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女词人,她也是我国古代中国有名的才女。李清照精通音律,擅长书画,对金石学也有着很深的研究,她同丈夫赵明诚共同完成了学术专著《金石录》的编修,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在诸多的才艺中,李清照对诗词情有独钟,尤其是词,代表了李清照最高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作在群星璀璨的宋代词苑中自成一家,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学理论。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明代王士祯甚至将李清照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作风格也被人们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山东历城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做过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也是苏轼的门生,他与黄庭坚、张耒、秦观等当时一众文化圈名人有交集。
李清照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对她的成长寄予了厚望。在父母的精心培养和深厚的家学渊源的熏陶下,她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天性聪敏,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李清照很早就展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李家有女初长成,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情窦初开,对甜蜜的爱情充满了憧憬,朦胧的情思萦绕在李清照心头。“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点唇绛》就将她少女时代害羞的纯情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18岁那年,李清照在京城汴梁邂逅了心中的白马王子赵明诚,两人志趣相投,迅速坠入爱河。就在这一年,她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与赵明诚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二人知音相赏,真情相待,恩爱相守。志趣相投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一有时间便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闲暇时刻便填写几首歌词,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两人的新婚生活美满而幸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年后,赵明诚进入仕途,到其他地方任职。李清照独守空闺,在赵明诚不在她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写下了一首首倾诉相思之情的词作,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尤其是在亲人本该团聚的节日里,赵明诚不在身边,李清照的这种思念之情就越加浓烈,他将缕缕相思之情汇成一行行娟秀的词句写在彩笺上,装进信封,寄给远方的赵明诚聊表相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一年的重阳节里,李清照独自面对东篱中绽放的菊花,不禁让她触景伤怀,此情此景,让她对丈夫的思念与日俱增。这让她回想起以前与张明成共度的重阳节,那时他们会把酒赏菊,登高望远,吟诗弄月,共度佳节。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此却上心头”。可如今,在这重阳佳节,他只能独自一人度过,痴情的李清照在院中独自沉吟,她只能独自一人把酒赏月,坐看菊花。
良辰美景又一次牵动了她无限的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蕴含着无限思念之情的《醉花阴》,寄给了远方的丈夫赵明诚。
关于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相传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来的书信后,感动不已,尤其是当他读到李清照的这首蕴含无限思念之情的词作时,更是百感交集。他有感于妻子李清照对自己的一片深情,便下定决心也要写一首词作寄给妻子,而且他想要在表情达意上超过李清照的词作。
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三日,一连写了50首,然后他将李清照的词也夹杂在自己的作品中,请友人前来评定。不料友人赏玩再三之后,认为在这诸多的词作中,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最好。其实这三句不是赵明诚的作品,恰恰就是李清照写给丈夫的。
因为这则流传很广的故事,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也广为人知;也因为历代词学评论家对这首词的推崇,让李清照的《醉花阴》成为蜚声词坛的精品佳作。
如南宋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就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清代词学评论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说:“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其实在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中,上片呈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心绪。因为重阳佳节丈夫不在身边,词人愁情烦绪无法排遣,所以这种苦闷之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但词人却一直未曾言明愁从何而来,字里行间更是形成了一种蕴藉的情致。下片主要描写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里独自把酒赏菊,以排遣心中愁情的一幕幕生动的画面。
李清照在字里行间寄予了聊表相思的种种深情,情调含蓄绵长、委婉深沉,词人细腻的情感跃然纸上。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和鸣的浪漫与甜蜜。与其说这是李清照的情感体现的话,还不如说这是她对待爱情的一往情深,是她潜意识里的爱情密码。
好了,说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走进词作,通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近距离地去窥探一位多愁善感、优雅孤寂的词人形象。原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前面已经说过,李清照因为在词学上取得的艺术成就,而获得了许多专属的荣誉称号,诸如“婉约之宗”、“易安体”、“千古第一才女”、“词家一大宗”等。但李清照还有一个听起来很有趣的称号“李三瘦”,这也是一个极为贴切的称号,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李清照喜欢以“瘦”字入词,来形容人与花的容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第一个是《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第二个是《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三个就是《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因为李清照对这个“瘦”字炉火纯青地运用,从而给词作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想象,以及阅读词作时带给人的那种美妙的心灵体验。
“薄雾浓云愁永昼”,开篇词人从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入手,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阴云浓雾,这种阴暗潮湿的天气最容易影响人的心情,让人变得愁烦。
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这是人之常情。比如在一个春暖花开的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人们的心情也会格外的舒畅;而在阴暗冷清的天气里,人们会感到烦闷甚至不舒适。
对词人来说,本来想趁着重阳节,到外面去感受节日的气氛,但外面不好的天气状况实在叫词人提不起出门游赏的情致,她只好选择待在屋里。
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光的足迹又是那样缓慢。
尤其是“愁永昼”三字,从字面上可以想见,词人整整一天都很愁闷,她是在时间的煎熬中一分一秒地度过了这百无聊赖的一天。
此时的李清照,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两地分居,这时她独守空闺,对时间是特别敏感的,也难怪词人对这雨雾迷蒙的漫漫长日感到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烟雨迷蒙的天气,一窥词人内心的苦闷。
第二句“瑞脑消金兽”,是词人对室内情景的描写。“瑞脑”是一种熏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香炉。这一句的大意是说:熏香在金兽香炉中冒出袅袅青烟,萦绕在安静的卧室里。
词人若有所思地看着香炉里的袅袅青烟。这一句将她兀自出神、百无聊赖的闺中情状刻画得传神动人。
接下来三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点明了重阳节的时间节令,“佳节又重阳”中的佳节即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有朋友聚会、亲人团聚、登高插茱萸、把酒赏菊等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就发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
重阳节意味着亲人团聚,敏感的词人也想着能与丈夫在这一天重聚。而此时赵明诚又在千里之外,节日里没有丈夫的陪伴,没有丈夫的节日祝福,甚至一份节日礼物也没有收到。
词中的“玉枕”与“纱厨”,分别是瓷质的枕头和沙质的帘子,这还是对闺房内景的描写。从瑞脑、金兽、玉枕与纱厨这四样物品陈设来看, 词人的闺房布置是很精致的,这些物品也反映了词人优雅的生活方式与高雅的审美情致。
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词人优雅的生活方式与高雅的审美情致和此时此刻词人的孤寂和落寞形成强烈反差。
闺房虽然布置精美,但缺少丈夫在身边时的那种欢声笑语,亦或说缺少两人在一起时的温馨气息与浪漫情调。丈夫不在身边,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就愈加强烈。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否定的答案。季节已是深秋,纵然闺房布置精美,物品陈设很有情致,但夜半的时候词人还是从阵阵的凉意中醒来。
一个“凉”字,既表现出了深秋时节夜晚的气温,也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一语双关的“凉”字,既是来自于词人身体肌肤的感觉,也是词人心中孤独无法排遣的体现。
这一个字精准地形容出词人身心的双重感受。由此可见,词人当下孤寂与凄冷的楚楚动人的心境,也可见词人在表情达意上的高超的捭阖文字的能力。
“昼”与“夜”表达出来的是浓重的“愁”与“凉”,白昼的愁闷无所排解,夜晚的不得安眠更是使得愁绪愈加深重,萦绕在胸口心头,挥之不去。
其实词人在这里要传达的何止是身体上感受的寒冷。闺房中精致的物品陈设是她与赵明诚幸福美满婚姻的见证,而现在只是词人独守空闺、孤芳自赏的见证。
再加上重阳节这天不良的天气状况,室外迷蒙的雨雾与室内袅袅的青烟,就好像萦绕在词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缕缕愁情一样,这情与景也更加衬托出词人黯淡愁烦的心绪。
由于李清照从小受到的文学艺术的浸染,让她具有了一双探寻美、发现美、欣赏美的慧眼。她对美与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非凡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她爱用鲜花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桂花、梅花都是词人信手拈来用意表达情感,书法审美的花卉。
但李清照对黄花却情有独钟,黄花是菊花的俗称,菊花是李清照词苑中最为出彩的一株芬芳。菊花寄托了词人不同生命境遇下的心绪与情怀,见证了词人欢乐与痛苦,哀怨与绚丽的人生。
在《声声慢》一词中,李清照用“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来描绘自己凄凉的晚景;在《多丽·咏白菊》中,李清照写下了“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的词句,她用菊花高洁的品性来比拟自身的品格。
在李清照不同的生命时期,菊花有着不同的风情姿态。她以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词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描绘出了一幅幅唯美动人的菊花情愁图卷。
而在这首《醉花阴》的下片中,词人就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自比。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在东篱边饮酒一直饮到黄昏后,黄菊花那淡淡清香溢满我的双袖。
菊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品德高洁的象征。李清照以菊花自比,象征其品性之高洁,也道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如菊花的暗香一般隽永绵长,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因思念丈夫而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女性形象。
词人通过天气、时间、环境来烘托自己的愁绪,并以菊花自比,来传达内心的寂寞、愁苦,这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好体现。
而“黄昏后”三字,看似是词人无意间对时间的提及,只是为了说明把酒赏菊的具体时间,但若和上片中“薄雾浓云愁永昼”联系起来看,更加能够体会词人以时间的延续来加深内心孤寂的超妙手法。
李清照这一句是很含蓄很蕴藉的,它以词人独自坐在菊花丛中的时间跨度之长,来体现词人随着时间延续内心越加深沉的孤寂与寂寞的情状。
在菊花绽放的重阳节,本该是她与赵明诚共度欢愉时光,共度佳节的,但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词人独自一人品尝那份孤独与寂寞,所以她脱口而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比菊花还要消瘦可怜,节日的气氛与词人内心的愁情,在极度不协调中漫卷而来。
“莫道不消魂”带有反问语气,词人哀怨的情愫跃然纸上,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帘卷西风”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让人感到一阵深秋时节的瑟瑟寒意。这阵晚风也打消了她饮酒赏菊的兴致,于是词人匆匆回到闺房之中。
回到闺房后,词人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那柔长的菊花枝条在晚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那纤细的瓣瓣菊花,在晚风中傲寒绽放。
回想起此情此景,这风中的菊花,不正是此时此刻词人身影的写照吗?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中,菊花是清瘦的、朴素的、高洁的,这也让词人顿生“人比黄花瘦”的人不如菊的喟叹。晚风中的菊花、因相思而致形体消瘦的词人,两者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是这么的贴切,传神。
“人比黄花瘦”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好评如潮。用菊花比喻人的憔悴、消瘦,沉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人的憔悴、消瘦来形容旷日持久的相思之情,这把相思之情直接说出来要含蓄得多、委婉得多,蕴藉得多。于情于理,于情于境,这一句都是耐人寻味的。
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的幸福时光中,有太多的值得词人回忆的点点滴滴的温情与浪漫的时光。李清照31岁生日时,赵明诚还为她画了一幅肖像。
画中的李清照略显清瘦,但那种端庄优雅的气质还是跃然纸上。在肖像画的一角,赵明诚还题写了“清丽奇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的文字。
他们相知相爱的感情也融汇在具有文艺气息的生活细节中,从这一温馨的生活细节中也能看出赵明诚对李清照的爱恋与尊敬。
李清照31岁生日时,赵明诚为她画的肖像画
正是因为这样温馨幸福的生活,正是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所以在赵明诚不在身边的时日里,李清照才会格外思念他。思念中的点点滴滴,都流淌在词人笔端,都汇成一行行缠绵悱恻的文字,写在彩笺上装进信封,再寄给远方的值得自己思念的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文字简约,篇幅短小,但却有着优美的意境与深厚的人文气息。李清照在这首词里,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为人们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她也以女性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精致的生活画卷。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浓妆艳抹的字眼,有的只是平常和字句和自然的语气。词中的情感宛如河水一样,是自然而然地流动、宣泄的,词人细腻的笔端流淌着脉脉温情,这感情真挚动人。
李清照的《醉花阴》,以简洁的文字传达了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一种含蓄蕴藉、自然柔美的婉约。读这首词的时候,会不由得让人沉浸在词人营设的情境中,这如涓涓细流的文字也会不由得让人以舒缓、轻柔的语调将它吟咏出来,在流动的文字中体味词人那如怨如诉的浅吟低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