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项功能更新最为关注的,不是活在微信上的公司人,而是那些做互联网社群运营的创业者们。
文/张三三
8月16日,微信推出增加群管理员的新功能。有消息称,百人以上微信群可设置1位群主和3位管理员。群主任命管理员不需要征求其同意,管理员享有修改群聊名称、发表群公告、设置进群方式、确认进群、移除群成员的权力。
但据36氪测试,iOS微信新版本上,40余人的微信群即可设置3名管理员,只不过管理员权限仅限于发布群公告。
本次微信的版本更新还包括加入英语、粤语语音输入(语音输入转文字)的支持,ipad支持运用小程序等,但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关于群的功能。
对变化最为关注的,不是活在微信上的公司人,而是那些做互联网社群运营的创业者们。
以2012年起家的罗辑思维为例,传统媒体出身的罗振宇抓住了优酷和微信公号的平台红利期,曾在一天内卖出160万会员费,引爆点除了优酷上播出的《罗辑思维》节目之外,还有最早以微信为载体的社群。以地域为纽带,罗辑思维建立起一个一个粉丝群,每个群里总有一些活跃分子,自行承担着维护群运转的工作,为早期罗辑思维的扩张贡献力量。
当罗辑思维进化为得到 App,微信社群对这家公司的重要性也就逐渐减弱。但是并不是所有社群都能长成估值70亿元的得到,在罗辑思维之后,吴晓波频道、凯叔讲故事,大大小小的内容创业项目,在对外宣传中都不会落下“社群运营”的故事。
运营人员通过制定群内规则,组织活动等手段,聚拢起一群人,通过服务,在成员身上寻找变现的可能性,是社群运营的本质。微商和知识付费是社群运营最为活跃的两个领域,许多管理员手上大都有数个百人大群,以类似的内容话术在不同的群之间切换。相比以往只有群主一人能够@所有人,现在群内运营可以分工协作,减少了群主的管理压力。
微信群里卖群流量的广告
其实早在该功能推出之前,社群运营的工作人员就已经想出了一套应对方法适配“不是那么适合社群运营”的微信群平台——群内管理人员使用统一工作头像、修改群昵称以突出身份,方便成员一眼鉴别;两群并行,设置禁止刷屏的“信息发布群”和自由发言的“交流讨论群”,目的就是防止刷屏导致关键信息被埋没……
然而以上应对方法终究只是妥协之举。手机可显示的群昵称长度有限,用户依然无法准确分辨管理员之间的分工区别;两群并用增加了管理者和用户双方的使用负担,让本来就因“左上方红点”焦虑的手机“强迫症患者”徒增烦恼……
社群运营创业的普及可能是微信推出这项功能改版的主要原因。然而此次改版仍不能和QQ群强连接的群功能相媲美,那为什么微信依旧是当下社群运营的主要阵地呢?
首先是微信平台的“人口红利”。根据最新的上半年业绩报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达10.57亿,依然是现阶段当之无愧的流量帝国。在巨大基数之下,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汇集在一起的微信用户自然容易形成社群。
其次是微信生态的逐步完善,主要基于相对成熟的公众号和朋友圈、被视为下一个风口的小程序和微信支付三大功能展开。
公众号为社群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阅读量大、转化率高则可快速组建社群,并且通过朋友圈的传播实现有效拉新,帮助微信群实现从0到1的起步。
拼多多的“拼团砍价”和趣头条下沉的案例,捧红了“社交裂变”的概念。而裂变的前提,除了鼓励用户在朋友圈分享,更多的就是运营社群,由管理员来挖掘群的价值,这是一种效率更高的转化方式。腾讯先后投资了拼多多和好衣库,也表明其对社交裂变的关注。
拼多多邀请好友砍价来实现社交裂变
但单纯的群聊,终归只是你说我听,信息交流的地方。小程序则拓展了微信群的能力边界,给群运营提供辅助。传统的微信群运营往往由管理员人工核查,交互成本高且效率低下,而小程序的内置上传、公布等组件功能大大解放了人力。以知识付费领域的高峰知识星球为例,其小程序现已实现社群运营的平台化发展,通过策划不同主题,以大V嘉宾为核心吸引成员付费(少许免费)加入,社群内部自行组织资料分享、在线讲座和问答等活动,成员间在小程序上可以相互监督,进行成果交流。
这样的小程序一来满足用户在线获取知识的需求,为入驻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变现渠道,二来也有效提高社群留存率,给用户商业价值的挖掘提供更多可能性。在小程序创业者圈也有很多社群换量导流的做法,知识星球在产品打造中正是运用这一方法,找到“社群 内容/产品”的商业模式。
此外,微信支付提供内嵌的线上支付渠道,直接成为社群经济的商业价值变现的支付工具。以上三大功能,基本构成了目前微信生态中社群运营的商业闭环。
8月15日腾讯发布的Q2财报和中期业绩显示营收利润同比下滑,游戏表现不佳,而小程序成为亮点。不难推测,腾讯接下来很可能重点在微信上发力,深挖微信的功能和价值,而此次新增群管理员正表明微信正在考虑为社群运营做点什么。
腾讯股价谷底反弹的重任,就压在张小龙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