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以用心用情用功的创作,让新时代英雄的史诗深入人心。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推进,上海广播电视台作为第一出品方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已收官。该剧在四家卫视和三家视频平台联合播出,不仅在首播期间点燃广大观众的热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获得评分网站9.1的高分;首轮播后,该剧热度仍在延续, “功勋的番外就是现在”等话题在网上持续升温,不断有观众反复回味剧中的感人场景。
能让亿万观众动心动情,能让年轻人为共和国创基立业的筚路蓝缕感同身受,《功勋》以高质量主题创作,为中国电视剧长廊又添一部浓墨重彩的精品力作。本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功勋》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梳理创作过程,为新时代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提供启示,让理想与信仰之光持续闪耀在荧屏好故事里。
心系“国之大者”,为时代立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树立着一座座丰碑,闪耀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个个坐标。作为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电视剧《功勋》讲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全剧揽获20.455%电视观众,在四大卫视一路领跑黄金档收视榜。在年轻受众为主的视频网站,该剧亦圈粉无数。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的播放量均超三亿。平台数据显示,18-39岁观看《功勋》的用户占比67%。
《功勋》总导演郑晓龙坦言,该剧能受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热追、热议,最大的前提是因为功勋人物自带光芒。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位功勋就是一面旗帜。正是在功勋精神感召下、在功勋事迹启发下,创作者立志为国家写史、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立传,用电视剧文艺再现了功勋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高光时刻,激荡了家国情怀。无数观众刷出“泪奔” “破防”等弹幕,在观剧中深切体会到共和国勋章的分量之重,向这些国之脊梁致敬,也为他们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而动容——这些最真实的反馈都表明,英雄人物是人民心目中真正的“顶流”,主旋律正能量是能反复叩击人心的时代强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山海情》《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功勋》接连热播,一个创作的真谛再一次被证明——党和国家历程中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是电视剧的重要创作之源,创作者需要心系“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使命,为时代立传。
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雕琢艺术形象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功勋》并不仅仅着墨于功勋人物的丰功伟绩,也不仅仅以宏大叙事构筑精神与信仰,创作者还注重建构细节的情感空间,用微观的镜头、平视视角,捕捉情感与生活的血肉,使雄阔理想在情感的驱动下更加动人心弦。
在平凡与伟大的辉映中,观众通过富有人情味、烟火气的情节走进了功勋的精神世界。比如,在目睹于敏向妻儿“借”鸡蛋犒劳同事后,观众会在这群科研工作者于饥寒交迫的冬夜慷慨吟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动容落泪;在看过了张富清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直把他乡作故乡、把百姓当亲人后,观众更会为他忠孝不能两全的喟叹触动心灵。
文艺创作最牢靠的办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功勋》团队在近两年里,深入采访调研,广泛搜集材料,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郑晓龙为采访屠呦呦费尽周折,最终周迅的形象与表演得到了屠老及家人的认可;雷佳音为演好科学家去研读《于敏传》,钻研氢弹技术,笑称现在也成了半个“专家”。编剧刘戈建谈道,之所以能将李延年这个优秀政工干部的形象写得如此鲜活,就是因为有部队生活的真实经历和深厚的情感积淀。而在《申纪兰的提案》拍摄中,剧组深入农村、脚踏土地,演员们用老纺车学纺线,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
在专家们看来,正是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电视剧《功勋》最终凭思想力量、艺术魅力打动了观众。该剧播出以来,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该剧充分感受到主旋律电视剧的魅力,期待看到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