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的人,对画质的追求都是狂热的。自民用数码相机普及以来,短短 10 多年,相机围绕画质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大战。比如像素大战、画幅大战、感光元件技术大战、镜头大战等,目的只有一个:提高画质,吸引摄影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于是,相机的像素从最初的几十万提高到现在的一亿以上,感光元件尺寸从 1/2.3 英寸提高到中画幅。一句话,只要你肯花钱,就能买来高像素、高画质的相机、镜头。
然而,姑且不论像素是不是越高越好,也不论这些高到爆表的像素是不是一定能带来超级高的画质,光从钱的角度出发就够让人头痛的了。
那么,有没有不用花钱就能提高现有低像素、小画幅相机画质的方法呢?当然有。下面就介绍两类最常用的不换相机、镜头提高画质的方法。
1. 前期方法近年来,不少相机上会出现一些可以增强画质的功能,帮你提高直出照片的画质,类似电脑的 “超频”。这些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HDRHDR 功能类似过去胶片相机的包围曝光,原理是将以某个基础曝光为基础,拍摄向正、负方向偏移的若干张图像,然后合成为一张,得到一张动态范围比单次曝光宽泛得多的图像。
这种方法得到的图像清晰度、色彩都比单次拍摄更好,图像噪点也明显减少。适合拍摄动态范围很大的风景、建筑等,可以将过曝的高光和阴影部分 “找回来”,从而实现提高图像质量的效果。
在不同品牌的相机里,HDR 类功能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适马 sdQuattro H 相机 上的 SFD 模式,实际上就是相机连续拍摄 7 张 ±3 挡包围曝光照片。
以适马 sdQuattro H 相机为例,把同一场景的开启 HDR 功能前后的照片做一下对比:
该功能依托于近年来感光元件移动的机身防抖功能,采用逐次移动感光元件曝光的方式,得到数张图像。再将这些图像在相机内合成为一张图像。
移动的距离固定且极小,通常只有半个像素到一个像素。拍摄次数通常为 4-8 次。这样拍摄的图像清晰度和文件量都有较大提升,色彩、动态范围也更好。
这种功能最早出现在哈苏中画幅相机上,后来理光宾得 K-1、奥林巴斯 E-M1 MarkⅡ、尼康 D850、松下 G9 等机型也相继采用。
上述两种功能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一些弱点。最大的弱点是只能拍摄静止物体,不能拍摄运动的景物。
其次是需要连续拍摄多张,期间如果有一张不清晰,就会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为保证清晰度,最好使用三脚架、快门线。手持拍摄则很容易合成后出现重影、清晰度不高的现象。
2. 后期方法你可以通过对着同一场景拍摄多张照片,再利用 Photoshop 的堆栈功能合成一张高画质照片。它不仅能提升画质、丰富画面细节,还能展现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连续变化,拓展景深和动态范围,并消除噪点。
前期拍摄的时候,最好带上三脚架,保证所有画面一致和清晰度,节省后期对齐的时间。一般来说拍摄 4-6 张图片即可,如果遇到拍摄对象光比比较大的情况,可以用包围曝光进行拍摄,曝光值在 ±3 挡左右即可。
拍摄完照片素材以后,把照片导入 Lightroom 进行曝光、白平衡等基础调整,然后在导出素材的时候在调整图像大小一栏勾上 “调整大小以合适” 这一选项。在选项内选择百万像素,适当提高一下照片的像素。这一步骤适合像素低的照片,比如 APS-C、M4/3 画幅相机和视频截图等。
最后打开 Photoshop,大致步骤如下: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命令-智能对象-堆栈模式。注意堆栈模式有很多种,包括中间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需要视拍摄对象和你需要的效果来选择适当的模式。
无论是机内合成还是后期在图像软件上合成,其原理都是一样的,都能提高图像的动态范围、清晰度、景深、色彩,降低图像噪点和伪色,从而提高图像质量;但是机内合成毕竟是相机根据程序自动完成的,而不能手动微调效果,在合成效果上要略逊于堆栈。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图文:李德、陈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