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娱做综艺,哪怕彰显出那么一丢丢独特的文化特质,都很可能会做成市场上大杀四方的爆款综艺。
但是玩得不好的话,可能也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正走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地带。
《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播出3周之后,终于完成了全部33支乐队的亮相。
也就是说,对于所有的观众和歌迷,已经对这一季《乐队的夏天》当中乐队的实力和节目组的策划、剪辑水平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有趣的是,对于这样的“认知”,在更多网友的讨论声音当中,等同于“争议”。
这样的争议很难说它到底是不是马东和米未想要达到的目的——之前说过,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马东太明白应该在一档综艺节目里面处理些什么、制造些什么、放大些什么。
很多歌迷都在质疑的一个问题是,《乐队的夏天》正在放大的一些东西,是不是兜售情怀操之过急?比如,关于那些已经名声在外的“老牌乐队”们。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过去的这个周末才出现的。
事实上,从第二季节目播出的开始,有关那些名声在外的摇滚“老炮”们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业界领军人物,很多对于摇滚乐不熟悉的网友和观众已经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本季《乐队的夏天》的赛制相比于上季最大的调整,就是在赛制的设计上把所有33支参赛乐队分成三组进行初赛。
但无论是重塑雕像的权力音乐的复杂程度,还是Joyside、后海大鲨鱼的音乐完成度,都让并不了解他们的路人不由自主地问一句:“就这?怎么就成了领军人物了?”
于是,也就有了更多的人在节目播出3期之后就直接给节目盖棺定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比第一季差远了!
其实这样的论断并不让人意外。
相比于第一季的参赛乐队,《乐队的夏天》在第二季的选拔上注定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了第一季当中像刺猬或是新裤子那样性格外露到令人发指程度的成名乐手。
原因无他,因为全国也只有一个新裤子和一个刺猬罢了。
人们喜欢那样的性格外露。
因为这样的外向与洒脱很容易被人理解为,那就是所谓的“摇滚精神”。
巧合的是,一年之后的今天,新裤子已经游走在各大综艺节目,并且会和女团合唱,把自己歌曲当中的“地下”、“文化”和“为了钱”全部改换掉。
这样的做法,我们只能称其为“对摇滚精神的另类诠释”。
关于重塑雕像的权力音乐专业性的探讨,现在已经褪去了热度,因为无数乐迷和媒体探讨来探讨去也没想明白一首歌里到底讲的是什么——那就只能探讨探讨他们是不是抄袭的事儿了。
可是Joyside和后海大鲨鱼代表的应该是另外一种老牌乐队给人的印象,那就是:歌不那么好听,人长得也不够好看,或者说不够帅不够像是摇滚明星。
为什么他们到最后还是能高票晋级呢?
这是节目组的黑幕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摩登天空的招牌乐队之一、纵横江湖好几十年的后海大鲨鱼来参加《乐队的夏天》结果初赛就被淘汰了——哪怕票数不那么好看,老板沈黎晖的脸上肯定都会挂不住。
所以关于票数,网友们看个热闹就好,别当真更别上火,想着这只是一档综艺就好。
话又说回来,马东也不是傻子,他不会简简单单因为面子就让一支在音乐性上完全没有竞争力的乐队一往无前。
老牌乐队之所以是老牌乐队,除了经典的作品久经打磨之外,成熟音乐人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都是年轻的新兴乐队所不能比拟的。
上一季的九连真人一出场绝对算得上是惊艳,可到了后面更加漫长的比赛周期当中,难免给人一种缺乏变化和表现稳定的感觉。
总而言之,哪怕是在第一轮当中并不那么让人惊艳的乐队,对于《乐队的夏天》的忠实观众来说,都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因为我们必须要正视这档节目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栏目组怎么放大情怀与故事,但这就是一档具有比赛性质的综艺。因为比赛的性质,使得很多观众会把一支乐队的音乐水平和一首歌的音乐呈现画上一个等号,这本身就是个唯心的伪命题。
一提起华语的摇滚,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像Beyond、黑豹这些在90年代初期火起来的经典乐队。
但对于他们本身来说,黄家驹并不认为《海阔天空》和《真的爱你》是自己最摇滚的音乐,窦唯现在也相当厌恶路人问他:“你什么时候再唱一次《无地自容》啊?”
对于独立乐队来说,他们的风格和音乐理念都很难用一首歌的维度来诠释透彻。
除非是白举纲那样现攒的班底或是水木年华那样毫无诚意的商演,否则这个论断其实适用于参加这档节目的各个老牌和年轻乐队。
还是那句话,《乐队的夏天》终归是一档综艺栏目,负责乐队的导演可能也会更多地建议乐队选择那些更有名气或是更加适合现场氛围的音乐来表演。
Joyside的首秀选择了自己成军好几十年来最欠缺打磨的一首新歌,也是成军好几十年来唯一的一首中文歌曲。
对于第一次看到他们的观众来说,这样一首歌能诠释Joyside所代表的朋克内核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了,对于Joyside来说,在一个没有酒精催化的场地演出,效果本身就大打折扣。
后鲨的问题其实也是类似的,《猛犸》也是他们歌单当中相对新一点的创作。
当然,后鲨最大的问题可不在这里,他们的问题甚至在节目当中自己都承认了:乐队本身的生存状态已经不是非常艰苦朴素的奋斗状态,最近半年也缺少演出机会,那么相比于那些可能指望着参加节目改变命运的年轻乐队,他们的心态自然会有些变化。
问题在于,《乐队的夏天》在明知道歌曲效果可能存在变数的情况下,依然给到这些老牌乐队相比于其他人更多的露脸时间,是不是也在卖弄情怀?
应该说是,也不是。
如果我们把“卖弄情怀”解释为“无节操无下限地放大老牌乐队的煽情故事”,那么看看《乐队的夏天》给到他们的时间篇幅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
但我想说的是,把Joyside或是后鲨的故事讲得更透彻一些,除了对节目效果是一种提升之外,也确实能够代表《乐队的夏天》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播的摇滚精神。
这季节目来到的老牌乐队其实挺多的。
Joyside和后鲨代表的是上一个时代里最“摩登”的年轻人迸发的思想和先锋精神,而另外一批老前辈们,像野孩子或是达达,代表的应该是可听性更高一些的音乐组成。
显然,那些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旋律在什么时代都能够被人所接受,可所谓的“先锋精神”这样有些意向化的概念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人消化(其实重塑面对的也是这个问题)。
有人说了,后海大鲨鱼都不好好排练了,这样的故事不是单纯的卖惨吗?其实这样的说法对于摇滚乐手们来说并不公平。
那些老牌乐队在地下混迹了20年,突然之间告诉歌迷“我已经结婚生子好久了”歌迷就觉得这是沦为平庸,那这样的想法也难免有些偏颇。
对于后鲨来说,回归平稳的生活,或许是人到中年难以避免的归宿——不光他们是这样的,新裤子、扭机、反光镜、痛仰都是这样的。
痛仰都已经不叫痛苦的信仰了,只能说明他们不那么痛苦了。
这不是一件好事么?为什么只有痛苦才能创造出好的音乐呢?摇滚音乐人就不能活得轻松一点不那么反叛么?摇滚精神又不等同于反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或许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才是对于中国摇滚更好的解读,因为它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摇滚或者说中国摇滚乐手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
既然《乐队的夏天》是一档关于音乐的节目,那么所有的故事,终归还是要回归到音乐当中。
这个夏天还长,留给这些老牌乐队“讲故事”的时间还很长——至于他们的故事到底够不够精彩,没必要太着急,慢慢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