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唐代还不是一个特指的行政区域,指太行山以东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泛指一个范围较大的地域。唐代末年,开始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并非今天的山东省。
“山东”是李白的迁居地、客居地或流寓地,而非李白的出生地,更非李白的祖籍或籍贯。李白如是说:“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安史之乱后,李白及其子女为避战乱之祸离开了此地。说李白是“山东人”当是指客居于“山东”的李白。
出现“问题”的源头在于杜甫与元稹的诗文。杜甫在长安作《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有云:“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元和八载(873年),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中说:“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这两人的说法都与李白的籍贯、祖籍无关,当指李白客居“山东”这一事实。
而真正出现“误读”而生歧义的是后晋史官刘昫所作《旧唐书·李白传》。他在《文艺列传》中说:“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此说法的性质不同于杜甫的“山东李白”、元稹的“山东人李白”。刘昫是史官,他是在著史立传。如此以讹传讹,到了清代,《山东通志》便将李白收为“山东人”。
而“山东”一语作为行政区域名使用的是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行政区名称。明代初设山东行省,清初设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省”的专用名。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