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林传仁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出自朱熹为《孟子·告子上》第二十章所作的注解,大意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相应的方法,找到方法,才能把事情做成。干事创业需要讲究方法,方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古人历来重视方式方法,在《孟子·告子上》 ,孟子提及了后羿教授射箭和工匠教授手艺的故事,“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后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求把弓拉满,学生也努力做到;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一定首先明确规矩,学生也严格执行。朱熹由此感慨“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射箭只是小技,也必须掌握教与学的方法,更何况学习圣人之道呢?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只有掌握了科学可行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方法也就是孟子所说的“规矩”。
方法不是拍脑门儿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面对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其中的规律,才能想到解决的方法。程颢在《秋日》中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规律,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得到方法。然而,把事办好办成,寻找正确方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需办事者脚踏实地根据实际提炼方法。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认识事物的过程具有反复性,荀子将认识事物的过程归纳为“闻-见-知-行”的循环往复,在此过程中把所认识的伦理道德规范付诸行动,才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工作方法。1934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打过一个比喻:“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中国革命走上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光明之路。
当前,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各种利益关系就交织得越是复杂,这更要求我们把准客观规律、认真思辨,找准处理各方关系的方法。2018年7月,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提出“六稳”政策;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又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形势、不同阶段经济发展面对的突出问题,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提出了“六保”任务。“六稳”“六保”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体现,是在不同形势下作出的科学安排,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策略和方法。
“得其人而不得其法, 则事必不能行”。做任何事情都需讲究方式方法,遵循事物的内部规律。面对挑战,我们更应讲究方法,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努力为之奋斗。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既该有埋头干事的韧劲,也该有寻找方法的智慧,在干事创业中想清楚“怎么干”的问题,妥善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林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