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一个挑战学术权威)
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一个挑战学术权威)
2024-11-25 08:30:34  作者:誰懂詯的傷  网址:https://m.xinb2b.cn/know/sbj481472.html

来源:中国青年报前不久,一则中国科学家挑战两大法则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澜,引发关注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研过程中的学术规范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一则中国科学家挑战两大法则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澜,引发关注。

这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带领科研团队,历时多年以大肠杆菌为模式生物,揭秘细菌大小的决定因素,推导出全新的个体生长分裂方程,修正了该领域原有的两大生长法则。

今年5月,这一成果的学术论文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其中提到,该成果给合成生物学领域生命体理性设计提供了建构基础原理。那么,这一成果究竟有多大意义,科研团队在挑战传统法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什么,记者采访了刘陈立团队。

传统法则

细菌,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单细胞生命体。从发酵酸奶的乳酸菌,到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可以说,细菌充斥于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当然,如同人类肉眼可见的其他生物一样,细菌也是有大有小的。

刘陈立告诉记者,每种细菌有着各式各样的可遗传继承的大小,这些微小细胞的体积有时可以相差百万千万倍:从0.3微米长的专性胞内病源菌支原体,到600微米长的刺尾鲷肠道内共生菌费氏刺骨鱼菌,再到生长在纳米比亚海边肉眼可见的1毫米长的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当然,较大的细菌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已知细菌的直径在0.4-2微米之间,长度在0.5-5微米之间。刘陈立说,长期以来,细菌的大小,一直是细菌分类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性状,同时特定的大小使得细菌更能适应其生存环境。

过去100年来,生物学家一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细胞的大小。在近代,虽然科学家知道了大部分控制细菌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分子,但人们仍然不知道细菌细胞的大小是如何确定的。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细菌细胞长得越快,细胞就越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研究突破性地用一个数学公式,描述了细菌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

简单来说,只要知道细胞生长的快慢,就可以准确推断出细胞的大小,反之亦然。这一公式后被称为“SMK生长法则”。

那么,细胞大小和生长速度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

1968年,另一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这位科学家认为,细胞的大小,决定了细胞内DNA何时开始新一轮复制。当细胞进入复制阶段时,细胞大小和复制起点数的比值是恒定不变的。

后来,这一比值被学界称为“起始质量”。刘陈立说,由于细胞是指数生长,“起始质量”及时间周期恒定,因此分裂时细胞的大小,和生长速率的指数次方成正比。

这一观点很好地契合了“SMK生长法则”,回答了“细菌大小是怎么决定的”这一基础科学问题,被称为“恒定起始质量假说”。

此后,这两个统治了学术界半个世纪的生长法则环环相扣,就像科研道路上的“指路牌”一样,在这一领域树立权威60多年,多年来许许多多的研究,在两大法则的指引下开展。

一测三年

当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有一些研究团队曾对这两个法则的准确性提出质疑,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实验数据,相关结论并未引起领域内大部分研究人员的重视。

“要想修正主流细胞生长法则,必须要确保实验数据完整的覆盖度,以及高度的可重复性。”刘陈立说。

他带领团队潜心3年多研究,对两大法则进行了系统性重复实验。

据此次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博士介绍,通常情况下,此类研究会选取1种或少数几种培养基,而他们选择了超过30种的培养基开展实验。

“我们采用早晚轮班制,对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每次取样都是在细胞稳定状态下进行。”郑海告诉记者,在低生长速率条件下,完成一次实验所需时间长达一周,而为确保数据可靠,实验还需要重复,重复次数多的超过9次。

也因此,这次实验成了迄今为止类似研究工作中,选用培养基种类最多、覆盖生长速率范围最广的一次。

郑海说,带着极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科研团队最终发现,原有的两大法则并不准确,被奉为经典的“指路牌”,可能将相关领域的研究引向了“偏离的方向”。

“虽然生长速度越快,细胞越大,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符合SMK生长法则的预期。”刘陈立说。

按照法则描述,无论细胞生长快慢,一旦达到“起始质量”,就应该开始新一轮的DNA复制,然而,刘陈立团队却在实验中观察到,细菌细胞没有遵循假说,不同培养条件下,“起始质量”有高有低。

“如果两大法则并不准确,那么细菌的大小又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我们能否修正‘指路牌’呢?”

带着这些疑问,刘陈立团队一测就是3年。

新方程出炉

“要和数据待在一起,揣摩它。”这是刘陈立向团队成员提的要求。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描述大量科研实验数据背后的量化关系,科研团队在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最终推演出一个全新且适用于不同生长速率条件的“个体生长分裂方程”。

刘陈立说,这个新方程,统一了不同生长速率条件下的细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这一定量公式的提出,也使得细菌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自然现象,具有了一定的可预测性。

比如说,一旦得知细菌生长速率和DNA复制周期,科学家便可根据公式,准确预测出细菌的大小。

“分裂方程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思维方法,解答了细菌细胞大小和DNA复制周期以及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刘陈立说。

至此,科研团队的探索并未停止。

这个新方程,对理解细菌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又有什么意义?在“个体生长方程”的约束下,科研团队对细菌细胞分裂的控制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个全新的分子机制假说——存在一种“分裂许可物”,它与“细胞生长”和“染色体复制分离”相关。当它积累达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会分裂。

在此基础上,刘陈立团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的实验,确实验证了理论预测。

对于人类社会,很难说,一个新方程的出炉,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物理世界,“伯努利方程”指导了飞机的设计,“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推动了潜艇的面世,“牛顿第二定律”则是人类得以翱翔太空的理论基石。

那么,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方程呢?

刘陈立告诉记者,合成生物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在生物世界实现理性设计、改造形式或者创造形式,以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

如今这个研究成果,再次证实了定量的思维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刘陈立说:“我们找到的每一个运行规律,都是试图找到可用于指导设计、改造、重建生命形式的‘图纸’。”

在他看来,此次对细菌个体细胞相关定量规律和法则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对人类揭示并理解生命体内在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次研究也有助于未来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理性设计和建构,以满足抗生素替代等更多“让人脑洞大开”的应用需要。

  • 近代历史名人
  • 2024-11-25近代历史名人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潮,祖籍安徽省婺源县(现属江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曾祖父携家眷到广州经营茶叶生意嘉庆二十一年(1816),祖父迁居西门外十二甫,二十五年入籍南海县。
  • 三星电脑为什么显示未充电(三星电脑显示未充电的原因简述)
  • 2024-11-25三星电脑显示未充电的原因简述三星电脑显示未充电的原因分析:出现这样的原因有可能是长时间没有充电,导致电池的内部电量耗完后亏电严重,只是电脑充电的保护,不让过充而已,只要设置一下电池选项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解决方法:关机,拔下电源。
  • 地热管漏水的最好解决办法(地热管漏水有什么解决办法)
  • 2024-11-25地热管漏水有什么解决办法地热管漏水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再请一次专业的公司进行打压试验在地暖管安装好的时候就必须做打压试验:关闭总阀,用打压机为地暖管打压,打压8~10公斤时等待半小时,如果压力保持不变,就说明暖气管不漏水了。
  • 抑郁症的自我逆转方法,抑郁症走出心魔
  • 2024-11-25抑郁症的自我逆转方法,抑郁症走出心魔文/阿秋战胜抑郁,我靠这“三个疗法”走出了心魔,同时也突破了自己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不管在任何疾病面前,都是脆弱无比的在人的一生中,与疾病抗争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很长的一部分时光,尤其。
  • 海南永兴地区著名荔枝品种 荔枝中的巨无霸
  • 2024-11-25海南永兴地区著名荔枝品种 荔枝中的巨无霸荔枝中的巨无霸:生长在海南火山缝里,比鸡蛋大,人称“荔枝王”无论是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是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做岭南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荔枝的喜爱是自古就有的现在正是荔。
  • 如何做面条最好吃又营养(爱吃面条好消化易吸收)
  • 2024-11-25爱吃面条好消化易吸收导语:爱吃面条,好消化易吸收,老少都适合,照着做面条劲道又入味对于面条的热爱,北方人说是他们专利,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我们也是非常喜欢吃面的在我们福建,有拌面、粉干、米粉还有碱面,嗯,对了,还有我们福州。
  • 原来赵丽颖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戏里古灵精怪戏外大女主)
  • 2024-11-25戏里古灵精怪戏外大女主六年五部大爆剧,八部电视剧收视破1,作为毫无疑问的收视女王,赵丽颖不只是戏里“开了挂”,戏外她也是毫不含糊的“大女主”,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事业爱情“大满贯”获得者作为中国耳熟能详的实力演员,提起赵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