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还留下了很多鬼斧神工的建筑,令世界叹为观止。
其中壮丽华美的紫禁城因为不用一钉一铆,屹立百年不倒被誉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建筑大师前来瞻仰膜拜,遗憾的是这些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师大多都不为世人所知,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那辉煌宏伟的紫禁城三大殿的设计师——蒯祥。
北京紫禁城
天资非凡,少年成名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到北京后大兴土木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为他建造皇宫,蒯祥的父亲蒯富在工部为皇帝效力,深得父亲真传的蒯祥也在设计师之列。
蒯祥天生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心算能力非常强,做设计时只需要拿工具粗略的丈量一下,就能算出整个建筑的尺寸,并推算出需要多少建材物料。
不仅计算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很强,经蒯祥之手做出来的东西都非常之精巧,活灵活现。这位天才设计师自然被朱棣所赏识,18岁小小年纪就被任命为天安门的“总工程师”。
相传蒯祥被任命为总工程师之后在听说三大殿的设计要求之后很快就画出了设计图纸,更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做成出了模型献给朱棣。
三座模型气势恢宏构思精巧工艺更是美轮美奂朱棣看后大喜过望,正提起御笔准备批准时,后面的太监被其他竞争对手收买有意为难蒯祥,看准时机对朱棣说:“启奏陛下,这三大殿不仅是朝廷的体面更是我大明的门面,不仅要气势磅礴更要庄严威武方能扬我国威。”
朱棣觉得太监说的有点道理于是示意太监接着说,“前朝宫殿都是雕刻百龙以示皇家威严,我大明奉天承运百龙肯定不够,千龙方能和天子威严相称,令百官望而生畏忠心耿耿。”
皇帝听后也倒想考验下这蒯祥的能力随即下令,寻千条真龙装饰,违者斩!
蒯祥的老父亲听后吓得腿都软了,这不是死路一条吗?哪里去寻得一千条真龙哟。
蒯祥安慰父亲到:“真龙是寻不得,我自有办法。”
朱棣
千龙吐水威名扬三大殿按照蒯祥的设计顺利的施工建成,随着交付时期的临近工部急得团团转,只见蒯祥命工人在基台上围了一圈汉白玉的望柱和栏板,每一个栏板都伸出一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龙头作为排水口,不多不少正好一千个。
到了验收那一天所有人都心惊胆战,只怕这次凶多吉少性命难保。
朱棣默不作声,旁边的太监气急败坏的问道:“一千条真龙何在?”
蒯祥胸有成竹的说:“公公稍安勿躁,随后就到。”
话音刚落只见天空的乌云越来越厚,霎时间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冰凉的雨点落在被烤的炙热的岩石地面上蒸腾的水汽烟雾缭绕,白雾间若隐若现的龙头口喷水柱,一个个犹如在翻江倒海欲腾云驾雾而去,甚是壮观。
朱棣和众人看得目瞪口呆,随着雨过天晴,真龙仿佛随雨雾而去,大殿前竟然没有一丝积水。
现场的众多工匠佩服得五体投地,明成祖朱棣更是哈哈大笑,当即赐予蒯祥“蒯鲁班”的称号。
蒯祥不仅有着精湛手艺和很多精妙的构思,为人还特别宽厚谦逊,是一位妙手仁心的能工巧匠。
缅甸国王在得知明成祖建造皇宫的消息后,专门向明朝进贡了一块珍贵木料,据说是千年古树,缅甸国王为表诚意派人千里迢迢从缅甸运送至北京来,这块木料可是了不得,单运送的队伍就有百人,朱棣礼貌性收下之后很不屑,决定用这块木料做门槛,可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歹人陷害,把这块木料据短了整整一尺多。
由于这块珍贵的木料寻不得第二块,众人满面愁容,蒯祥思考片刻后让木匠把木头再据短一尺多,大伙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半天的功夫蒯祥分别把据下来的木料做成了两个槽子并雕刻了两朵鲜艳的牡丹,在牡丹之上再装饰上口衔夜明珠的狮子,叶绿花红,富丽堂皇。
这块本来被朱棣不屑的珍贵木料不仅没废还被妙手回春赋予了新意,不但促成了缅甸国王的奉承之意,更巧妙的是这个门槛可以自由装卸,车马轿捻可以自由通行,连朱棣都对这独具匠心赞不绝口,钦点这个门槛为“金刚腿”,意思为活门坎,蒯祥的这个手艺被后人学会并一直沿用。
蒯祥以功封营缮所丞,84岁去世后,朝廷给予“赠三代、荫二子”的礼遇,他是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他一生负责建造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隆福寺,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裕陵等。
可惜的是历史对于这位能工巧匠的记载太少太少,他的故事也只是民间口口相传。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明代宫城图,画中描绘了一个人站在承天门(今天安门)下,据说这个画中人就是蒯祥。
北京曾经是有一条旧胡同,胡同被人叫做蒯侍郎胡同,说这里是蒯祥曾经的住所。
蒯祥把他的精湛的技艺都传给了他的后人,来自于他的同乡们还成立了一个“香山帮”,里面都是手艺精巧的木匠,并把蒯祥奉为祖师,蒯祥也因此成了真正的木匠鼻祖,被后人所供奉。一直到晚清,还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这一说法。
紫禁城建造时所使用的工艺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了近600年历史,现代工业社会的机械化制造木匠这个职业几乎失传,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这门手艺我们也只能在紫禁城的点点滴滴中一窥那些珍贵的建筑工艺和工匠精神。
在华美精巧的故宫建筑格局和色彩搭配乃至营造基石的背后,无一不凝结着当时匠人们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只能在纪录片中,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匠心独运。在这个粗制滥造,得过且过的快销时代很少再有人能沉得下心来追求“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的境界了。
文/趣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