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为地域的称呼由来已久,秦汉时期指的是崤山以东地区。崤山,在河南省西部,常与灵宝县的函谷关并称"崤函"。
秦朝以东,统称"山东六国",这里的山东,便是崤山以东的意思。山东历史上一共经历过临淄曲阜、青州、济南、泰安、青岛五个省会。
一、临淄、曲阜时代
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域范围的方国,文献上记载的有130多国。其中,夏后氏后国和夏世侯伯之国13个,商氏后国和商氏侯伯之国15个,东夷族氏族部落演进为国者100多个。
西周沿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对原商王朝统治的广大地区实行"封邦建国"。今山东地区的封国主要有:太公吕尚(姜子牙)受封的齐国和周公旦受封、其子伯禽代受封的鲁国。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或简称"鲁",即由此而来。齐、鲁两大国之外,还有与周王朝同姓(姬)的曹、滕、郜等国。同时,夏商时期山东境内的古国大多数继续存在于西周。到春秋时期,史籍记载的山东古国有55国之多,主要有齐、鲁、莱、莒、滕等国。
鲁国的国都是曲阜,齐国的国都是临淄。
鲁国都城曲阜,孔子文化、儒家学说起源地。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在曲阜设鲁县,从此曲阜失去国都的地位,但却以孔子故里、东方圣城闻名于世。
临淄齐国故城,齐文化的发源地。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则一直是东方大都会。除长安之外,汉代以洛阳、邯郸、临淄、宛(今南阳)、成都为五都,可见当时临淄的政治地位。
秦统一后,在山东分置齐、琅琊、东海、东、薛等郡。
西汉初有十郡六国,东汉分属青、兖、徐、豫四州,三国时大体略同。
临淄的地位变化以西晋为分水岭。西晋永嘉之乱后,州郡县三级政府重新搬迁到青州,自此临淄不再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
二、青州时代(西晋-元朝)
西晋初山东分属青、徐、兖、豫(统鲁郡)、冀(统平原、乐陵)五州。
永嘉以后,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所据有。
隋统一后,分属青、徐、兖、豫四州。唐代,河、济以南属河南道,以北属河北道。
北宋时山东分隶京东东路、京西西路及河北路。
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治益都。
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
四、济南时代(明朝至今)
明洪武九年(1376年),移治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直到清代,始将山东政区的名称定为"山东省"。自此以后,济南坐稳了山东省省会的位置。
四、泰安(1928-1929年)
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后,日军盘踞济南,国民政府于是在泰安成立山东省政府,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泰安成为山东省的临时省会。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复济南,设立济南市,山东省政府迁回济南。
五、青岛(1948年12月-1949年6月)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国民政府于1948年12月在青岛组建山东省政府,青岛成为山东的临时省会。1949年6月,青岛解放。
如果您对人文历史领域感兴趣,想了解更多的内容,欢迎点击下面的"了解更多" 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