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词汇
2018(31周) ▍2018-7-30~2018-8-5
请输入正文
来自好友推荐,心理学熟词,本义指由夏季高温、湿热、劣质生存环境等导致的情绪波动状况,在医学诊断里,“心理中暑”也叫“夏季情感障碍”,及至社交媒体高歌猛进,“心理中暑”外添社会学含义,信息环境的海量传输、高频复制、臃塞拥堵,也可导致部分人群的情绪失控、心境烦躁。在此语境中,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合二为一,起伏剧烈,濒临失控。
请输入正文
来自作者姜天涯本周报道——日前,两位法国姑娘以“阿姨”好奇者身份,创办《迷妹》杂志,其“排版、语言、图像都呈现出了八九十年代的风味”,杂志“刻意结合了女性主义和追星杂志两种‘陈腐’的名词概念,并应用一些传统杂志元素呈现”……这两位姑娘对“阿姨”的重新打量是对“阿姨”概念的重新定义:是“套袖”,是“广场舞”,是“卷发棒”,是“手工布鞋”,也是老姐妹每天见面聊一聊、跳一跳的“好像很幸福”。循此,诸如“大叔”“大爷”“务工人员”等均可如法炮制,刷新刻板,重新定义?
来自作家比目鱼本周推荐,语出纽时中文网“每日一词”专栏,“荡妇羞辱”(slut-shaming)描述性别偏见之一种,“人们认为女性有性行为和性欲是一件羞耻的事,这样的女人因此不值得获得同情。一个被贴上‘性失控’标签的女性会被称为‘荡妇’,并遭到社会的谴责”……近一周来,中国版“Me too”大火渐旺,“荡妇羞辱”概念此时嵌入,时机刚刚好。上周四,被控人章文回应指控长文即被评家陈迪称之为“一篇大写的荡妇羞辱范文”。
来自网友推荐,本为作者张明扬一本书的书名(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有意思的是,那个“为合法性而焦虑”的本义,被我误读为“我的焦虑是合法的”……身处当下蜩螗沸羹信息环境,我等日日夜夜焦虑难眠难道不是有理有据合情合法?
来自饭友(金融界人贩子)本周饭文:“屌丝经济商业模式的核心代码基于三大要素:一是大量低收入家庭与个人;二是严重过剩的产能尤其是抄袭仿冒的产能;三是国家机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不作为。屁吐屁互联网金融也是同样的德行,虽说有人把此类金融产品消费者上升到了所谓金融难民高度,但孟莎碧、葛久材的本性是一样的”……鉴于“翻译”必使此段文字犀利刻毒之风丧失殆尽,所以我还是闭嘴的好,敬请各位脑洞横开,自行必应。
来自作者疯眼穆迪有关韩国新剧集《LIFE》的报道,“致郁戏”仿熟词“治愈系”而来,在互联网时代,拟音修辞已很常见,本词的特别处是,这个参照“治愈”而来的“致郁”竟为“治愈”创造出一个同音反义词……语言生活太鬼马了,一个借旧瓶装新酒的动作,居然装回一满瓶子泪水,又苦又涩。
来自作者晏文静有关剧作家沙叶新病故报道,报道中,晏文静重提早年间沙先生自己编纂小传中的一句戏言:“沙叶新,曾化名少十斤。少十斤为沙叶新的右半,可见此人不左:砍去一半,也不过十斤,又足见他无足轻重,一共只有二十斤”……心理学家喜欢用“渺小感”一词状写人类的普遍自卑,可在沙先生笔下,“渺小”被具象成了20斤的微乎其微,这当然很残酷,很绝望,可却残得清醒,酷得清爽。
来自作者巫冬有关新综艺《幻乐之城》的报道,在该秀第2期,大张伟出演作品题为“世上最幸福的病”,“他在里面饰演的是一个得了怪病的男孩,天生只能保持笑脸没法做别的表情。但在剧情中他面对了无情的否定和嘲笑”……此小品题目意外呛到现实语境中比比皆是的各种“婊”(岁静婊之类),原来,这种除了微笑啥也不会,是一种病——一种幸福病。
黄集伟: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专栏作家、出版人、书评家、作家、语词收藏人。 著有:《审美社会学》、《孤岛访谈录》、《晚安,纸家具》、《请读我唇》、《媚俗通行证》、《非常猎艳》、《冒犯之美》、《纸上的后花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