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鸟原名杜鹃,杜鹃以其啼叫声而闻名,人们觉得杜鹃的叫声十分悲凉,让人肝肠寸断。自古杜鹃就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悲鸟,怨鸟。
初识杜鹃是在语文课本里,不止一首的古诗有写到杜鹃。唐代诗人李白就不止一首的提到了杜鹃,他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中将杜鹃啼叫用来渲染气氛借此情此景表达对朋友的不舍,而后用明月升华这份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而在《蜀道难》中,李白更是直接用杜鹃的声音来比喻自己的愁思"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子规声声"布谷"在人们听来似乎在说"不如归去",这一声声凄凉的叫声总是会让人们产生无限愁思,特别是特定的情况下更是让人们惆怅之情,忧伤难过之感瞬间翻倍。
同为唐代的诗人李商隐在《锦瑟》中有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用庄生蝴蝶和望帝杜鹃这两种意象对仗出现,多表达一种凄欢、迷离、悲愁、哀怨之情结。
杜鹃在文人笔下不断出现,不断地替文人骚客抒发他们的情感,只要一把杜鹃写入诗中,那自然就增加了一丝愁怨多出几分悲凉。其实也难怪会有这种感觉,试想如果你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突然听到杜鹃的啼叫,它好像能明白你思念家乡的心情,它在叫你回家,突然整个人就暗沉下来,思绪涌上心头。
虽说杜鹃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愁思悲凉感觉的鸟,那它自身是怎样的呢,人们发现了它的生活习性后,都对它的生活习性不太满意,甚至导致杜鹃的名声都不太好。
杜鹃是何鸟?杜鹃是一种胆子极小的鸟,常常栖息在植被树木密集的地方,杜鹃最著名的就是它的啼叫,所以我们常常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关于杜鹃啼叫自古有"杜鹃啼血"的传说,杜鹃在每年的六七月彻夜啼叫,人们见到它口腔和和头都是红色,以为它啼叫的满嘴是血,所以有了"杜鹃啼血"之说。而它另外著名的就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鸠占鹊巢"。
杜鹃是孵卵寄生性鸟,它将自己的卵产在别人的巢里,为了不让主人发现,它还会移掉别人的一个蛋。这种行为确实比较可恶,当小杜鹃被孵化出来,小杜鹃海还会将同巢原主人的蛋和幼鸟推出巢,因此,杜鹃被人们称为"恶鸟"。又因为杜鹃的幼鸟长得像鹰的后代,所以就算原巢的鸟主人发现也不敢驱逐,正如杜甫所言:"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不论是啼叫声让人们将杜鹃推上文化宝座成为悲凉,哀婉,愁思,可怜的代表还是人们认为杜鹃是一只"鸠占鹊巢"的坏鸟,这都是杜鹃的生活习性所致,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应该对杜鹃加深了解不妄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