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来自彝族的吉克隽逸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一首《不要怕》惊艳观众。
这首歌曲在吉克隽逸的演绎下,仿佛从大凉山悠远飘来,给都市人带来最淳朴的抚慰。
《不要怕》走红时,作者莫西子诗从一个日常打工人正式成为音乐创作人。
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男人的大胆一博,他拥有的是“鸡娃族”很难想象的人生。
莫西子诗生于1978年,长在四川的大凉山。
童年的他,总光着脚丫到处跑,在路上,在田野间,他总会听见人们的歌声。
家里穷,没有玩具,妈妈常把口弦挂在他脖子上,大约一个指头大小的竹制弹簧片口弦,发出苍凉的声音,这个声音是莫西子诗最早的音乐启蒙。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山鹰组合”横空出世,从大凉山红到全国。
莫西子诗初三那年,“山鹰”来到他的学校,他们当时就坐在草地上,抱着吉他弹了起来,那是莫西子诗第一次听到吉他的声音,那个声音一出来,莫西子诗的魂就被勾去了。
连简谱都不认识的莫西子诗开始自学吉他,每个星期攒点零花钱,周末去唱片店呆上几个小时,然后买磁带和CD回家。
高中毕业,莫西子诗在凉山念了师范大学,那个时候的他开始接触音乐创作。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给他感触很多,慢慢地,他也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大学毕业后,莫西子诗去了上海,学了两年日语,成为一家外企日语翻译。
生活看起来还不错,他内心的音乐情结却始终蠢蠢欲动。
于是他辞掉上海的工作,去北京闯荡。
在北京,他做过导游,做过推销员,在街边卖过打口碟,最后连口都糊不上。
2008年,这个刚好30岁的男人打起了退堂鼓,“我是师范专业的,要不干脆回去哪个学校教书。”
之后有一天,莫西子诗坐在朋友的店里弹琴,看到窗外为生活奔忙的外乡人,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再坚持一下。
莫西子诗形容自己“走出去之后我绕了很久,突然有一年会写歌了,我觉得那种感觉挺美妙的,然后我就不断试着去创作。”
莫西子诗那天写出了他人生中第一首歌《阿杰咯》,“阿杰咯”在彝族语里是不要怕,不要悲伤的意思。
“春去秋来,心绪起伏,时光流转,岁月沧桑,不要怕,不要怕……”
《阿杰咯》后来被山鹰组合成员瓦其依合收录在其个人专辑《黑鹰之梦》里,改名《不要怕》。
2012年,吉克隽逸在《中国好声音》上翻唱了这首歌,一炮而红。
创作出《不要怕》的次年,莫西子诗与朋友组建"两块铜皮"乐队,一边做音乐一边做导游,生活被分成两半,一半是理想,一半是现实。
一次莫西子诗下班回家,出了地铁口,天下起暴雨,路口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在往前冲,车也在往前冲,谁也不让谁一步。
莫西子诗决定等人少一点再走。
他停下脚步的那一刻,雨水掷地有声地打在他身上,他忽然想到美国的一部老电影《雨中曲》,仿佛自己变成了雨中跳舞的主人公。
回到家,莫西子诗写了《投胎记》。
“这条河下,风卷着风,暴雨里疯癫的动物,狂奔着,要去投个好胎,路漫漫哦,慢一些,听大地的呼声,轻盈地舞蹈,舞蹈。”
他希望大家能慢下来,多去享受生活。
2010年,北京草场地艺术区举办活动,一些诗人、音乐人和艺术家常在此聚集,莫西子诗就在那儿结识了诗人俞心樵。
后来他读着俞心樵送他的诗集,创作出大热金曲《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把城市拉到乡下去喂狗》。
2011年,莫西子诗辞去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创作。
他常去录音棚录歌,有一首叫《妈妈的歌谣》的歌被窦唯听到,因为这个契机两人后面就交上了朋友。
平时他们在一起在录音棚里面瞎鼓捣,玩即兴的东西。
第二年因为天宫发射带来的灵感,他们合作了一首氛围音乐《天宫图》。
那些年,莫西子诗也拥有美好的爱情。
做导游时,莫西子诗认识了来中国实习的日本女孩纱织,这个觉得野草比玫瑰更美丽的女孩走进了他心里,两个浪漫的人相爱了。
实习期结束纱织回到日本,异国恋让莫西子诗饱受相思之苦。
因为思念心爱的姑娘,他写了《月亮与海》、《永远有多远》,还有热烈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2013年的时候,灿星制作在做完《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后考虑做原创节目,莫西子诗在邀请之列。
当时他身边很多朋友反对,独立音乐人参加综艺,意味着向庸俗妥协。但莫西子诗想看看,自己的音乐可以有多大的接受度。
于是次年,莫西子诗带着献给女友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去了《中国好歌曲》。
“不是你亲手点燃的,那就不能叫做火焰,不是你亲手摸过的,那就不能叫做宝石。”
决赛中,莫西子诗搭档老牌摇滚歌手郑钧,将这首热烈质朴的民谣大刀阔斧的改动,变身为一首极具节奏感的摇滚歌曲,最终夺得亚军。
这场激情四射的视听盛宴,许多观众大呼只听一遍不过瘾,但求马上再‘死’一次。
莫文蔚、谭维维、田馥甄、杨坤等歌手也化身粉丝,对这首作品进行了翻唱。
就在大家以为莫西子诗终于可以凭借这一次的火热在流行乐坛大展拳脚时,他却淡出于大众视野,选择了回归自我。
莫西子诗很喜欢胡兰成在《中国的礼乐风景》里的一句话:音乐不可以不自在。
2014年9月,莫西子诗推出了彝语专辑《原野》,这是一张非常原始、自由的专辑。
莫西子诗说这是他的“迷幻山歌”,里面是人们听不太懂的彝语,辽阔悠远的口弦声和吆喝声。
森林、月亮、山魈、知了、螺髻山……彝族人崇尚万物有灵,这些一直躲在莫西子诗潜意识里的自然意象冒出头来,成为《原野》里12首作品的主角。
里面几乎每一首歌,都有一段故事。
《知了只叫了三天》取自彝族的一种说法,知了破土之后,鸣叫期只有三天,灿烂时光短暂。
莫西子诗想用这首歌表达,人与人应该互相珍惜。
《山魈》灵感来自他儿时走过的那片森林。
小时候,莫西子诗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读书,途中要经过一大片森林,森林到家之间有一块墓地。
放学走到森林,天色已经很晚,还要穿过一片墓地,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小莫西子诗吓掉魂。
妈妈跟他说,明天去学校的时候,在河边捡一块石头放在书包里,石头上太阳的余热,会让让鬼魂不敢靠近。
第二天,莫西子诗带着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捡石头,以后天天如此,有了石头的保护,再也没有害怕过。
《丢鸡》讲的是他们彝族人的热情。
彝族人家中如果有客人到访,即使家里没有什么可以招待的,都要去别人家借,比如说借只鸡。
这张非常小众的全彝语专辑《原野》,在流行音乐霸屏的华语乐坛迅速突围,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上,莫西子诗9项提名,3项获奖。
伴随名气而来的,是他日益繁忙的工作。
处理乐队组织、排练和演出等各种事务要花掉他很多精力,因为不喜欢别人经营自己的束缚感,莫西子诗没有签约经纪公司。
“现在虽然累一点,但我觉得很舒服,很任性,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有得必有失。”
《原野》四年后,他才出了第二张专辑《月光白得很》。
新专辑中,莫西子诗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与时俱进的东西,曲风不再局限于民谣或民族的感觉,他将鼓、口弦、马布等诸多原声乐器与键盘、贝斯、电吉他等现代西方器乐进行了融合。
他在这张专辑的封面写到,“愿你听闻这张专辑,内心柔软,前路有灯;愿你我都能甜蜜、真切、生动,与内心的那个‘我’,一起活下去。”
专辑同名曲《月光白得很》来自另一位诗人王晓妮。
莫西子诗看到王晓妮的诗里写:“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头。我呼进了青白的气息,人间的琐碎皮毛,变成下坠的萤火虫。”
他瞬间就被打动。
还是在那个上学的路上,莫西子诗每天早上离开家时天还没亮,抬头就能看到一轮银白的月亮。
几年前,莫西子诗回大凉山,看到很多地方的瓦板房、夯土房都拆掉了,火塘也没有了,他很惆怅。
那时起,他开始在县城的彝族村落里,收集搬迁时丢弃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农具家什等物件,然后用它们做声音器物装置。
如果人们能进这些彝族人曾经赖以生存的器物,轻轻碰触并敲打它们,就能感受到这片‘荒原’留下的声音。
之后,莫西子诗在他的家乡筹备“荒原计划”,在大凉山建一个荒原图书馆。
图书馆在本身功能基础之上,加入音乐、戏剧、绘画、冬夏令营、传统手工艺教育、传统语言文字、歌谣谚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成为集图书、艺术、手工、民俗、传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公益空间。
他希望这个图书馆除了为白庙村民提供基础社区服务之外,也会成为西昌的小型文化基地,成为凉山文化活动的代表。
莫西子诗一直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挂在他脖子上的口弦,如今这个古老的乐器正在消失。
离开家乡的这么多年,他学会了制作口弦。
只要听到彝族口弦的声音,他就会觉得特别踏实。
口弦发出的低沉苍凉的声音,时刻提醒他,
“自己从哪里来,不要迷失自我。”
刘德华60岁,奉陪到底
她是“好声音”最遗憾选手,被称为下一个宋祖英,死亡即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