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养生节目中,听到说食物分寒性和热性。
养生节目
比如高粱的热性的,木耳是寒性的;猪肉是寒性的,狗肉的热性的;荔枝是热性的,绿豆是寒性的。
热性的羊肉
寒性的蟹
那到底古代中医是怎么区分食物的寒热的呢?知道分类原理之后,你就可能觉得这么分不靠谱:
比如:
1.以日照是否充足:日照充足的为热性,比如高粱。日照不充足的,比如木耳。
2.以动物是否爱活动:爱活动的狗为热性。不爱活动的猪为寒性。
3.以吃完之后,口舌是否生疮:会生疮的为热性。
4.以吃了会热的为热性,比如羊肉,吃了感觉冰爽的为寒性,比如绿豆。
但其实这个都是古人依据想象总结出来的,但是这种分类的依据却并不怎么令人信服。
古人从食物的寒热性出发,还发明了所谓的上火和寒气。那什么是上火呢?
举个例子:
比如古人说吃荔枝会上火,所以把荔枝归为热性的食物。其实现代医学是这么解释的:成熟的荔枝含有非常高的果糖,果糖是一种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的糖类。虽然它是有甜味的,果糖需要经过在肝脏中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为维生素B2和B6,所以一次性如果吃大量的荔枝的话,体内的维生素B2和B6会被消耗完,而缺少B2和B6的典型症状就是身体上的粘膜会容易破损,所以从表面上看,比如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就会流血,这也就是所谓的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