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经常会以单选题的形式作为考察,而这八个阶段当中,也经常会考察到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年期的区分,因此要求我们对这几个阶段有充分的认识,以下我将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教师资格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教师资格证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经常会以单选题的形式作为考察,而这八个阶段当中,也经常会考察到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年期的区分,因此要求我们对这几个阶段有充分的认识,以下我将对这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发展上的一对矛盾,从而构成了一种“心理危机”。解决这个矛盾或危机就成为一个阶段心理发展的核心任务。如果个体解决了这个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他对初次降临的这个世界是否安全、能否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问题有着本能的敏感,婴儿如果能够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保护,便会逐步形成对周围人及世界的信任感(即安全感)。否则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并将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对周围人及这个世界充满了内心的疑虑。信任感是整个人格发展的基础。
(2)儿童早期(1-3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此阶段儿童的活动能力快速发展,特别好动,凡事都想亲自尝试,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藐视外部的控制。这时候儿童想通过靠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等而习得能力感。“让我来”、“我不”成为这时孩子的口头禅。如果父母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能使孩子获得自主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限制过多、指责或惩罚过多,便会使儿童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与羞怯感。
(3)学前期(3~6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主动对内疚;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此阶段儿童在自主性基础上,发展出更广泛地探索世界、扩充环境的愿望。如果他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内疚。
(4)学龄期(6~12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勤奋对自卑;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地进入了社会。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与他人共处,儿童必须勤奋努力。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他们就会感到自卑。
(5)青春期(12~18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跨入青春期的个体,由于身体迅速发展、性的成熟,以及所面临的种种社会义务与选择,会对过去怀疑,对将来迷惘,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难以统一,这就是同一感危机。如果个体在进入青春期之前,有较强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和勤奋感,就容易在这一阶段实现自我同一感。否则容易形成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人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发展友谊与伴侣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
(7)成年中期(25~50岁)
此阶段的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关怀下一代和对社会发挥创造力的愿望最旺盛的时期。繁殖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即生殖及教育下一代,这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感。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也可以通过关心或教育他人的孩子而获得繁殖感。而相反的就会体验到发展的停滞感以及人生的无意义感,失去关怀他人的热情,以自我为中心,就会产生停滞感。
(8)成年晚期(50岁以后)
此阶段的矛盾是完善对绝望;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当老人们回顾过去,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没有虚度,就会产生对生活的完善感,从而可以怀着充实的感情坦然地面对死亡。与此相反,那些对过去的生活感觉不满意的老人,往往会内心充满绝望与沮丧,从而会惧怕死亡。
相关考题:
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始终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
A.主动感——内疚感 B.勤奋感——自卑感
C.角色同一——角色混乱 D.信任——怀疑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青年期的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题目中的李小力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应该在未来如何去做,可见他正是没有获得同一性,因此没有处理好的阶段就是角色同一——角色混乱阶段,所以正确答案为C。
中公讲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