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棠,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如今娱乐文化大行其道,追星成风,各类粉丝为自己的爱豆疯狂打call。
在物质上,自掏腰包购买爱豆各类周边、代言为爱豆冲销量;在精神上的熬夜刷粉刷流量,实实在在的“亲妈粉”、“女友粉”、“老婆粉”。
但万千粉丝中,以“爱豆”为一生的精神偶像,并与他来了双向奔赴的又有几人呢?
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样一位“追星”追到命运与共的最强粉头——秦观。
01
秦观的追星之路
秦观追星有着“家学渊源”,至和元年(1054),秦观已经六岁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直到他的父亲游太学归来。
秦元化瞅着眼前流着鼻涕,只顾着啃糖果的小子,觉得他的未来甚是堪忧。想想自己在太学里的那些同窗,每一个都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其中最出类拔萃的就是王观王覿两兄弟,一想起他们,秦元化就忍不住一阵激动。
既如此,不如就给儿子也取名叫“观”,希望他能像自己的偶像“王观”一样,成为一个高才力学的人。
于是六岁的秦家郎,有了自己的名字——秦观。
有了新名字的秦观果然不负父望,不知是先前智慧没有被开启,还是借了父亲偶像“王观”的才华之光,秦观在十岁那年就已经略通《孝经》、《论语》、《孟子大义》。
随后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仅学习经史子集,对兵书也兴趣甚浓,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希望有朝一日能“上马击狂胡”,立功边疆,干一番大事业,也正好配得上自己的字“太虚”。
他精研兵书之后,他写策论、作时评,有文章《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等二十多篇见于世。
20多岁的秦观已经看过很多书,也走过很多路,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在十多年的学习和游历过程中,文坛大拿“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秦观十分心向往之。
他日夜研读苏轼的作品,想象着“若我是他,该怎样创作?”在这样的揣摩中,不仅他的文笔一日千里,还给他后来近距离的接触偶像带来契机。
熙宁七年甲寅(1074),秦观26岁,当他得知苏轼即将经过维扬(扬州)时,欣喜若狂。可高兴的劲头一过,他就犯起了愁,想要结识苏轼的人那么多,自己这个小透明如果只是拿着“应援牌”,岂不是要排队排到天涯海角去?
苦思冥想一番之后,秦观一气跑到扬州寺,在墙壁上模仿苏轼的语气写了一首诗。果然,苏轼不出所料的在游览扬州寺的时候看到了墙上的诗,大为吃惊,“这是我写的诗吗?怎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直到孙觉拿出了秦观的数百首诗词递给苏轼,苏轼读后欣然感叹,原来在扬州寺题诗的那小子就是这个秦观啊!
二人自此结为神交。
得到了偶像的认同,是追星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该怎么从“线上粉”转为“线下粉丝见面会”呢?
这一等就是三年,熙宁十年(1077),苏轼改任徐州,苏辙同行。秦观巴巴的赶了过去,拜谒苏轼,同苏轼苏辙唱和,离偶像又更近了一步。
元丰元年(1078),秦观自高邮赴京应试,去京师的途中,秦观通过朋友李常的引荐,再次到徐州拜见苏轼。这一次见面,苏轼终于被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的热情、才华和恒心感动,决意收他为弟子。
秦观感动的一拜再拜,并且执弟子礼,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时人记述了当时的盛况:“秦观执弟子礼,仪态雍容,论说雄辩。”苏东坡则称赞他为“杰出之士”。
临别前秦观做诗《别子瞻学士》相赠,其中有句“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表达自己对偶像苏轼的崇敬,更有“请结后期游汗漫”句,来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无悔追随。
苏轼回赠《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甚熟,将入京应举》,对秦观大加赞赏,表示认同。
两首诗似乎像是冥冥之中的某种契约,将秦观和偶像苏轼的命运紧紧牵连在了一起。
此后他将享有偶像的荣光,也将共担他的苦难。
02
与偶像生死相随
追星成功,成为苏轼门下弟子一员的秦观,开始了与偶像苏轼能够随意互动的日常。追星追到双向奔赴,简直太美妙,这种愉悦甚至冲淡了秦观第一次落榜的悲伤。
哪个功成名就的人不要落几次榜呢?秦观并不在意。
更何况有苏轼在他落榜后,写信宽慰他说:“解榜不见太虚名字,甚惋叹。”并赞赏他的才华,亲自为他的《汤泉赋》作跋,对他写的《黄楼赋》大加赞赏,并写诗称赞道“我坐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雄辞杂古今,中有屈宋姿。”
随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下诏狱,后放逐黄州,第一迷弟秦观甚是牵肠挂肚。曾渡江至吴兴问讯,甚至准备去黄州探视苏轼,后因相继中暑和伤寒作罢,托苏辙将慰问苏轼的书信带给苏轼。关切之情溢于言辞之间。
他的热忱和重情重义深深地打动了苏轼,在他再一次落榜后,苏轼在给王安石的书信中,推荐秦观道:“行义修筋,才敏过人。”随后王安石很快回信道秦观诗“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
有了文坛和政坛上两位大拿的推荐,元丰八年(1085)秦观登进士第,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真正的同苏轼坐上了同一条在宦海中浮浮沉沉的小船。
同年,苏轼为礼部侍郎,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刚刚开始宦海生涯的秦观,本应雄心万丈,准备大展身手。可他却似乎已经被磨平了志气,或许是因为自己两度落榜蹉跎了曾经的锐气,或许是亲眼见到官场的复杂让他丧失信心,他一心想着“愿还四方之事,归老邑里,如马少游。”
于是,将自己的字,从“太虚”改成了“少游”。这一改,似乎也改走了他人生中的好运气。
元祐二年(1087),苏轼以“贤良方正”之名推荐秦观于朝廷,还不到一年,朝廷党争迭起,苏轼也以龙图阁大学士之名出任杭州知州,秦观还来不及做什么,只因是苏轼的门下弟子,就成了这场洛党和蜀党相争中的炮灰,愤然回乡。
在他后来的仕途中,更是随着苏轼一起起起伏伏。
苏轼回朝,秦观便能在朝廷中有一席之地,安安分分地校对着黄本书籍。
苏轼被一贬再贬,他也跟着从京都被贬至杭州、处州、郴州、雷州,到被贬雷州时,甚至被除名,永不收叙,移雷州编管。编管,即在指定地区居住,行动完全受到管制。到此时,秦观基本已经没有了人身自由。
好在此时苏轼身在琼州,与雷州一海之隔,师徒二人互通有无。秦观作雷阳书事诗(3首)、海康书事诗(10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和愤懑,其中有句“南土四时都热,愁人日夜俱长,安得此身如石,一时忘了家乡。”
然而苏轼的旷达也安抚不了生性敏感的秦少游,元符三年(1100)四月,苏轼等被召回内地,秦观也被复官宣德郎,放还衡州。然而秦少游却似乎预见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自作挽词: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
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昔忝柱下史,通籍黄金闺。
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
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闍维。荼毒复荼毒,彼苍那得知。
岁冕瘴江急,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
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黄缁。
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这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六月,秦观于苏州在雷州相会,秦观出示挽词,苏轼还好生安慰一番,不想这竟成了最后的诀别。
七月秦观自雷州启行,八月至滕州,一日午后,在光化亭中酒醒,命人拿水来喝,待水端来后,却看着杯中倒影,含笑而逝。一年后,苏轼在常州逝世。
不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秦观是否有对追随苏轼一生的后悔?
或许他临终前的一笑已经说出了答案。
03
多情公子
作为苏轼的忠实粉丝和弟子,秦观在北宋词坛与老师苏轼各占一席之地,后世将苏轼作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称秦观为婉约词的掌门人。
在当时社会主流是主张“诗言志”,词作为小道的大背景下,秦观“专主情致”,用自身的真诚和切身感受来创作的词作,真所谓是“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其词作含蓄隐丽,清丽感伤,尤其是有关他感情方面的词作,受到大家的追捧,在当时广为传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曲《鹊桥仙》道尽相恋的喜悦和离别时的缱绻,千百年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依然安慰着凡尘中异地相隔的恋人们。
才华横溢的词人、翩翩佳公子的形象、天生的忧郁气质,无一不让人浮想联翩。于是,“多情公子”的人设就这么悄然树立,甚至还有老百姓们磕起了秦观和因才华而闻名的苏小妹的cp,演绎了一出“洞房三难”的经典故事。
故事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不但精通诗词歌赋,而且联对、女红无一不精,拜访苏轼的秦少游对苏小妹一见钟情,决意将一生的痴情尽付于小妹,在历经才女苏小妹的重重考验之后,终于抱得美人归,喜结连理。
事实上,苏轼只有一个姐姐,并没有妹妹,秦观也没有对苏家女子一见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少游的多情。他在19岁的时候,娶了潭州宁乡主簿徐成甫之长女文美为妻,40多岁时纳了一名叫朝华的小妾。
他会因初纳朝华而飘飘欲仙,写下“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的多情诗句。
也会在深感时局险恶,自己被贬杭州时,赠送朝华许多金帛,遣其归其父母家以再嫁。临别时秦观作诗赠之:
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
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
十分哀怨决绝,在朝华二十余日回来后,又欣喜地感叹“怜而复取归”。
秦观的多情,不仅对着自己的枕边人,对风月场所的女子亦然。
他在蔡州任学官时,就曾与歌女娄东玉和陶心儿往来甚密, 为她们分别写作了《水龙吟》和《南歌子》。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水龙吟》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南歌子》
在游历会稽时,受当地太尉程辟的设宴邀请,酒席上,他为一歌女吸引,并作词《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苏轼极欣赏其首句“山抹微云”,故称少游“山抹微云君”,同时也讥诮其中“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之风味近柳之侧艳。也即是将男女之情写得过于直白,气格不高。所以曾经调侃他说:“山抹微云” 秦学士,“露花倒影” 柳屯田。
秦观的多情和他敏锐的感知,一方面让他能够在词作中毫不掩饰的展示自己的感情生活,真实的描绘对底层女性情感,超越了一般艳情词的浮艳;另一方面他的坦诚和直露,也成了他在政治上受到台谏的攻讦的把柄。
04
古之伤心人
相较于秦观的偶像苏轼,一路被贬到儋州,恨不得贬出国境之外,秦观虽然也是一路被贬到广西雷州,其被贬行迹从杭州、到处州(浙江丽水)、再到郴州、横州、雷州。但到底他比苏轼还要小上一轮,胜在年轻,而且被贬之地的境遇要相对好很多。
然而他却没有老师苏轼的旷达和随遇而安的应变能力。生性中的敏感多情,此时全成了致命的毒药,一步步将他推到痛苦的深渊。
被贬处州,任监酒税时,他尚且能够苦中作乐,与僧人往来,念佛谈禅,他已然看破了政治上的阴谋,对政事丧失了信心,作《千秋岁》: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 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 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 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鹭同飞盖。
携手处, 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 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 飞红万点愁如海。
从“飞红万点愁如海”已经可见其愁绪已经满溢于胸。
或许正是这样的愁绪促使他在梦中写下这首《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鹏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
也许从这时就已经为他卒于滕州埋下了伏笔。
而政敌们恰好抓住他“谒告写佛书”的“罪过”,认为他在职期间多次告假,前往寺庙抄写佛经,是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在发泄对朝廷贬斥他的不满,实在罪大恶极。于是一纸诏书,将其“削秩徙郴州”,也就是剥夺他所有的官位品级,发配郴州。
秦观怀着无奈和悲愤前往郴州,终于在岁暮时抵达,他说: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阮郎归》
远离家乡的痛苦,四处漂泊的辛酸,竟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内心的痛苦无处发泄,只能借诗词略作排遣,于是有了那首让人闻之落泪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而为凄厉矣。”这是因为词人秦观的心境已经由无奈渐趋绝望。
等再被贬至横州时,秦观已经年过半百,寓浮槎馆,饮于海棠桥祝氏之家,作《醉乡春》词: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
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一句“醉乡广大人间小”道尽千古失意人的辛酸,天地广阔,政敌却逼迫不休,人生已近暮年、功业未成、漂泊异乡,甚至连求神念佛都不能,天大地大,却无立足之地,直叫人要呕出心血来,都未必能一抒心中愤懑。
这种愤懑和委屈,一直持续到徽宗即位,召苏轼等人回内郡,复秦观宣德郎职位,同年六月,苏轼至雷州与秦观相会,多方劝导,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然而他终于是没能等到回到家乡的时刻,或许是之前的种种忧愤已经彻底压垮了他,在回乡途中,最终卒于滕州光化亭。
其“醉乡广大人间小”的悲叹就此成为万千读书人被命运裹挟着,悲愤无奈的绝响。
纵观秦观一生,才华横溢、生性聪慧、多情敏锐,在老师苏轼的指导下,,在词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使慢词的创作逐渐走向典雅成熟,在婉约词的创作上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然而就其本人来说,他却没能学习到苏轼的旷达和疏阔,没能领会老师“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髓。
人生本是修行,处处皆是磨难,我们不能去改变世界,那不如放平心态,去勇敢的拥抱生活。
惟有人长久,方能千里共婵娟。
-作者-
白棠,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热爱古诗词,喜欢在诗词中品味百味人生,追寻千百年前诗词作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