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9er大轮径风靡山地赛场,使用29er参赛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大轮径车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
29er与28轮径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18年代,当时的一些车手在俱乐部比赛中使用28er的木质轮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度认为,28寸的车子是成人自行车,26的车子是儿童自行车。
在公路车上使用大轮径的传统要早,1953年的Cyclo-Cross比赛上首先使用了ISO 622(700c)标准的轮径,并且在越野路段上展现出一定的优势,自此车手们开始接受700c轮径的设定。到了1969年,众多自行车好手都开始使用700c的轮子。
至于山地车,第一辆山地车是何时出现的也十分具有争议,公认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很多的争议点在于“山地车”的定义:取决于第一款可以用于越野的车子出现还是品名为山地车的车子出现。但不论怎样,70年代是山地车发源的时期,650b和26被同时提出,但很快被26轮径霸占市场,直到2007年650b才重回市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的原因被归结为早期的外胎技术不过硬,26山地车外胎的硬度不够,早起常见的宽度为1.75至2.125英寸,最火爆的宽度为1.9375英寸,很接近现在的1.95。而技术问题直到2005年,更宽更胖的外胎才被逐渐扩展开来,也为大轮径提供了保证。
Geoff
Apps有理由声称自己是29er之父,起初只是将29er扩充一点新的产品线,使得公路以外的范围也能骑行,26的车子很难做到,而不使用700c纯粹是避开专利和能更多的销售整车,有营销的成分在里面。而和Geoff合作的学徒Mark Slate现已成为WTB的首席轮胎设计师。
1998年,由于崔克介入了WTB的合作关系,决定开发一款新的铝架山地车,在研发的思路上又陷入了当时29er首次出现时的循环,想要比26的通过性更强,能适应难度更高的赛道,但有碍于700c的专利,或者综合考虑,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的购买新款整车,避免零件互通的问题,29er被提上了议程。
1999年,加里·费舍尔(Gary Fisher)与WTB合作制作了几辆测试版车型,Mark Slate将在和Geoff
Apps研发的理念拿了出来,虽然在几何方面在现在看来有很多凑数之嫌,比如为了保持链条尽可能短,座管被设计成弯曲的,这一改动直接造成前拨的位置需要调整。不管怎样,29er在当时被代表一种先进的理念。也正是在这时,Gary Fisher正是提出了“29er”这个名称,标志着29er正式登上公众舞台。
1997年崔克生产的7辆26山地车,其中六两在2000年通过重新设计后刹车支架位置和整个后三角的几何,被改装成29er尺寸,使得后胆的下降有足够的空间,也正是在这时,29er的全避震车型几何优化被提上了日程,操控性和稳定性的几何争议一直持续至今。也正是在这时,许多
奇奇怪怪的几何测试版被开发了出来,比如轴距极短的被称为shortty的29er车型。
998年底,Mark Slate 的WTB制作了基于700c的Nano Raptor原型外胎用以测试29er的技术性能,标志着轮胎方面问题被开始解决。1999年4月,WTB的Nano Raptor 29er外胎正式发布,以先于29er车型发布的形式,告知公众将要引领的新潮流。
1999年,Moots生产了他们的第一个29er车型:Mooto-X YBB。在1999年Interbike展上展出。1999年的Interbike,也是众多自行车厂商嗅到了29er新潮流的时刻,开始首次推出29er的概念车型,试图抢占新的市场份额。比如Willits Ti Mountie B-29,旨在展示29er的大轮径对于路面的适应性,通过集合和两层上管的应用,造成虚拟后避震的效果,但实际效果堪忧。
2002年,Gary Fisher终于在崔克设计推出了第一批量产的29er山地自行车Supercaliber 29,这款车可以说搭配了当时最顶级的配置,Marzocchi Marathon 80mm行程前叉,Shimano XTR/XT套件和Avid V刹;另一款Mt Tam 29使用Marzocchi MXR Air 80mm行程前叉,Shimano XTR/XT/SLX套件和Avid V刹,两款车都使用IRC Notos xc29 x 2.1外胎。另外,Mark Slate偕WTB及少量合作伙伴,用钢架和钛架研发了新的29er品牌,名为OX,试图将29er带来的潮流紧紧抓在自己手里。有趣的是,OX钢架的生产线在美国本土,而钛合金车架和前叉是由西安正大钛制品有限公司代工,在中国制造。
2003年,Fisher的崔克在现有的Mt Tam 29和Supercaliber 29车型基础上,又增加了两款价格较低的29er硬尾车型,名为X-Caliber 29和Paragon 29,至此表明29er的硬尾几何逐渐成熟定型,可以在市场推广并使用。
2004年,Niner是宣布完全放弃其他轮径,只生产29er的第一家公司。Fisher继续完善全避震的山地车型,也在这时,specialized开始跟进29er的研发,并且更加激进。
2005年,全避震的29er研发开始稳步推进,Rock Shox公司推出Reba 29前叉,随后众多前叉、轮组品牌上开始跟进29而产品线的研发,零配件厂商的适配也标志着一个产品线正式定型,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在2009年和2010年,在美国山地越野马拉松比赛中,29er的车型分别赢得男子女子冠军,标志着29er在赛场上的优势。XC考虑爬坡的速率还要考虑对下坡的快速响应,结果就是头管角度确定为70-71°,在众多选手的实测和经验中摸索新的适应几何,比如对于XC来说,实际情况大约有80%的上坡和平路,只有20%的下坡路况。
大轮径是不可避免的趋势。Specialized的工程师在实测中逐渐发现,29er在高速通过性和对较大力量的冲击性方面有很强优势。Specialized在
2013年宣布彻底放弃高端车型的26更新时,也表明了一线大牌全线进军大轮径研发的趋势。
在2015年之后,关于自行车的另一个概念被厂商以及车手频繁提及,那就是舒适性。当轮径尺寸变大时,车架本身的几何角度也会随之变化,如何同时享受大轮径优异的通过性表现,又不影响整车骑乘感受的灵活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更短的后下叉让29er能拥有和26相媲美的灵活性,头管角度的调整让你在长途骑行中减缓疲劳等等。
2017年,29er车架的几何各厂商似乎已经找到了最优解,随后几何变化似乎不是很大,着重调整适配的零件来达到增加舒适性或刚性的目的,比如Specialized对支持轮胎的调整,和崔克加入了ISO Speed系统等等。山地世界杯赛场上,各种新款或稀奇古怪的29er被车手们测试,也表明大轮径已经车手们认可并作为常态化的产品,希望寻找独特的几何设定来找到新的方向。
2019之后的发展方向,包括在公路、XC、Enduro等等自行车领域,舒适性是一大趋势,以往超低的骑行姿势被逐渐取代,在几何设计上也逐渐美观。而针对DH则是更加激进,更长的前三角应对下坡来的更加从容,究竟大轮径在未来是怎样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