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出生后,很多新晋宝妈都会遇到一个“世纪大难题”:如何判断宝宝吃多少?
妈妈们都有一种这样的心理:
要么生怕宝宝饿着,动不动就喂,宝宝已经吃饱了,开始变得有哼唧、满足等表情,你依然get不到:“麻麻,饱了!饱了!不要再喂我了!”
要么宝宝沉迷于睡眠中,叫不醒,麻麻:“算了还是不要打扰他,让孩子好好睡才能长身体!殊不知宝宝快要饿到低血糖了!”
作为妈妈,如何做到心中有数?
而不是仅凭直觉来迎合与宝宝的这场“心理战”!
一.宝宝的胃究竟有多大?一张图读懂!
宝宝的胃不是看不见底的“小漏斗”!
其实,对于婴幼儿的胃容量会随着年龄的的增大而逐渐扩大,而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宝宝,他的胃仅仅只有一颗樱桃大小,等宝宝长到1-6个月之间,胃容量才能变得像成一颗柠檬一样大!
二.如何判断宝宝饿了?还可以看表情!
由于新生儿胃容量小,每次吃奶量少,加上母乳中又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易于宝宝的消化吸收,所以宝宝饿的快。
那该如何判断宝宝真的饿了?
比如:宝宝刚睡醒,眼球动作增快,张嘴伸舌左右转头,发出轻柔的呜咽声,吸吮手指、毯子等嘴巴可以接触到物品等,就说明宝宝饿了。
宝宝要是哭闹,已经是TA饥饿的强大信号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按需喂养”即饿了就吃!
选择按需喂养,可以及时补充宝宝需要的能力和营养,更有助于宝宝体重、身高的增长!
另外,按需喂养还能刺激妈妈的激素分泌,使乳汁分泌旺盛;更有利于消除奶胀,预防乳腺炎。
三.如何判断宝宝吃没吃饱?
1. 看动作
在刺激宝宝嘴角时,不再有寻乳反射及泌乳反射。
宝宝吃饱了会自己吐掉奶头或停止吃奶,开心的笑,或者香香的睡去。
而如果宝宝宝吃完奶后仍然哭闹不安,或者睡不到2小时又醒来哭闹,表示没有吃饱,应再予给宝宝补喂。
2. 看体重
对于一个足月出生的宝宝,1个月后体重可增长1-1.5kg ;3个月时体重约为6kg;1岁时体重增长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9kg)。
不同月龄宝宝体重的计算公式:
1-6个月:体重(kg) 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0.25
如果宝宝的体重波动在正常范围内,家长就无需担心喂养欠缺的问题了,但是如果宝宝的体重小于均值的10%,就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喂养不足了!
3.看尿量
如果宝宝支持母乳,而每天小便6-8次。
若尿不湿沉沉的,就说明宝宝已经吃饱,且小便浅黄清亮为宜。
而如果宝宝的尿不湿上有橘色或淡粉色结晶,就说明宝宝摄入的水分过少,也进一步说明宝宝没有吃饱。
4.看便便
当新生儿(<28天的宝宝)排除胎粪后,每天至少会大便3次,如果宝宝次数少于3次就可能是宝宝母乳没吃饱。
等宝宝出生后的第3-4周后,宝宝便便的次数会转件变为一天一次或者几天一次。
这是因为宝宝在“攒肚”,这就说明着他的消化功能开始变得强大,在“攒肚”期间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都正常就要不用担心宝宝吃不饱了。
四.不同阶段的宝宝,每天到底应该喂多少?
重点来了!
妈妈们与其自己瞎猜,还不如知道每个阶段的宝宝至少喂几次!
这份喂奶量参考标准来了!
1-2个月的宝宝:
一天喂奶至少8-10次,每次间隔2-3小时。
3-4个月的宝宝:
就可以间隔3-4小时喂一次奶了,次数逐渐减少,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是宝宝饿了就喂奶。
4-6个月的宝宝:
喂奶时间基本就可以固定下来,大约4小时一次,每天喂5次左右,不过具体还是还是需要根据宝宝的时机需求随时哺乳。
7-8个月的宝宝:
每天哺乳3次左右,外加2顿辅食,而饭后的奶量就需要根据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来确定了。
9-11个月的宝宝:
每天3次辅食,但至少还要保证一定量的母乳。
而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如果宝宝需要哺乳,母乳喂养的宝宝奶量的确定就是“按需喂养”了!
其实,判断宝宝吃没吃饱,是每个妈妈必备技能,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难以掌握。
但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按需喂养”。
而一切还得按照宝宝实际的需求量,一味的按照一个死板的数字来给宝宝喂奶就是不对的。
所以,妈妈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应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