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莫柔
现在,看到很多孩子和青年人沉迷与手机和电脑,大玩“吃鸡”“王者荣耀”“红警”等游戏时,非常感叹虚拟网络的诱人之处。而我的童年,虽没有高科技可玩,但那真人游戏,却也让人着迷。
生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童年自然是不幸的。但每天,仍快快乐乐,无拘无束,完全可以放纵自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迎着料峭的春寒,柳叶新萌,其色嫩黄。再过几日,等其由黄变绿,就可以折柳枝做柳哨了。那时的孩子个个都是爬树的高手,鞋一脱,噌噌噌一口气能爬到树梢。不过,随着"哧溜”一声滑到地面,裤子成了漏裆裤,回家也只有挨打的份了。
把折下的柳枝拿回家,选择合适的枝条用剪刀剪成小段做柳哨。制作时,用手扭动柳枝外皮,使其与木质部分脱离,抽出的木芯瞬间变成光腚娃娃,白白亮亮。再用小刀或剪刀将端部光滑的表皮削去一小部分捏扁(其实就是形成一个簧片构造,使其在吹时容易震动发声),能吹的柳哨就做成了。粗点的,声音浑厚;细点的,声音尖锐;稍长一些的,还可以在哨身上加几个孔,音律更加丰富。“柳条青,柳条弯,柳条垂在小河边。折枝柳条做柳哨,吹支小曲唱春天。”
剩下的,就编成柳帽。几个小伙伴吹看柳哨,头戴柳帽,手里拿着纸做的盒子枪,分列在干渠的两岸,摆好土疙垃,一场"战斗"就这样打响了。春天里,柳哨声声,悦耳婉转,还时不时有孩子们的欢笑声传来,多么惬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当蝉声此起彼伏时,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池塘成了孩子们的最好去处,那时的孩子可以说是在水中泡大的,人人都是游泳的高手,什么狗刨式,什么踩水扎猛,什么仰泳…,皆不在话下。池塘水儿清澈,鱼儿不时冒起水泡,水鸭展翅在水面划出一道水痕。孩子们也没有了约束和顾虑,裤儿一脱,光着屁股扑进了池塘。池塘顿时热闹起来,水面水花飞溅,几个小家伙下水即打起了水仗。打累了,便平躺在水面,双手慢慢划水。碧蓝的天空,清清的池水,悦耳的鸟啼,多么美妙的画面!有几个野孩子又爬上了那棵歪在水中的柳树,随着树枝的起伏,一个接一个撂起了“菜瓜”。池塘中有惊喜,也蕴藏危险,哪一个没摸过几条鱼,哪个没被水蛭沾过身?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刚跳入水中,感觉脚被什么划了一下,赶紧上岸,嘴巴大的伤口,血流不止。以至于到现在,只要是阴天,亦或下雨,伤口都会隐隐作痛,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
或许,这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
其实,很小的时候推过铁环。所谓铁环,顾名思义就是铁的圆环。可以从废弃物(如铁桶底部那个约一厘米宽的铁圈)上取,也可用粗点的铁丝做一个圆圈,圆圈不可太大或太小,但尽可能做得圆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滚动。然后再做一个长柄U形的铁钩子,就可以推了。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不要以为推铁环那么容易,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掌握好平衡,否则铁环就会"哐啷"一声,跌倒在地。滚铁环的场地最好在平坦的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草坡。如果是滚铁环的高手,即使是崎岖的道路或凹凸不平的村巷,亦行走自如。单独滚铁环的乐趣犹如独自开车,但一群人来比赛滚铁环,则好比赛车,更加火爆。孩子们设定一个目的地,然后一齐出发,看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场地上,尘土四起,铁环在快速滚动,孩子们大呼小叫,奔走如飞,场面煞是热闹。孩子们手上的铁环偏还要互相碰撞,若谁的铁环跌倒在地,或停滞不前,则马上被淘汰出局,可以说是体力与智者的较量!
儿时摔过泥碗。泥碗即泥巴做的碗。在农村,做泥碗的材料随地可取,普通的泥巴即可,但最好是用黄泥巴--胶泥。因为黄泥巴粘性好,柔韧性强,客易成型,摔时声音会更响亮。从沟渠或堤岸上挖回胶泥,掺上适量的水,经团、摔、揉、和四步之后,就可做泥碗了。做的好坏,要看被摔时底部窟窿的大小,窟窿越大,赢的泥巴就越多。因此,泥碗的厚度、凹度、大小全凭个人的经验。泥碗的底部,需用水抹光滑,有时直接吐口唾沫代之。做好的泥碗托在手里,就像托着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剪刀、石头、布”,顺序确定了,便开始比赛。伙伴们对着碗吹一口气(我们称“仙气”),然后抡起胳膊,将泥碗高高举过头顶,用力将其反扣在地上,随着“啪”的一声响,泥碗底部爆裂开来。那张大嘴看的,有时泥巴瞬间飞入,随即便"呸呸呸"吐了起来。此后,泥被作为“战利品”从负者的手上转移到胜者的手上。游戏就这样周而复始,结束之时泥又复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