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机大会#
杰斐逊说:“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通常只存在于法律或道德层面上。
在现实物质上,人并不是平等的,有很明显的三教九流、高低贵贱之分。
人又是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生物,穷人可能会仇富,富人却可能会关心穷人。
不过这种关心只是怜悯,而并非同情。因为同情不等于怜悯,同情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同情不等于怜悯贝克说:“同情仅仅次于爱,是人心最圣洁的感情。”同情固然可贵,但并非所有关心他人的感情都是同情。
“同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二是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
“怜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与“同情”相似,人们常常把他们当做近义词。但实际上他俩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怜悯”是处于优越环境中的人对处于恶劣环境中的人表示关心的感情。
这种感情宛如上帝关心凡人,是高高在上的。
“同情”则是正处于或曾经处于恶劣环境的人对正处于恶劣环境的人表示关心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的。
孟德斯鸠说:“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同情是善良的,是发自内心的。
而人通常要对自己经历过的,感同身受的事物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感情。
因此,同情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
一个没有感同身受的人去安慰一个不幸的人,就好比是一个吃饱喝足、无忧无虑的富人去跟一个每天忍饥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人说:“开心一点,看看这个世界多美好啊”一样。
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可能产生同情这种感情,这是兔死狐悲的同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
品达说:“与家庭有密切关系的事会使家人都受影响,而人心对陌生人的不幸很快便会不关痛痒。”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比起其他人,我们肯定会更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我们所熟悉的人。这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
但如果一个人只关心家人的不幸,而对外人的不幸毫不在意。那只能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而并非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
前几年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婴儿被扔在马路中间,接连十多个路人经过都无动于衷,最终一位拾遗阿婆伸出了援手,然而婴儿早已被来往的车辆碾压得血肉模糊。
那十多个经过的路人不管这个婴儿,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孩子,又何必趟这摊浑水呢?是啊,陌生人的不幸关我们什么事呢?
尽管是陌生人,同样是面对陌生人,那位拾遗阿婆却伸出了援手。
也许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同情,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如此宝贵,它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吉本说:“我们的同情心在听到叙述年代久远的悲惨事情时是冷漠的。”
翻开历史的旧页,不幸之事不计其数,不幸之人比比皆是。南京大屠杀、河南大灾荒、唐山大地震,现在你对这些不幸之事还有多少感受,还剩下多少同情呢?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的内心如何?不是一时就能看出来,瞧出来的。只有时间才能见证一个人的本心,也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个人同情心的存在与否。
一时的同情并非同情,那是一时兴起、心血来潮的冲动,永远发自内心地关心不幸之人才是真正的同情。
对于别人的不幸,有人选择了冷漠和无视,有人选择了嘲笑和讥讽,也有人选择了同情和怜悯,还有人选择了铭记和改变。
我们赞美同情,培育同情,守护同情,见证同情。因为同情是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作者黄不慌,只写优质文章,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