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曾经,“爬”是一句尽显不屑与愤怒的粗话。
年轻人使用它时往往会搭配往前一伸、指天指地、愤世嫉俗的食指,歪嘴模仿电视剧里的古惑仔,说:“给爷爬。”
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年轻人把食指指向了自己并说:“爷给你爬一个。”
或许说出来你会觉得事情很荒诞,但现实就是,最近网上突然爆火了一项动作——爬行。
它并非什么新兴运动的别名,就是最浅显的字面含义。
小红书上“爬行”的热搜词条当天都升到了榜一,B站上大学生们分享着学校操场上爬行的人群。
有人是把它视为认真的健身手段,并研究如何才能最快练出马甲线。
但也有一些人爬行,是突然察觉到了纯粹的四肢着地的魅力。
via @原无奇变
很多人第一次听闻这种行为时还想为网友忧心忡忡地拨打120。
但尝试过后,每一个四肢着地的年轻人,都声称找到了提升自我、充实内心、对抗世界的真谛。
via @wuv维奇
短视频上把摇花手的人称为“摇子”,模仿着这一称呼,爬行爱好者们也为自己起了一个亲切的外号:
爬子。
这股潮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几天前一位小红书网友的帖子。
有天深夜回家,她进入阴暗、狭窄的小巷后越走越怕,此时想起了一句话:“坏人不敢惹疯子。”
或许是冥冥当中感受到了远古的呼唤,在高度紧张与脑抽的共同作用下,她选择了爬。
不得不说,这个选择本身是对的。
爬行本来就是恐怖片里的经典元素,伽椰子爬天花板,《驱魔人》里小女孩倒爬下楼梯。
《进击的巨人》里也在奇行种当中安排了“爬行种”。
当一个人开始乱爬,Ta就瞬间拥有了全世界最不好惹的模样。
但问题是,这位小姐姐低估了爬行的魅力。
当她开始爬,四肢着地带来的安全感让她情不自禁地越爬越快、刹不住车,甚至还觉得脊椎挺舒服。
原本想随便爬爬就收手,结果直接从小巷爬到了大街上,把路人吓得惊声尖叫。
这则帖子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诱惑:
“你说的这个爬行,它保爽吗?”
这个答案很快被偷偷尝试爬行的网友们解答,他们为自己配上心虚的表情包,因为接下来说的话很可能会冒犯自己的先祖:
“在地上爬,真的怪舒服……”
人类先祖花了千万年从爬行进化到直立,解放了双手开始实用工具。
但如今,年轻人做出了违背祖先的决定,争相再一次用手抚摸大地,去追寻远古时期的妄为肆意。
via @橄榄妹妹
最初,尝试爬行的人还是有些羞涩的。
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深夜、等家人都睡下后偷偷在家里爬。
对于爬行者来说,这个时间与场地比较隐秘安全。
但对爬行者的家人们来说,在这个时间与场地看到有人爬行,不亚于间接谋杀未遂。
网友很热心地嘱咐爬子们:“好好爬,别被人发现了。”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有人本以为自己爬得很隐蔽,却忘了家里装了监控器。
有人本以为自己爬得很安静,却没想到了吵醒了睡觉的老妈。
老妈看着半夜在床边爬行的女儿沉默良久,脑海里或许已经开始回忆生孩子那天时的场景。
思考自己上辈子莫不是二郎神,这辈子哮天犬投胎来给自己当女儿。
因此很多网友呼吁,在家爬行之前还是要做好完全准备。
最好和家里人,以及家里的猫猫狗狗商量一下。
有人说自己在家里尝试进行阳光、兴奋、扭曲的爬行时,家里的狗子,迟疑地走到了她面前、拦住她。
“感觉我的狗不能接受我爬行,它看完的眼神都变了,狗脸瞬间沧桑了。”
“但我爬的很快、狗没追上我,他就一直试图啃我的脚、想阻止我。”
via @你算什么来管我
很难不怀疑在猫猫狗狗的眼里,尝试爬行的人类瞬间从灵长类动物退化为节肢动物。
大约,就像变异的南方大蟑螂吧。
狗子:“妈,别爬了,我害怕。”
这批最早尝试爬行的选手,开始让更多人蠢蠢欲动、希望加入爬子的阵营。
大家会被吸引,倒不是因为勇士们爬行的姿态有多好看。
而是因为他们事后对体会的文字,精准中带着随意,严谨中带着疯癫,谁看谁着迷。
我愿称之为“爬行文学”,属于发疯文学的重要分支。
via @鸢木樨子
其实爬行的快乐很难直接描述,于是勇士们选择了打比方的形式。
在他们口中,一旦你开始爬行,你就将忘掉大学生、上班族这些世俗意义的身份。
仿佛找回了万年前,祖先在丛林中因为找到了一窝能吃的蚂蚁而感到嗷嗷兴奋的状态。
觉得自己是一只重生的比格犬,疯狂爬行才是自己的宿命。
又或是觉得自己像是穿梭回亿万年前,大海刚刚孕育生物的时候。
自己在幽深的原始海底,一步一步地挪动前行,享受着生命的神奇与奥义。
绝大多数人看到爬行文学时,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眼,好怪、这人是不是精神有问题?
第二眼,真有那么快乐那么爽吗?
第三眼,好适合我,快教教我!
一传十十传百,爬行的魅力越传越广、越爬越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瞬间找回祖先们在森林里上蹿下跳的技能。
刚开始爬行的初学者,只感受到了自己的缺乏锻炼与薄弱的核心力量。
via @萤火星星
但没关系,生命会找到出路。
只要你敢于尝试,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爬行姿势。
via @萤火星星
去爬吧,去进行不被定义的爬行。
随着爬行爱好者的队伍逐渐壮大,它已经从室内向室外转移,有限的住宅面积已经无法满足爬行者们的期待。
但同时也导致了“受害者”人数的增加,被吓到的人群不再只有家人与狗子,还可能有老师。
有学生下课后在无人之处偷偷尝试爬行、放松身心,但却意外撞上了老师。
电光火石之间大脑宕机,这位朋友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结果选择了——
当着老师的面掉了个头,高速爬走了。
尽管帖子里作者打上了“这不是搞笑日常这是非常大的危机”tag。
但拦不住评论区依旧是满屏的哈哈哈。
赵本山大爷有句台词还是说早了,现在说正合适:
“双脚离地了,病毒就上不去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
爬行正是和赵大爷对着干的活动,不仅双脚接地,还要双手接地,难怪大家一开始爬行、就仿佛进入了人生当中的智商低谷期。
在室内转移室外同时,它还从单人爬行演化为多人爬行。
爬在路上时,甚至还可能引来社牛路人的随机加入。
via@贴贴TieTie
荒唐的风景线不仅让见多识广的大爷大妈都看傻了眼。
就连怀里抱着的襁褓中的婴儿,也努力地转过了头欣赏地上几人的身姿。
此时Ta大约在想:如果长大了就要变成这样,那我还是不长大算了吧。
原本许多住校的大学生正抱怨:宿舍面积小,无法随地大小爬。
同时一个人爬有些不好意思,要是大家一起爬,社死的痛苦就能一起均摊。
一些同学选择了集体去操场上爬,他们甚至默契地绕成了一个圈。
不过这个阵型实在太考验配合了吧,必须所有人都匀速前进,不然头很容易撞到前面同学的玉臀。
也有的选择同向爬行,虽说这样不容易互相撞上,但乍一看,真的很像幼儿园小班的宝宝爬行比赛。
via @ADEDE
他们仿佛与旁边正在打太极的同学们身处两个世界。
一个世界在为了体育课的太极考试而努力,一个世界在为了发泄身心压力而浅浅地发个疯。
而学校里无人组织或者没有合适场地爬的同学们,只能望洋兴叹:
你看看人家学校!人家多会爬!啥时候咱们也爬?
大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当他们还在遗憾自个学校没人一起爬的时候,早已脱离校园的社畜们都已经羡慕哭了。
毕竟已工作,意味着身边能一起玩的人变少,疯狂一次的机会也变少。
爬行大军愈发壮大后,网友们也开始讨论起爬行有没有要注意的事项。
比如最好不要在人多的地方爬,尽量不影响别人。
比如有条件的穿戴好护具,适可而止,别伤到自己。
“什么时候爬行的问题”也被讨论了多次,人们第一反应是大半夜爬行有点恐怖。
之前有人给@无穷小亮发视频,让他鉴定里头的人形生物是不是水猴子。
结果最后发现,那只是个每天夜里出来爬行的大爷。
因此不少人一度提建议:“要不白天爬吧。”
但很快大家就意识到,白天也没好到哪去。
这甚至不需要年轻人们单独去尝试,大爷大妈们也实践过了。
via @就酱
特定姿势的爬行一直被认为是某种健身、养生的妙招。
很多中老年人相信它可以缓解一些疼痛,爬行在理论上可以缓解脊柱压力,因为减少了上半身重量形成的压力,但在医学专业角度尚无定论。
全国各地都有名为“鳄鱼团”的爬行健身人群。
动作整齐划一,力争爬出精神、爬出风采。
但显然就像家里的宠物无法理解主人为何开始爬行一样。
路过的流浪小狗,也在一旁驻足思索狗生的真实性。
如果说夜间爬行的恐怖是直接、直观的,让人瞬间汗毛倒立。
那白天爬行的诡异是曲折、细思恐极的,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见证了外星人渗透入侵现场,地球保卫战即刻打响。
像大爷大妈们这种穿着红T恤、器宇轩昂的集体爬行,看起来还只是奇怪。
但要是遇上落单的白昼爬行者,可能会想当场报警。
via @草莓和猫和她的好天气
或许看到这里的朋友们,依旧有不少人无法想象爬行的魅力到底在哪。
没关系,哪怕你去问那些爬过的,他们当中十个里有八个都无法用严谨规整的逻辑去论证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或许,爬行的魅力本身就是无序、随意的、不再拘束。
也不必追问它是否有意义,它的存在就是证明枯燥秩序的生活里,也应当有一些无意义的疯狂、玩闹、快乐。
除了那些正经讨论爬行帖子,我还意外地在一篇职场贴里看到了它的存在。
楼主试图征集“让领导觉得自己精神不正常”的做法,因为她已经时不时精神崩溃,但却不敢表现出来。
网友给的建议依旧是——爬行。
和最早那位试图在巷子里爬行来吓退坏人的尝试,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人们会意识到,乖巧地顺从秩序、平淡地生活的生存方式,并不是万能的。
有时我们也需要成为一个不好惹的人,成为一个敢发泄的人,成为一个跳出规训之外、找寻自我的人。
而爬行,只不过是这些情绪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发泄口。
祝大家在接下来的周末身心愉快,如有需要,请健康且适度的爬行。
对了,在领导面前爬行的方法未必对每一位领导起效。
因为我把那则帖子发给主编了,他说我要是敢爬,他就和我一起爬
。
来源: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