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胃疼”,在医生这儿很复杂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不舒服也许是人们最为常见的不适感受。胃痛、胃胀、反酸、烧心……
由于太常见,不少人在家中常备着消化、止疼的药物,依靠“自力更生”去缓解症状。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李晓芳主任医师一天的门诊下来,得看70多位患者。听到患者说的最多的表述是“胃不舒服”“胃疼”之类。然而,这些“胃疼”的患者在医生看来大有不同。
“一饿就胃疼”
为了减肥而不吃晚餐的爱美人士常常“饿得前心贴后背”,不少人咬牙坚持,有的人却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一旦饥饿会感到胃部疼痛不适,及时吃东西后不适感很快就缓解或者消失。
这种情况如果进行呼气实验,常会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进行胃镜检查,很可能会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因为人在饥饿时也会分泌胃液,但此时没有食物,胃液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导致疼痛。吃下食物后能够中和胃酸、减轻刺激。
一般通过规律饮食、药物调整,能够完全根治。
“一吃饭就胃疼”
比起减肥人群把自己“饿到胃疼”的经历,有些人更痛苦,他们一吃饭就胃疼。
如果饭后疼痛持续加重,同时还有反酸、烧心、嗳气、腹胀等症状,休息后能稍微缓解,此类患者做胃镜也可能看到胃溃疡,需要使用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
日常饮食避免过硬的、生冷、辛辣刺激等食物,每餐七八分饱或者少吃多餐,减轻胃部的压力。
胃的周边问题,也导致“胃疼”
一位有着“啤酒肚”的中年男性在门诊说,以前也时不时就“胃疼”,这次是前一天在家请朋友露天烧烤、喝啤酒后“胃疼”突然加重,十分难受。
医生根据他长期吸烟、饮酒史,开了上腹部的CT,让他检查一下胰腺。肥胖人群在暴饮暴食后出现上腹疼痛一般要排除急性胰腺炎、胆囊疾病。
当患者说“胃疼”的时候,其实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哪里疼。胃的周围器官包括十二指肠、部分小肠、肝、胆、胰、脾、双肾、肾上腺、横结肠等。这些内脏器官联系紧密,神经系统相关交叉,所以“胃疼”也可能是这些周围器官的疾病。
被“胃疼”掩盖的其他疾病
一、“胃疼”查心脏?
一位年过五旬、身材发福的男性患者向医生描述最近几天可能是没按时吃饭,一干活儿就“胃疼”,疼到出汗,一进诊室就要求“开止疼药”。
问诊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近10年,疼痛的时间短、频率与三餐时间并不一致,高度怀疑跟心脏相关,建议先进行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排除心脏问题后再考虑消化科疾病。
医生详细解释:“胃疼”查心脏绝不是超范围检查,在心肌梗塞患者当中,感觉“胃疼”是常见的表现,如果不加鉴别直接用消化科药物治疗,很可能会延误病情。
二、“胃疼”看皮肤?
一些感觉着自己“胃疼”或者“肚子疼”的患者,医生查体发现疼痛部位的皮肤上有小疱疹,疼痛很可能就是带状疱疹引起的,一般需要到皮肤科就诊治疗。
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说自己胃部疼痛,尤其在伸展运动时感觉明显。医生详细询问,得知患者吃饭前后或运动无疼痛明显的变化,结合查体情况(皮肤表面无异常),初步判断他的不适跟胃没有关系,建议他去疼痛科进行深入检查。(来源:河南福音省医)