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看到一段视频,一场对豫剧名家小香玉的访谈节目节目的核心点就是有关小香玉被其奶奶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艺名使用权的回复小香玉表示:为让地下有知的奶奶高兴,要继承和发扬奶奶所创豫剧流派的傳承今后要唱好豫剧,更要唱好奶奶终生为其骄傲的代表作《花木兰》、《白蛇傅》、《红娘》、《人欢马叫》等一批优秀的傳统剧目只要奶奶高兴,我就会永远唱下去看后不由人动容,今人和古人的区别是否就是今人文化的多样性,革命性的变革和演变文化的多样性就侵蚀了一些傳统文化的根基,致一些生命力不强的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逐渐消失有些文化的市场大大萎缩,这都不是人为因素,而是势,大势所趋,无法阻挡这就是小香玉与其奶奶四十二年的时代落差和相当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小香玉错了吗?没错,她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挑战傅统艺术的价值常香玉大师的理念错误吗?没错她坚守的是用七十多年的心血铸就的豫剧这个大众艺术的魂要知道常香玉大师是九岁学戏,小小年纪,因为学戏练功常被严父毒打、体罚,遍体鳞伤,可以这样说:常大师是在炼狱中练就了文武不拒,生旦俱佳的功夫十一岁三上郑州,十二岁便闯荡河南省会汴城,十三岁凭一出武戏《泗州城》红遍开封,又一出哭戏《秦雪梅吊孝》降伏了观众,至此,年纪轻轻的常香玉便成为醒豫剧团的担纲主演,与同在一城的陈素真、司凤英成鼎足之势,一时风头无俩如此年龄的常香玉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呢?这种成功是常大师的泪、汗浇注,鲜血铸成常大师当然把豫剧艺术视作自己的生命可以这样说:常香玉大师是为豫剧而生,又生为豫剧,所以才有“戏比天大”的人生感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香玉常派风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香玉常派风采
近两天看到一段视频,一场对豫剧名家小香玉的访谈节目。节目的核心点就是有关小香玉被其奶奶常香玉收回“小香玉”艺名使用权的回复。小香玉表示:为让地下有知的奶奶高兴,要继承和发扬奶奶所创豫剧流派的傳承。今后要唱好豫剧,更要唱好奶奶终生为其骄傲的代表作《花木兰》、《白蛇傅》、《红娘》、《人欢马叫》等一批优秀的傳统剧目。只要奶奶高兴,我就会永远唱下去。看后不由人动容,今人和古人的区别是否就是今人文化的多样性,革命性的变革和演变。文化的多样性就侵蚀了一些傳统文化的根基,致一些生命力不强的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逐渐消失。有些文化的市场大大萎缩,这都不是人为因素,而是势,大势所趋,无法阻挡。这就是小香玉与其奶奶四十二年的时代落差和相当三代人的思想碰撞。小香玉错了吗?没错,她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挑战傅统艺术的价值。常香玉大师的理念错误吗?没错。她坚守的是用七十多年的心血铸就的豫剧这个大众艺术的魂。要知道常香玉大师是九岁学戏,小小年纪,因为学戏练功常被严父毒打、体罚,遍体鳞伤,可以这样说:常大师是在炼狱中练就了文武不拒,生旦俱佳的功夫。十一岁三上郑州,十二岁便闯荡河南省会汴城,十三岁凭一出武戏《泗州城》红遍开封,又一出哭戏《秦雪梅吊孝》降伏了观众,至此,年纪轻轻的常香玉便成为醒豫剧团的担纲主演,与同在一城的陈素真、司凤英成鼎足之势,一时风头无俩。如此年龄的常香玉怎么可能不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呢?这种成功是常大师的泪、汗浇注,鲜血铸成。常大师当然把豫剧艺术视作自己的生命。可以这样说:常香玉大师是为豫剧而生,又生为豫剧,所以才有“戏比天大”的人生感悟。
一九四八年远去西安创办香玉剧校,从此有了自已的用武之地,为河南豫剧事业的发扬光大开创了属于常大师自已及其团队的一片沃土。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战争正酣,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捐献支援前线。常香玉大师坐不住了,带领剧社的全体演职人员在全国巡演,历时半年,跑遍了半个中国,于一九五二年完成了捐机任务回到西安,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啊!一九五三年随慰问团赴朝鲜为志愿军慰问演出,一九五六年任河南省豫剧院院长,一九五七年任全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一九七七年任省戏剧学校任校长。一九七九年当选全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一九八0年当选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香玉大师的光环可以说是映红了河南省的文艺界,特别是向国家捐献战斗机的壮举,全国人民无人不知。常大师的这些骄人事迹不是捡来的,而是大师大半辈子的心血的结晶。使常大师走向如此高的地位靠的是什么?豫剧,终其一生所耕耘的豫剧。大师对豫剧是什么感情,除“戏比天大”的信仰外,就是大师的命。这就是常大师潜心维护豫剧的根本原因。大师维护的绝不是傅统戏剧旧的秩序,她维护的是河南豫剧的魂,所以精心挑选接棒人就是大师的使命。经过精挑细选,大师确认自已的徒弟,又是自家孙女陈百玲作为接班人的不二人选。按照常大师自已的话说:陈百玲有天赋,有悟性,演啥像啥,无论是唱念做打一点就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因此,在一次进京汇報演出中,常香玉大师与小香玉同台演出,剧目是《拷红》,演出结束后,首长上台与演员合影,对常大师说:老香玉有了接班人了,小香玉演得不错么。这就更增加了常大师对小香玉的信任与托付。常大师的本意是:小香玉只要一心一意把豫剧演好,使之发扬光大,守住河南人民喜爱的这个豫剧舞台,就是常大师的心愿。小香玉没有辜负常香玉大师的重托,从普通戏剧学校到河南大学,成为国家一级演员,二十二岁便当上了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有人可能会说:小香玉当团长肯定有常大师的光环笼罩,不然不会升那么快。常大师的影响力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团之长必须要有她自身的闪光点和张力,否则就是对小香玉的能力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一九八九年,小香玉调往山西省太原市仍然是主演,名誉团长,并获太原市第二届希望杯青年演员大赛金杯奖第一名。这就是小香玉的能力。一九九五年,小香玉秉持了推动豫剧的发展壮大,又能给那些孤儿或山区的一些有禀赋的困难家庭的孩子一条出路,自已筹资创办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山西省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学费全免,这就是小香玉的胸怀。唯一和奶奶的宗旨相悖的就是给学生除了教学豫剧外,又加入了舞蹈、武术和歌曲,小香玉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本事,又考虑到了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问题。这大概就是年青一代人的思维逻辑与傅统思想的碰撞吧。既然是办学,当然是要把精力大部分用到教学中去,再去上台演出就成了难以平衡的矛盾。小香玉除了用心教学外,社会活动,公益团体屡被有关部门邀请,光是春节晚会就参加了十一次,可見小香玉的社会责任有多么繁重,哪还有什么时间再去登台演出。这大概就是祖孙矛盾的集中点吧。从始至终,常大师从没有对小香玉的演技和能力提出过质疑。这就有了一个肯定小香玉的业务能力
的基础了。至于祖孙的矛盾,那就另有隐情了。
小香玉是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香玉杯获得者等等,总之得奖无数,是豫剧青年演员的翘楚,和她同时代的演员无其右者。我多次看过小香玉的《拷红》和《花木兰》的优美唱段,她继承了豫西调大开大合的唱腔特点又有细腻委婉的豫东调的唱腔,在《花木兰》一剧中,小香玉既全盘接收了奶奶的那种刚健有力,萧洒倜傥的秀美形体艺术,又融入了小香玉固有的假小子的形体风格。这一点如果和同是常大师高足的虎美玲相比,虎美玲就缺少了小香玉饰演的花木兰那种真男子的霸气。这一角色的转换,虽有继承,还似有小香玉与生俱来的具有豪爽的真男子的骨气,这一点超越了大师常香玉女儿身中透出的男子气的自然之美,十五岁出演的《花木兰》便一举中魁,大有当年常大师一出《泗州城》征服了整个开封的年少得志之风。在《拷红》这出戏中,小香玉的那种俏丽,灵动,又有点放荡的性格跃然脸上,似乎因为年龄的关系,小香玉表演得更加潇洒自如。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小香玉饰演的《常香玉》更是给观众的感觉是,剧中的常香玉就是常香玉第二。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戏歌《你家在哪里》,那种豫西调的开合大气,高亢浑厚的唱腔,观众的回答:大师就站在邙山之颠,府瞰着中原太地。把《常香玉》大师推向了高潮。观众还记得一首歌《河南人》吗?小香玉完全继承了常大师豫西调起家的衣钵,大本嗓唱出了河南人的率真和豪气。它虽是一首歌,但从音韵中能听出常大师的豫西调的余音。
小香玉更可贵的,特别是河南人称道的是她创办的小香玉艺术学校,给了多少孤儿、贫困家庭的孩子找出了生活的出路,只有受教的孩子和其家长知道,他们感谢谁,自然是小香玉,把小香玉奉为神一样的恩人。为什么北京市平谷区会将小香玉聘为妇联副主席吗?这不光是荣誉,更是对小香玉热衷于办学这样的公益事业的肯定。如果小香玉遵循奶奶的遗愿,一心一意地唱戏,虽能起到宏扬或发展了豫剧伟业,但与小香玉所从事的职业相比那就不是一个等量级了。
网友还记得咱们八十年代的生活水平吧,一个国家的中层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不足百元,小香玉获得的国际艺术赞助大奖的十五万元,悉数捐给了培养她的学校和剧团,那可是我当年几十年的工资啊,可见小香玉的胸怀。她虽不及奶奶为抗美援朝捐献战斗机那么荣光,她用办学、捐款重走了奶奶绚丽人生的五彩路,也不失为一个有为青年的创举。
小香玉被奶奶收回艺名“小香玉”后悔吗?没必要,小香玉没有错,只是给历史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按照历史的规迹,每一个时代都有符合那个时代的思维,但经过后一个时代的发展,原来是合理合规的事,会被后来的巨浪所荡涤。前后都没有错,这就是历史。
我不是为小香玉涂脂抹粉。因为她确实做出了成绩,我赞其我行我素的独行风格,新老有碰撞才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