好,不留下一片垃圾。那时,经常会看到前面队友下山的背影:背包上捆着帐篷、防潮垫;侧边用快挂挂着垃圾袋。在户外,这很重要,是最基本的素质。我2011年还去过一次海坨,那时去海坨的队伍已经多了,在鞍部草甸的一角,我看到了很多垃圾。当我们走进户外,不留下一片垃圾应该成为内化的底线,我们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美和愉悦,也要善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